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端午节的习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章丘民俗》
唯一号: 150034020220000402
专题名称: 章丘端午节的习俗
其他名称: 重午;端阳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063/001
起始页: 0025.pdf
专题类型: 民俗

专题描述

端午节(五月五日)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是开始的意思,所以初五又叫端午。据说因唐玄宗李隆基是八月初五生,为了避“五”字讳,就用谐音字“午”代替“五”。于是“端五”就变成“端午”了。此外,民间还有重午、端阳等说法。 五月初五为什么作为节日,说法不一,在章丘最普遍的说法是为纪念战国时的伟大诗人屈原。其它说法还有:源于恶日、源于伍子胥死难之日等。 旧时,“端午节”这天早晨,民间家家门上插艾(或桃枝),并用艾水洗脸,即以艾叶香逐虫,以桃枝避邪,驱鬼蜮于门外。在章丘各乡镇还普遍有给儿童做长命缕(也叫拴命线、五丝)之俗。据清道光十三年《章丘县志》载:“五月五日,簪艾,饭黍角,饮雄黄酒,浸艾水洗目,又以五色丝束小儿手足,曰:长命缕。”有的地方还缝制“香荷包”,内装雄黄、艾叶等,戴在身上,玲珑可爱,香味扑鼻,据说可以驱瘟避邪。旧时,有戴艾的习俗,民谣曰:“端午不戴艾,死了变成猪八戒。”女孩子则戴石榴花。民谣曰:“五月端午不戴花,死了变成癞蛤蟆。”幼童则穿 “五毒鞋”,鞋面上绣有壁虎、蟾蜍、蝎子、蜈蚣、蛇,以为可避五毒,且用雄黄酒点鼻,挥洒屋内,以避毒禳灾。此外,还为小孩做“兜肚”,即用一尺见方之红布,四边多绣上“富贵不断头”之花边,四角绣“云子图”,中间绣“长命百岁”字,周围秀“五毒”。上边之带系于颈部,中间之带系于腰部护其腹,说是避邪,实是掩肚防凉。 更为普遍的是家家吃鸡蛋,户户食粽子,此俗乃两千多年前楚国百姓为祭祀爱国诗人屈原演变来的。据梁代吴均《续齐谐记》载:屈原“遭谗不用,是日(五月五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又曰:“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以祭之。”从此,吃粽子之俗沿袭至今。 端午节这天,章丘还有饮雄黄酒之俗。据说,雄黄酒有杀菌之功效,儿童不能喝酒,便在耳朵和鼻孔里抹上一点,意在驱邪防病。

知识出处

章丘民俗

《章丘民俗》

出版者:政协章丘市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本书栏目设为岁时节令、生活礼仪、生产贸易、民间游艺、回族习俗。内容包括:春节、五马日、石头生日、漫话章丘方言、章丘铁匠的生产和生活、元宵节“扮玩”、回族人民的传统和习俗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