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道济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集粹 上册》
唯一号: 150030020220002934
人物姓名: 檀道济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109/001
起始页: 0024.pdf
出生年: 不详
卒年: 436年
籍贯: 山东金乡县

传略

檀道济(?一436),祖籍山东金乡县,世居京口(今镇江)。南朝宋著名武将。今济南市历城区王舍人镇西梁王庄处,原有一座高约4米的土堆,即当年檀道济夜“唱筹量沙”的地方。当地俗称“粮冢子”。为纪念他而修建的檀公祠、古树和“粮家子”等纪念物,现已荡然无存。 檀道济初与兄檀韶、檀祗为刘裕的部将,在随从刘裕镇压孙恩、卢循、削平诸割据势力到灭南燕、灭后秦的历次战役中,屡立战功,显露出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成为刘裕建立基业的心膂股肱人物。公元420年,刘裕夺取东晋政权,建立南朝的宋,成为后来的宋武帝。宋的国境北有山东、河南,与北方新兴的鲜卑拓跋族的北魏政权,隔黄河对峙,形成了历史上的南北朝。檀道济“从武帝平京邑,参建武军事,累迁太尉参军。又从武帝征洛阳,获秦人四千余。”刘裕临死前,对其子留有遗嘱,说檀道济有才略无野心,可以倚畀不心顾虑。刘裕死后,公元424年,刘裕之三子刘义隆即位,为宋文帝。檀道济任征北将军,封武陵郡公,又进任征南大将军,领江州刺史,镇浔阳。元嘉七年(430),北魏南侵,进攻碻磝(山东在平)、滑台(河南滑县)。宋文帝派檀道济“都督征讨诸军事”,率兵北征。元嘉八年(431),宋文帝伐魏败北,又命檀道济“督师伐魏”。在燕平、寿张连战20余日,“30余战多捷”,大破北魏安平公乙旃眷所率的军队,阵斩北魏宁南将军寿昌公悉颊库结,于同年2月进驻历城。这时,河南滑台已失陷,北魏大军压境,紧紧逼近,企图将檀军一举歼灭之。又加粮草一时无法运到,檀军营中乏粮,军心浮动,将无战心,不能再进,欲回师南下撤军。此军情已被投降北魏的宋卒告之魏军。若乘机来进攻,后果不堪设想,檀道济身陷危境。 多智善谋的檀道济,沉着冷静地分析所处险境,经过察看营中地形,顿生奇计:何不以沙充粮,以示储粮充足而迷惑敌人。于是,在夜间他让兵士把沙土堆成高高的大堆,再边堆边量边唱着筹码:“一斗、二斗、三斗……千斛……万斛,”将量过的“粮食”堆成一堆土山,在天亮之前,再把军中很少的粮食撤在沙堆的表面上。在月光下远远望去像是一堆金黄色的粟米,再加上有些雀鸟在“粮”堆上下飞舞好似啄食。而当北魏军看到营中堆积如山的粮食时,魏将信以为真大惊,误以为前来投顺的宋卒乃是诈降,诱使其上当受骗,不禁大怒,斩了降卒。檀道济急令全军乘机迅速撤退。待北魏军发觉中计上当后,已经晚矣。檀道济这一奇想妙计和独特的指挥形式,对后世颇有影响,尤为历代军事家、政治家、史学家书之于竹帛史书留给后世,即这一谋略史称为“唱筹量沙”典故的由来。 檀道济其子也颇有才干,所部又多是身经百战的精兵猛将,他“威名甚重,朝廷疑畏之,”这便引起刘氏皇族的嫉忌。加之宋文帝常年多病,他们更为顾虑。元嘉十三年(436),文帝又得病,总揽朝政大权的彭城王刘义康借机假传诏旨,召檀道济入朝。结果,檀道济和他的儿子、心腹将领,均被无罪杀害。檀道济临刑前,“愤怒气盛,目光如炬”,把头帻一把捋下,摔在地上,怒骂宋文帝:“你竟然自己毁掉了捍卫你的万里长城。”由此,“自毁长城”成为后人痛骂昏君杀害忠臣良将的成语。清董芸有《粮冢》一诗悼檀,诗云:“萧萧故垒暮云平,食尽量沙剧战争。可惜弓藏高鸟在,公然万里坏长城,”历城清学者马国翰也有咏檀道济诗:“沙丘肖兜鍪,南军此唱筹。年年蔓草绿,不忍说江州。”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集粹 上册

《历城文史集粹 上册》

出版者:中国戏剧出版社

本书分“历史名人”、“往事追忆”、“名胜古迹”、“史海存真”等8部分,随着政协工作的全面发展而发展,作为政协工作的一项创举,作为文化事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的一种特有方式,日益显示出其他文史研究机构所不能代替的重要作用和勃勃生机。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