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神庙小学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唯一号: 150031020220002485
机构名称: 马神庙小学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403/001
起始页: 0141.pdf

机构描述

这是由寺庙办的“舍学”,“舍”是施舍的意思。因为家贫,交不起学费,就由庙西邻的舅舅介绍,得以入校学习。马神庙是俗称,它的正名是马王庙。庙址在东北关荒凉偏僻的地方。西邻将军坟居民群落,几十步远是很大的将军坟;南面靠着居民区,东、北两边都是荒野。北面庙墙筑在高高的土崖之上,隔深沟与孤独破败的孤魂坛庙相望,东墙外下临通往外城东北奎光门的土路,路东没有人家,只有叫做“金盆沿”的一片葬茔。再东则是外城墙排水的“小阳沟”,与外城墙相接的内城的北墙和北极台要塞增添了荒凉的气氛。但马王庙却是胶州第一大富庙,拥有几百老亩(1老亩=2.16新亩)土地,靠收租维持开支。庙门在庙宇的西南角,进入由小和尚看守的过道门,是一个过渡性的小院,向东穿过大伙房有个东院,是学校所在地。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胶州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胶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我国古代东夷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历代书院、义学、塾学等颇多,封建教育相当发达,尊师重教之风源远流长。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内忧外患,灾难殊深。“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胶州教育的革新与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教育事业的恢复与发展,逐步建立起符合实际的、比较先进的教育体系。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