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染料厂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第六辑》
唯一号: 150031020220002353
机构名称: 中国染料厂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400/001
起始页: 0122.pdf
地址: 青岛市湖岛村

机构描述

维新化学工艺社的日本人在技术方面,有守旧和革新两派,互相矛盾。陈介夫乘机集资三万元,在本市湖岛村建设厂房,开办中国染料厂,以每月四百元的高薪诱使日本人前原亥角离开维新化学工艺社,到中国染料厂任技师,双方订立为期三年的雇用合同。后经双方同意延期到第五年。中国染料厂的三万元资金,在建设厂房,安装锅炉、购置大反应罐等方面,即用去二万八千元,不得不向银行贷款作流动资金,日产煮青三百余箱。 中国染料厂经理陈介夫,既懂管理,又懂技术,锐意经营,领导全厂职工,努力钻研业务,改进技术,使产品质量逐步提高,成本一再下降,增强了竞争能力,产品不仅在胶济铁路沿线畅销不衰,并远销到河南、江苏、河北诸省。陈介夫为了减少进口原料,开动脑筋,多方考查,他发现青岛附近的城阳盐场”出产芒硝,可以用来制造硫化碱,遂在胶县、城阳一带收购芒硝,自制硫化碱,不再从日本进口硫化碱,产品成本显著下降,土产芒硝扩大了销路。制造硫化青的废液中含有硝酸,以往都是随废水流掉,中国染料厂则由废液中回收硝酸,防止了污染,增加了收益。一九三一年,中国染料厂又增添了品紫、孔雀蓝两个新品种,营业蒸蒸日上。中国染料厂的股东每年所分红利,在青岛是较高的。 一九三九年,中国染料厂被日本侵略者没收。日本投降后,中国染料厂则由陈介夫收回。

知识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第六辑

《青岛文史资料第六辑》

本文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解放前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青岛的工业、商业、金融等方面的情况和特点。这不仅为研究青岛近现代经济发展史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并且为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了有意义的爱国主义教材。同时,它也为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开放的政策,提供了一些可以借鉴和参考的材料。特别是民族工商业处于当时比较艰难的情况下,如何利用和引进先进技术和外资,如何加强企业管理,如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民族经济,其中有些方面是可以供今天参考和借鉴的。

阅读

相关人物

陈介夫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