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剧社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唯一号: 150031020220000423
机构名称: 一二剧社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045/001
起始页: 0144.pdf
起始时间: 1933年初

机构描述

大约成立于1933年初。是在李竹如、马霄鹏两同志的倡导下,作为学生和教职员业余文娱活动的民众团体而建立起来的。校方同意并在经费上给予一定支持。教务主任李资乾、教员亓品三、会计吴节侯以及熊秀山校长的夫人、附小教员杨子明都参加了剧社的活动。到1937年暑假的四年多时间里,在学校和社会上广泛演出了许多政治内容进步的戏剧和宣传抗日爱国的文娱节目。如左翼戏剧家洪深、曹禺的《五奎桥》、《香稻米》、《雷雨》、《日出》;反映东北抗日义勇军活动的《三江好》、《秋阳》,还有宣传破除迷信和反对封建落后意识的《奶奶的主张》、《械斗》等。特别是1934年伪满洲国成立,李竹如同志怀着国土沦丧的悲愤心情,立即编导了一出大型讽刺话剧《大登殿》,在校内和平原城乡多次演出,有力地揭露了日寇炮制伪满洲国的罪行和阴谋,揭露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并且尖锐深刻地讽刺、鞭答了汉奸卖国贼的无耻行径,激发了广大师生员工和人民群众的强烈爱国义愤。 在当时社会上的政治气氛极为窒息,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极为贫乏的情况下,平原五乡师进步师生创办的一二剧社,每次在校内和社会上公演,都极为轰动,观众人山人海。他们还时常利用星期天到郊区农村作巡回演出。演出前一般先作一段抗日救亡宣传讲演,民众反映很好。 当时五乡师四级学生、剧社骨干演员、建国后曾任国防科委组织部长的吴凤翔同志(已离休)在回忆材料中说:“一二剧社的活动和演出,对广大群众宣传抗日救亡,破除封建迷信等起了重要作用;对学生们接受新思想、新文化,特别是亲自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提高爱国主义觉悟,也起了重要作用。因此,……应充分估价她的历史作用。”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德州文史》

本书德州文史第三辑记述的是今日德州、委员撷英、历史足音、英模风采、往事追怀、人物春秋、名人轶事、史海勾沉、血泪史痕、艺苑史话、乡风民俗、文史长廊、德州农业发展概述、繁荣的德州商贸流通、蓬勃发展的德州个体私营经济、京福高速公路德州南联接线工程建设纪实、激流奋进勇争先——记德州市政协委员德棉集团总经理王加毅、刘秉章与他的“四字经”和“四部曲”、勇在潮头竞风流——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苗建中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李竹如
相关
马霄鹏
相关
李资乾
相关
亓品三
相关
吴节侯
相关
熊秀山
相关
杨子明
相关
曹禺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