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鼓子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唯一号: 150034020220001110
专题名称: 肘鼓子
其他名称: 周姑子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321/001
起始页: 0182.pdf
专题类型: 艺术
分布: 山东南部和江苏、安徽北部。

专题描述

“肘鼓子”,又名“周姑子”,它是民间小演唱。清代中叶流行于山东南部和江苏、安徽北部,以肘上缚一狗皮鼓伴奏而得名。巫师、尼姑、乞丐等也演唱。清末汇流于用弦乐伴奏的“拉魂腔”。据老艺人讲,肘鼓子有九腔十八调。就目前了解到的“迎神”、“安神”、“送神”等调来看与“拉魂腔,,的曲调是有明显的亲缘关系。还有,被“拉魂腔”艺人敬为祖师的武大、武二,又称“武大周姑子”、“武二周姑子”,他们本人干这种迷信职业,后世艺人中不少人也一身兼演“拉魂腔”和“肘鼓子”两行。20世纪30年代,郯城农村有些听小戏的戏迷,回家吃饭时竟叫家里人给“盛碗肘鼓子来“。这说明,"肘鼓子’’一名,在郯城是深入人心的。

知识出处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临沂文化集粹第三册》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涵盖文化教育、工商经济及风物特产三大板块。 临沂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春秋时建启阳城,秦时属琅琊郡,汉代设临沂县,清设沂州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沂蒙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这里成立全国第一个省级人民政权山东省人民政府,铸就出民族精神沂蒙精神。临沂文化的精髓沂蒙精神,是临沂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沂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