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唯一号: 150031020220002502
机构名称: 胶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403/001
起始页: 0172.pdf
地址: 胶州市
起始时间: 2000年

机构描述

2000年鉴于青岛市中等师范学校调整,胶州师范停止招收中师生,将胶州师范改办为普通高中,胶州师范更名为胶州市第三中学,由此,胶州师范附属小学更名为胶州市第二实验小学,仍归属市教体局。校长是张中开、副校长栾胜芳、杜润玉。目前,学校有17个教学班,在校生984人,教职工75人,学历达标率100%,已取得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占52.1%,音、体、美器材达国家一类标准,建成计算机校园局域网和校园内闭路有线电视,实现了电化教学。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走教科研兴校之路,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取得一定成效。近两年教师撰写发表的论文就有60多篇,其中国家级8篇,省级13篇,青岛市级11篇,胶州市级30篇。学校被确定为山东省《小学生创造力开发实验与研究》重点实验基地、山东省双语教学实验基地、山东省音乐教学整体改革实验基地、全国学生“作文大王”实验基地,全国新课程与探究教学实验基地。 学校教育教学成绩历来名列全市前茅,在社会上有较高的知名度。1959年被评为青岛市先进单位。1960年少先队受到团中央的表彰。1961年邢瑞云同学去北京出席了全国普通话竞赛会。1963年学校被评为省先进单位,出席省群英会。1995年,少先队被团中央授予“全国雏鹰大队”荣誉称号,2000年被评为山东省和全国中小学创造教育先进单位。自1994年起学校连续五年被评为胶州市“三优学校”。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胶州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胶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我国古代东夷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历代书院、义学、塾学等颇多,封建教育相当发达,尊师重教之风源远流长。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内忧外患,灾难殊深。“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胶州教育的革新与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教育事业的恢复与发展,逐步建立起符合实际的、比较先进的教育体系。

阅读

相关人物

张中开
相关
栾胜芳
相关
杜润玉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