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李攀龙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唯一号:
150030020220002641
人物姓名:
李攀龙
人物异名:
字:于鳞;自号:沧溟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098/001
起始页:
0154.pdf
出生年:
1514年
卒年:
1570
籍贯:
山东历城韩仓村
亲属:
李宝
传略
明代文坛上出现了著名的“后七子”。极负盛名的李攀龙,便是七子之首,蜚声朝野。不仅他的文学卓著,对地方志事业亦有贡献。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自号沧溟。山东历城韩仓村人。生于明正德九年,卒于隆庆四年,年五十七岁。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举进士,授刑部主事。历任员外郎、郎中、顺德知府、陕西提学副使。由于陕西发生地震,以念母告归。在家乡闲居十年。隆庆改元后,又任浙江副使、河南按察使。母丧回里,因悲哀过度得疾病,不久即卒。 当李攀龙振声扬名的时候,“海内学士大夫,无不知有沧溟先生”。然而,在他成长的过程中,经历的却是一条艰难坎坷的道路。 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里。父亲李宝,佣工在外,除了偶尔托人捎点工钱来,自己常年不回家。李攀龙九岁时。父亲去世,抛下他们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母亲为供攀龙读书,起早贪黑缝补纺织,让攀龙入私塾就学。自小他爱好诗歌,有人指责他是狂生。嘉靖十五年,山东提学佥事王慎中视察学政,发现李攀龙有才华,对他的文章极为赞赏。岁试中,李攀龙名列第一。十九岁乡试第二,三年后中进士。从政期间,政绩卓著。 李攀龙是明代文坛上有名望的人物,是前七子和后七子掀起的文学复古主义运动的主将,在刑部居官时,曾与同事友好结成“诗社”,晨夕唱和。后又与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等人被誉为“后七子”。他创建的“历下诗派”在文学上独树一帜。当时“七子之名播天下”,李攀龙“为之魁”,成为左右文坛的人物。嘉靖三十五年,归里后,在故乡华不注山(今济南历城华山)脚下,盖了一幢小楼房,名曰“白雪楼”。专意读书写作其间,同友人唱和应对,切蹉学问,一时声满齐鲁,名闻天下。王世贞对他评介甚多。“书版无一笔凡语。若以献吉并论,于鳞高,献吉大;于鳞英,献吉雄;于鳞洁,献吉冗;于鳞艰,献吉率”。又云“于鳞字字合矣,然可谓十不失一,亦不能得八”。指出“李于鳞如商彝周鼎,海外环宝,身非三代人与波斯胡,可重不可议”。又指出“李于鳞如峨眉积雪,阆风蒸霞,高华气色。罕见其比:又如大商舶,明珠异宝,贵堪敌国,下者亦是木难、火齐。”对“春流无恙桃花水,秋色依然瓠子宫”句指出“此联不惟对偶精切,而使事用意之妙,有不可言者。”在学术上,李攀龙推崇“前七子”之首李梦阳,又继承了李梦阳“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文学复古主义观点,提出了“文自西京,诗自天宝以下,俱无足观”的口号。他们打出复古的旗帜,目的是反对当时萎靡的“台阁体”文风,这是有积极作用的。但,他的作品,过于追求形式上的古色古香,他提出了“视古修辞、宁失诸理”的文学标准,即提倡摹拟,以古人为准,甚至有损于观点内容也在所不惜。如《陌上桑》云:“日出东南隅,照我西北楼。楼上有好女,自名秦罗敷。罗敷贵家子,足不逾门枢。性颇喜桑作,采桑南陌头。上枝结笼系,下枝挂笼钩。堕髻何缭线,颜色似敷愉。