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饽饽榼子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莱西文史资料第五辑》
唯一号:
150034020220001745
专题名称:
饽饽榼子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390/001
起始页:
0124.pdf
专题类型:
美食
分布:
莱西
专题描述
造型质朴,图案多采用浮雕及线刻结合的手法,装饰性很强。造型选材多以莲蓬、金鱼为主,取和合吉祥之意。还有不少桃形榼子,中间刻一“寿”字,叫做“寿桃”,寓意多福多寿;还有一种二寸左右的小榼子,四个一组,纹饰间刻有福、禄、寿、喜字样,多用在婚娶吉日应酬亲友,称为“瑞饼”。农家娶亲嫁女,面塑更是不可缺少的订情之物。人们在蒸熟了的饽饽上薄施淡彩,再用红色点上几朵小花,顿然增色不少。一对几斤重的又白又胖的面榼大鲤鱼,盛放在古色古香的食盒里,那阖(合)盒(和)有鱼(余)的寓意是多少绫罗绸缎也代替不了的。邻里百家在看嫁妆的同时,往往也将双方互赠的面食当做评议女家“巧媳妇”和男家好“饭食”的重要依据。这里还有一种专为小孩子准备的小榼子,多以十二生肖为题材,出来的动物大如蚕豆,珠圆玉润,深受孩子们喜爱。胶东民俗,每年七月初七,乡间素有向织女乞巧的习惯,届时做妈妈的便要榼几串烙得香甜酥脆的七巧果子挂在孩子们的脖子上如同白玉项圈,做为给他们的节日礼物,或许也是借以向“巧手织女”显示一下妈妈的手艺吧。
知识出处
《莱西文史资料第五辑》
《莱西文史资料第五辑》为莱西文史资料,主要记录了抗日时期莱西革命斗争史料、名人传记、风俗人情等内容。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