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小学校办工厂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唯一号: 150031020220002466
机构名称: 胜利小学校办工厂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403/001
起始页: 0080.pdf
起始时间: 1972年

机构描述

胜利小学校办工厂搞机械加工。胜利小学一开始是安排孙希先老师负责筹办校办工厂的。他先领着一些老师、学生到城关铁木厂(即现在的船用锅炉厂)和东风工具厂(即现在的车辆二分厂)去参观,挑了一些年龄较大的初中部学生到东风工具厂实习。当时的东风工具厂的主要产品是小拥车铛碗,用的是简易车床。孙希先老师求得东风工具厂的帮助,很快给胜利小学也做了两台简易车床:用几段废钢轨,焊成了一个架子,上头安装一个卡具和一个车刀,用一个小电机带动。经过东风工具厂培训的学生,回到学校,也就用这两台简易车床,搞起了小拥车铛碗的加工。从东风工具厂领来毛坯,加工好了再送给东风工具厂,从厂里领一些加工费。后来,学校又决定让吴鹏年老师接替孙希先老师办工厂。吴鹏年老师是胶城凤凰庄人,城里熟人多,人缘好,又善交往,所以很快又和锅炉辅机厂挂上钩,为锅炉辅机厂做外加工。锅炉铺机厂当时是胶州最红火的大厂,为这个厂加工活挣钱多,校办工厂很快发展起来。到1976年上半年,学校已经拥有C6一18车床3台,C6一16车床一台,钻床一台,冲床一台,电焊机两台的规模,并用工厂挣的钱盖了三间大教室。 在这几年里,胜利小学在办机械加工的同时,还请了一个铁匠师傅,教会学生打“驴蹄掌”(铁马掌)、打小煤锹、炉钩子、镰刀、镶头等,为学生提供了学工的场所和途径。还办了一阵小化铁炉,搞铸件加工,也是给锅炉辅机厂搞的外协活,利润高,但活累,还有一定危险性,所以一般不安排学生干;装料、出炉等重活、危险活除雇的师傅外,都是安排男教师干。 胜利小学的校办工厂从1972年创办以来越来越红火。一直到九十年代初,国营企业普遍出现亏损,锅炉辅机厂不行了,吴鹏年老师年纪也大了,胜利小学的校办工厂也走上了下坡路。吴鹏年老师去世,校办工厂就再也支撑不下去了,最后只好无奈地关门。 胜利小学校办工厂办厂20年,为学校建设提供了可观的资金,原有的破烂校舍,几乎全部翻新重盖,没要国家一分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仅解决了学校的正常办公开支,而且为教师增加了不少福利。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胶州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胶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我国古代东夷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历代书院、义学、塾学等颇多,封建教育相当发达,尊师重教之风源远流长。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内忧外患,灾难殊深。“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胶州教育的革新与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教育事业的恢复与发展,逐步建立起符合实际的、比较先进的教育体系。

阅读

相关人物

吴鹏年
相关
孙希先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