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山卫公立新学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胶南文史资料》
唯一号: 150031020220001278
机构名称: 灵山卫公立新学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307/001
起始页: 0008.pdf
地址: 灵山卫东门
起始时间: 一九一七年

机构描述

一九一七年(民国六年),清末秀才张国秀在灵山卫东门里灵山书院内,创办了灵山卫最早的一所新学——灵山书院初级小学堂(当时叫洋学堂)。 灵山书院是古胶州的三大书院之一。院内有个大殿叫“明伦堂”,曾是明清时代进行童 (院)试的地方。学校就设在这里。 当时,学校比较简陋。教师只有张国秀一人。张原是塾师,思想崇尚维新,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他很快由一名私塾先生转变成新学教师,深受国民党地方当局的赏识,后来张加入了国民党。 这个学校是一至四年级的初级小学,学生约七十人,在一个教室里,教师进行复式教学。教材是当时政府出版的《中华民国五族教科书》,设有国语、算术、修身、公民、三民主义、常识、地理、历史、体操、音乐等。国语还增加了国音字母。《三民主义》第一课是:“这是谁?这是孙中山先生”。学生唱的歌,大都是进步歌曲,如:《中华,中华真正好……》、《打倒列强》等。每星期六下午,学校要举行纪念周活动。学生在老师带领下,排成整齐的队伍,肃立在孙中山先生的画像前,鞠躬,唱国民党党歌,背诵《总理遗嘱》,最后老师训话。当时,学生不交学费,教师的薪水由县政府发给。张国秀老师一年两次去胶州领钱,同时向主管部门请示汇报工作。教师的薪水不多,生活十分简朴。学生虽然不交学费,但也要根据各自的家庭情况适当送一些“学礼”,一般每年两季,每季送八斤面、两封回饼,此外还按季节送些鱼蟹之类的东西。数量多少不限。 当时学校办得很兴隆,受到塾师程传印的嫉妒和诽谤。一天,程传印到学校无理取闹,张国秀老师气愤之极,一声令下,众学童群起而攻之,打得程传印抱头鼠窜。一九三一年,学校停办。

知识出处

胶南文史资料

《胶南文史资料》

出版者:山东省胶南印刷厂

《胶南文史资料》第三辑共选编文史资料19篇。其中有记述胶南地区农民起义和抗日斗争的资料,有反映胶南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过程的资料,有介绍进步民主人士、知名老中医和有关历史人物生平事迹的资料,还有介绍胶南名胜古迹和风土特产的资料。 本辑从不同侧面和不同角度反映了胶南市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方面的情况。不仅为深入进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有益的材料,而且对推动我市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国秀
相关
张原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