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店小学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唯一号: 150031020220002495
机构名称: 大店小学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403/001
起始页: 0161.pdf
地址: 大店村
起始时间: 1948年

机构描述

1948年,胶东地区解放。中国共产党原胶县委员会,胶县民主政府领导决定在教育基础较好的大店村建立一处小学。这所小学在当时是胶县东北乡唯一的完全小学。当时,大店小学生源来自北王珠镇、胶东镇、李哥庄镇的20多个村庄。第一任校长是姜永恩女士.县委选派了郑三刚等5名教师任教。5个教学班,学生200余人。第二任校长韩仁斋,12名教师,7个教学班,学生近300人。第三任校长于德润,13名教师,8个教学班,学生300余人。1951年,大店小学首届毕业生36人。第四任校长韩明泽,17名教师,10个教学班,学生近500人。以后,又有徐宝书、郭宗宽、胡名欣、匡少森、刘在荣、姜宝俊、姜宝敏、姜万胜等先后担任校长。 1983年10月建成新校至今。学校现有1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18名,教职工26人,学历达标率为100%(其中有6人取得专科以上学历,尚有70%的教师正参加各类培训)。学校占地面积9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89平方米,设有仪器室、图书室、教学研究室等。 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立足实际,全面发展,注重特长。近年来.学校贯彻德育为首、“五育”并举的方针,注重素质教育,在师生中广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民主法制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形成了一个“团结、勤奋、文明、进取”的坚实集体。学校教育教学成绩优异,学生特长得到充分发展。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胶州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胶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我国古代东夷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历代书院、义学、塾学等颇多,封建教育相当发达,尊师重教之风源远流长。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内忧外患,灾难殊深。“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胶州教育的革新与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教育事业的恢复与发展,逐步建立起符合实际的、比较先进的教育体系。

阅读

相关人物

姜永恩
相关
郑三刚
相关
韩仁斋
相关
于德润
相关
韩明泽
相关
徐宝书
相关
郭宗宽
相关
胡名欣
相关
匡少森
相关
刘在荣
相关
姜宝俊
相关
姜宝敏
相关
姜万胜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