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县文艺状况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沂水县文史资料第四辑》
唯一号: 150034020220001521
专题名称: 沂水县文艺状况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365/001
起始页: 0022.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文艺清末到民国,沂水文艺活动贫乏。当时只有少数农村业余剧团,演唱京剧、拉胡腔等传统剧目,逢年过节,城乡各地有踩高跷、跑马灯、玩龙灯、冲旱船之类的活动。1930年,沂水成立民众教育馆,建立图书馆、读书会,组织业余剧团,放映无声电影等,其活功仅限于城区。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我根据地解放区内,秧歌、剧团遍及农村,文艺活动紧密为战争服务,在支前、动参、拥军、土改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建国后,文艺工作有较快发展。1950年建立了文化馆、文艺宣传队,1952年县城有了有线广播。1955年成立了电影队,1957年建立了电影院。1956年县府设文化科(后改为文化局),负责全县的文化艺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