楸树,属紫葳科,梓树属,落叶乔木。为沂水县乡土树种。清道光七年(1827年)《沂水县志》曾把楸树列为当时境内主要树种。
楸树在沂水县有金楸和银楸两个品种。金楸叶黑绿色,厚密,发芽晚,芽始为红色,后转为绿色,小枝分枝角度小,'枝上伸,木村心材金黄色,材质较脆;银楸叶浅绿色、叶薄而稀,芽为绿色,小枝分枝角度大,向下垂,木材心材银灰色,材质绵。在相同土地条件下,金楸生长较银楸快,故群众亦称金楸为“大楸”,银楸为“小楸”。
楸树主要分布于沂水县西部、北部石灰岩、页岩发育形成的褐土地区。分布形态有两种:一是在梯田地堰成行栽植,俗称“地边楸”;二是“四旁”零星散生。楸树的生长周期和生物学特性是,前期生长慢,十至十五年后生长加快。一般栽后十五至二十年开始成材,即可用;生长发育对坡向、坡度要求不严,而最适于在两山夹一峪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如黄山铺乡李家坪村北,南北为山,中间为一深沟,其沟中生长的34年生金楸片林,平均树高22.5米(年平均生长量0.66米),平均胸径37.7厘米(年平均生长量1.11厘米),平均材积1.135立方米(年平均生长量0.0334立方米)。其生长速度基本与刺槐不差上下。
楸树木材材质好,软硬适中。不翘不裂、不变形,易加工,花纹美观,有光泽,是国内外有名的家具、建筑用材。楸树皮、叶、种可入药。楸树树姿雄伟,叶大荫浓,花色淡红,病虫害少,是庭院绿化的优良树种。因此沂水人民十分喜欢栽植楸树。据调查,全县共有楸树8.4万株(胸径在30厘米以上的成材树2.2万株),其中金楸6.4万株,银楸2万株。故沂水县有“楸树之乡”的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