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县中学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唯一号: 150031020220002469
机构名称: 胶县中学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403/001
起始页: 0106.pdf
地址: 胶县第一完全小学(即原瑞华小学旧址)
起始时间: 1952年

机构描述

新中国建立后,政治上获得解放的胶州人民,渴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1952年,胶州专员公署决定各县设立中学,胶县中学由专署文教科直接领导,并定为省重点中学,创办学校的一切资金由专署文教科拨款,校址确定为当时的胶县第一完全小学(即原瑞华小学旧址)。6月,专署任命刘岑为胶县中学党支部书记兼校长,随后又调配了35名教职工,设置了教导处、总务处、团委、工会等。9月,学校正式开学,是胶县解放后第一所初级中学,跨县招收了6个初中班,学生311名。当时校园面积仅13亩左右(其中操场10亩多),校舍只有一幢瑞典教会建于1925年的二层小楼和12间平房,教学设备也极为简陋,开学前后购置了部分图书和文体用品,教学仪器设备由教育部直接调拨,山东省教育厅统一分配。 1953至1955年学校先后向北、向南购买土地和房屋扩建校园,建成教室18个,师生宿舍32间,建成理化实验室和教师办公室,学校规模不断扩大。1954年成立高中部,跨县招收2个班,成为胶县第一所完全中学。是年开始使用苏联教材。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胶州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胶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我国古代东夷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历代书院、义学、塾学等颇多,封建教育相当发达,尊师重教之风源远流长。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内忧外患,灾难殊深。“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胶州教育的革新与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教育事业的恢复与发展,逐步建立起符合实际的、比较先进的教育体系。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岑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