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抬花轿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 第七辑》
唯一号:
150034020220001225
专题名称:
抬花轿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329/001
起始页:
0171.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抬花轿,就是闺女出嫁,由脚行的人用花轿抬到婆家去,当时马头镇有花轿十几顶,名义上是脚行的花轿,其实却是入脚行的人私有的花轿。班头李殿臣一人就有两顶花轿。男女青年结婚,都由男方找脚行班头赁好花轿,再由班头派人去抬。喜期的头一天下午,脚行里由四人拾着花轿,一人扛着红伞到女方家中,这就叫“过轿”。由女方招待晚饭。第二天一早把女方抬到男方。在旧社会,贫富不一,男方家庭比较富裕的,总要赁一顶花轿,把新媳妇抬到家,这样就显得光彩荣耀了。 抬花轿要遵守当地的风俗习惯,不管路程多远,女方到男方家中,时间不能超过午时,如果超过午时就是不吉利,男方就不愿意,特别是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更讲究。如果超过了时间,不但不给钱,轿夫还要挨打受罚,甚至还要找脚行的班头大发牢骚,抬轿人回去还要受到班头的训斥。所以抬花轿的就要抢时辰,如果路远的,为了抢时辰,轿夫抬着新媳妇就得小跑快走,一定在午时以前把新媳妇送到男方家中,这一趟抬花轿,就累得气喘吁吁,满身流汗。农村里再一个风俗习惯就是“争上风”,也叫“抢上”,图吉利。东西路北为上风,南北路东为上风,在一个喜日子里,抬花轿的在路上往往会遇到其他抬花轿的迎面而来。双方各不相让地“争上风”。如果是在南北路上行走的,一看对方来花轿了,就不按原定路线走了,而是抬着花轿下了大路,拼命地向东跑,看谁跑得快能把对方甩在后边,绕一个大弯,争了上风再归原路走。特别是有些大户人家的闺女出嫁时,其哥哥弟弟都扶着轿杆送上一程,有的甚至送到男方的庄头上才回去。如果在路上遇到“争上风”的情况,送轿人当时就多加钱,叫轿夫“争上风”,这样抬轿,有的轿夫一次就会累伤。赁花轿的价格,要根据路程的远近而定,一般路程一次8块洋钱,路程远的就多一些,抬轿的一次只能分到几角钱,大部分钱被轿主和班头得去了。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 第七辑》
《郯城文史资料第七辑》重点记述山东省郯城县码头镇建国前的民间手工业、服务行业、较大的经济实体、颇有名气的商业字号等情况。共收录文章27篇。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