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振业火柴厂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第六辑》
唯一号: 150031020220002359
机构名称: 青岛振业火柴厂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400/001
起始页: 0127.pdf
地址: 青岛市曹县路29号
起始时间: 1928年

机构描述

1925年,济南振业火柴厂总办丛良弼,来青岛向地方当局几经交涉才得到批准,在东镇曹县賂四大方地皮上筹建新厂一一青岛振业火柴厂。它一开始就具有大企业的气概。将曹县路29号作为火柴厂区,其中包括管理机构、仓库和职员宿舍,31号则是工人宿舍,还设有医务室、职工澡塘等。在办厂同时能考虑到职工的福利设施,尽管条件很差,而在当时也是很难得的了。曹县路33号是梗片厂,除自给之外,还供出口。这在当时来说,几家日本工厂也是望尘莫及的。 青岛振业火柴厂经过三年筹建,于1928年正式开工,拥有排梗机25台。其生产设备比山东、青岛两家日本火柴厂还齐全些。青岛振业火柴厂的主要机器都由济南总厂承做。虽然排梗机的质量较进口的尚有逊色,但这种立志自强不依赖进口的精神还是很可贵的。当时青岛振业的日产量可达八十大箱,火柴价格每大箱为42元,振业一开始就生产硫化磷火柴,比华北、东北各地生产的黄磷火柴进步多了。青岛振业第一任经理是吴心斋,技术负责人是济南振业从天津丹华火柴厂聘来的张厚庵,职称为"教习”。

知识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第六辑

《青岛文史资料第六辑》

本文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解放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青岛的工业、商业、金融等方面的情况和特点。这不仅为研究青岛近现代经济发展史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并且为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了有意义的爱国主义教材。同时,它也为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开放的政策,提供了一些可以借鉴和参考的材料。特别是民族工商业处于当时比较艰难的情况下,如何利用和引进先进技术和外资,如何加强企业管理,如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民族经济,其中有些方面是可以供今天参考和借鉴的。

阅读

相关人物

丛良弼
相关
吴心斋
相关
张厚庵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