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劳工协会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唯一号: 150031020220002536
机构名称: 华北劳工协会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406/001
起始页: 0170.pdf
行业类型: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地址: 北京南池子
起始时间: 1941年7月
结束时间: 1945年

机构描述

1941年7月,日本军方为了更全面系统地掠夺华北的劳动力资源,实施“以华制华”政策,指使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成立“华北劳工协会”,接收原“满洲劳工协会”和华北“新民会劳工协会”在华北各地的资产、业务,统一征集调配华北境内的劳动力资源。华北劳工协会总部设在北京南池子,内设总务部、动员部、管理部和东京事务局,中日籍职员各占一半,实际权力归日本职员掌管。劳工协会在华北各地设置分支机构,数量甚大。战争后期,由于抗日根据地扩大,敌占区逐渐缩小,劳工掠夺越加困难。劳工协会业务减少,机构裁并较多。但据日伪资料统计,在日本投降前夕伪华北劳工协会仍辖属北京、天津、青岛、济南、芝杲(烟台)、保定、淮海(徐州)、开封、山海关等有9个办事处及37个办事分处、事务局和劳工训练所。其中山东省3个办事处,5个办事分处,15个事务局和3个劳工训练所,是华北各省劳工机构最多的地区。劳工协会总部及各级办事机构的职员里中日籍各占1/2,名义上最高负责人为协会理事长和各办事处长(中国籍,由伪政权行政长官兼任,不到职),但都由日本人充任负实际责任的主任、课(科)长、系长等,掌握劳工协会各办事机构的真正权力。而华北劳工协会名义上归属伪华北政务委员会经济署,实际上一切事务都直接受日本华北派遣军和“大使馆”的领导,其名义上的上级一一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只是傀儡而已。 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成立的伪华北劳工协会,是日本政府和军方为掠夺中国劳动力资源而策划、主持的侵华战争工具。“劳工协会”从中国华北地区掠夺了数百万劳工到东北、内蒙和日本国内从事苦役,对中国人民犯下严重的罪行。

知识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青岛文史资料第十二辑》

出版者:青岛出版社

青岛市,山东省辖地级市,别称岛城、胶澳,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特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截至2022年10月,青岛辖7个区、代管3个县级市,总面积11293平方千米。青岛市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山东半岛东南、东濒黄海,属温带季风气候,具有显著的海洋性特点。是山东省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发展先行区、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海上体育运动基地,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 本刊收录青岛市近现代各个时期政治、军事、经济、文教、科技、社会、自然资源、民族、宗教和人物等方面的资料。本辑共设立了移民寻根、记清遗臣、文苑撷英、医林名粹、外企老板、二战劳工、往事追忆、徐福东渡、先民行踪9个栏目。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