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县私立瑞华中学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唯一号: 150031020220002468
机构名称: 胶县私立瑞华中学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403/001
起始页: 0104.pdf
地址: 胶州寺门首街路南(原三官庙前)
起始时间: 1929年

机构描述

1929年原国民党政府将瑞华小学初中部定名为胶县私立瑞华中学,实行男女合校,学制3年,校址设在寺门首街路南(原三官庙前)。1932年12月经山东省教育厅呈部核准,以3634号训令批准备案。1937年,日军侵占胶州,瑞华中学停办,1939年学校复课。1946年9月,以32届毕业生为主要生源增收高中一年级一个班,设立高中部,并在小教场(一中老校)扩建校舍,1948年,因时局变化、经费无着落等原因,学校停办。期间瑞华中学共有33届毕业生约500人,另有高、初中肄业生各2届。 瑞华中学的师资,除国文多系清末秀才外,其余多为齐鲁大学、山东大学的毕业生,他们知识渊博,教学认真,生活简朴,安贫乐教,具有很高的民族气节。另外还有几位外籍教师在这里洒下了辛勤的汗水。 瑞华中学场地宽敞,礼堂可容纳全校学生集会和考试,有3个理化实验室和仪器保管室,设备可供一个班两人一组实验用。另外还有图书馆和篮球场、排球场、单双杠、标枪、铁饼等设施和器械,学生有充足的活动空间。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胶州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胶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我国古代东夷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历代书院、义学、塾学等颇多,封建教育相当发达,尊师重教之风源远流长。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内忧外患,灾难殊深。“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胶州教育的革新与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教育事业的恢复与发展,逐步建立起符合实际的、比较先进的教育体系。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