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甄选人才故事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德城文史》
唯一号: 150034020220000236
专题名称: 古代甄选人才故事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043/001
起始页: 0048.pdf
专题类型: 传说、奇闻

专题描述

人才有高低之分,也有真伪之别,用什么样的标准来甄别人才,是领导者的职责,也是一门领导艺术。 春秋时期晋国中军尉祁奚向晋侯告老请退,晋侯问他由谁来继承其职位,祁奚举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晋武帝下诏征求良将,谢安推荐自己的侄子谢玄;唐中宗时武则天命众宰相各推举尚书一人,狄仁杰自荐其子狄光嗣。后人评论此三事,不是“美奚、安、仁杰之能违众举亲”,就是“赞午、玄、光嗣之能不负举”,其实最值得称道的当属晋侯、司马炎、武则天三位为君者的用人不疑。 任则不疑,疑即不任,甄选人才最忌既疑又任,否则将自食恶果。清道光帝在位三十年,颇思振奋求治,但在用人上却囿于满汉之见,对林则徐、邓廷祯等汉族能员或疑或黜,历史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宋代胡仔《若溪渔隐丛话·之一·居士》有云:“凡人材性不一,各有长短,用其所长,事无不举;强其所短,政必不逮。”唐朝韩滉节制三吴时,一次,有位故旧的儿子来投奔他。来人从外表看上去毫无长处,且不通人情世故,但韩滉却从他在宴席上始终端坐不与邻座交谈的表现上,看到了其铁面无私、不曲不阿的过人之处,便命他为看守仓库的小吏。果然,此人上任后,“每早入帷,端坐至夕,吏卒无敢滥出入者”。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甄选人才时如求全责备,挑剔缺点,就很难识用人才。

知识出处

德城文史

《德城文史》

本书从岁月回眸、春秋随笔、古迹寻踪、文史纵横等方面记述了德城的文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