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故绸缪。少年见罗敷,袒褐出臂耩。樵者忘其薪、刍者忘其刍。来归但怨怒,且复坐斯须”。同乐府辞《陌上桑》类似。可取作品有《岁杪放歌》云:“中年著书一字无,中岁学道仍狂夫。劝君高枕且自爱,劝君浊醪且自沽。何人不说宦游乐?如君弃宫复不恶。何处不说有炎凉?如君杜门复不妨。纵然疏拙非时调,便是悠悠亦所长。”这是李攀龙辞宫回家乡闲居时的作品,从中可以看出他一些处世哲学。又如《广阳山道中》:“出峡还何地,松杉郁不开。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地胜纡王事,年饥损吏才。难将忧国意,涕泣向蒿莱”。社会的实情有所反映,是对下层劳动人民疾苦的描写。殷士儋作攀龙《墓志》云:“文自西汉以来,诗自天宝以下,若为者毫素污者,辄不忍为。故所作一字一句,摹拟古人。剨然读之,斑驳陆离,如见秦汉间人;高华伟丽,如见开元天宝间人也”。可说这正是对李攀龙创作的写照。 李攀龙一生著作丰富。他创作编选的诗集,据《四库全书》总目收录就有九种,而其中就有六种为伪作。《诗学事类》二十四卷。“是编纂辑故事,分二十四门。观其所载,大都简陋。攀龙与王世贞共倡古学,谓学者不当读唐以后书。归有光等人排之甚力。然其学终有根底,不应疏芜至此。必〓名也。”认为《韵学事类》十二卷亦伪托。另有《韵学渊海》十二卷。“其书前无序例。名曰新刊增补古今名家韵学渊海大成。盖取坊间伪托攀龙所著韵事类、诗学事类二书合并成编”。还有《诗文原始》一卷,《唐诗选》七卷,《李沧溟集选》四卷等篇亦为后人选编,并非李攀龙著述。 李攀龙的代表作当为《沧溟集》三十卷,附录一卷。“是集凡诗十四卷,文十六卷,附录志、传、表、谏之文一卷。明代文章,自前七子而大变。前七子以李梦阳为冠,何景明附翼之。后七子以攀龙为冠,王世贞应和之。……今观其集,古乐府割剥字句,诚不免剽窃之讥。诸体诗亦亮节较多,微情差少。杂文更有意诘屈其词,涂饰其字,诚不免如诸家所讥。然攀龙资地本高,记诵亦博。其才力富健,凌轹一时,实有不可磨灭者。汰其虏廓,撷其英华,固亦豪杰之士。誉者过情,毁者亦太甚矣”。有明隆庆六年(1572)王元美刻本,万历间平阳府刻本,清道光间景福堂刻本。 《古今诗删》三十四卷。“是编为所录历代之诗。每代各自分体。始于古逸,次以汉魏南北朝、次以唐、唐以后继明,多录同时诸人之作,而不及宋元。盖自李梦阳倡不读唐以后书之说,前后七子,率以此论相尚。攀龙是选,犹是志也。……七子论诗之旨,不外此编。录而存之,亦足以见风会变迁之故,是非蜂起之由,未可废也。” 《白雪楼诗集》十卷。“此集刻于嘉靖癸亥,犹在《沧溟集》之前。前有魏棠序,又有拟古乐府序二篇,一为历城许邦才撰,一为攀龙自序。盖当时特以乐府相夸,然而后来受诟厉者亦惟乐府最甚焉”。 李攀龙对地方志亦有独到见解:称“方志也者,志也”,记一方人、事、物,但其重点是人事。纂修方志目的是发《诗》、《书》、《周礼》、《春秋》、《史记》之意,而“明世”。认为方志应图、表、志、传并用。封建、职官、选举当作表,星野、灾祥山川,风俗、户口、田赋、物产、古迹、官署学校、祀典、兵防、城池、关梁、驿传、乡社、陵墓、寺观、艺文当作志;宦绩、圣贤、封建、名臣、人物当作传。如此,志书才能完备美善。 李龙攀居官从政十几年,廉洁奉公,为人民做了些好事,这是应当肯定的。他雄居文坛,风云一时,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至于他在方志见解,当于书其一笔!
知识出处
《历城文史资料》
本书为历城区史料,主要内容为辛亥革命人物传略,明初历城移民考,年俗习惯,名胜古迹等内容。
阅读
相关专题
主事
职位
员外郎
职位
郎中
职位
知府
职位
副使
职位
副使
职位
按察使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