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莒南县文史资料》
唯一号: 150034020220001214
专题名称: 棉花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327/001
起始页: 0130.pdf
专题类型: 粮食

专题描述

棉花。解放前,县内种植很少。1936年,播种面积734亩,平均亩产皮棉7公斤。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军队对革命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莒南县贯彻中央“生产自给”的方针,年播种面积扩大到3万亩以上。1949年后,播种面积逐渐减少,引种了斯字棉5A、岱字棉15号、鲁棉1号、中棉10号等新品种。六七十年代,国家重视棉花生产,各生产大队都建立种植专业队,在生产队配备专职技术员。1993年,播种面积114亩,亩产皮棉57公斤。1995年开始,县农业局承担中国科学院生物中心抗虫棉选育开发工作。1996年从上级提供的基因导入材料中,选出高抗棉铃虫、丰产优质、综合性状较好的 “GK-2”品系,并通过连续3年海南加代繁殖,大田示范推广,获得显著的增产效果,为新疆、河南及本省棉区提供优质抗虫棉种大宗,同时带动本县棉花生产的发展。

知识出处

莒南县文史资料

《莒南县文史资料》

莒南县文史资料第四辑记录了莒南县建国五十年来,莒南人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农业为基础,狠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英勇奋斗,重整河山,涌现出厉家寨、高家柳沟、王家坊前3个毛泽东主席亲笔批示表彰的先进单位。莒南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事迹先后在北京农展馆和广交会上展出,成为山东省第一个“全国农业学大寨先进县。”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