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鞠思敏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天桥文史资料》
唯一号:
150030020220001554
人物姓名:
鞠思敏
人物异名:
名:承颖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055/001
起始页:
0101.pdf
出生年:
1872年
籍贯:
山东荣城县
非亲属:
李锦章;李汉平
传略
鞠思敏先生,是山东教育界的老前辈,在二十和三十年代有口皆碑、久负盛名。他胸怀坦荡、落落大方的儒雅风度;刚直不阿、坚守真理、追求进步的高尚情操;朴实无华、艰苦奋斗、安于清贫、威武不屈的优秀品格;科学严谨、终生治教、鞠躬尽瘁的高贵精神,誉满齐鲁大地,为 鞠老先生,毕业于山东优级师范学堂(济南师范前身),曾先后任山东省视学和教育司长,历任国立山东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全国四大高等师范学府之一),山东省立一师校长(济南师范二十年代名称),正谊中学校长、山东省立济南乡师校长等职务。先生一生创办教育、辛勤耕耘、呕心沥血、奋斗终生、桃李天下,造就和培养了大批革命人才和教育人才,在山东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山东优级师范学堂的杰出学生 鞠思敏先生,名承颖,1872年生于山东荣城县一个“书香门第”。由于祖辈、父辈均系生员出身,故思敏幼年得以早受教诲、攻读四书,他天资聪敏、勤奋好学,名扬乡里,二十岁就中了秀才。他二十一岁经过岁试,又补禀生,成为荣城的著名学子。以后他在该县马山大疃的私塾学堂设帐讲学,培养了不少人才,荣城最早的两个著名英国留学生李锦章、李汉平,就受教于思敏老师门下。1904年经荣城县知县保送,来省会济南,以优异成绩考入山东优级师范学堂继续深造。 山东优级师范学堂,在当时有很高的声望,教师除学界名流外,不少是日本留学生,并聘任一些日本等外籍教师。上学期间,鞠先生基础优于他人,为校内佼佼者,文史成绩居第二类(系)之冠。 他探索研究中外古今文史,上至中国通鉴、外国史料,下至中外舆地书刊,博览群书,学识渊达,有独特见解,又深得校方和老师们的好评。1909年以最佳成绩毕业于山东优级师范。按学堂章程规定,毕业生经过考试作为举人,他因成绩优秀,留任山东省署任山东省视学,并于1911年3月赴京考试,获优等师范科举人街。 名孚重望的山东高师、一师校长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民国建立,在国体变更下,1912年(民国元年5月)山东优级师范学堂奉命改为国立山东高级师范学校。德高望众,品学兼优的鞠思敏先生被任命为国立山东高师教务长,1913年校长徐鸿策去职,由思敏先生继任校长。山东高师在鞠校长领导下,科学治校、励精图治,成为山东的最高师范学府。与当时北京、南京、武汉高等师范,合称全国四大师范学府。高校教师大都是欧、美、日的留学生,思想很新,在鞠校长领导下,增置科学仪器设备,增订中外科学书刊,翻译欧、日、美科学资料,学习科学之风开始在高师形成。思敏校长为此呕心沥血,付出了极大的辛劳。先后有235人在国立山东高师毕业,连同原山东优级师范毕业的136名学生,是民初山东教育界的精华,这批群英分布山东各县、市,主持山东教育达20年之久。 1914年(民国3年)8月,全国各地师范学校进行了一次大调整,按照教育部将全国划分六大师范区的计划,保留北京、南京、武汉三所高师,新建广州、成都、沈阳三所高师。因山东高师与北京高师同属一个学区,故山东高师奉令停办,改为山东省立一师,校址如旧,并仍由鞠思敏先生担任校长。改组后的山东省立一师,学制五年(予科一年,本科四年),根据省规定,招收济南、青岛、长清、历城、平原、清平、禹城等27个县、市的学生,其它各县酌情招收,基本上面向全省。思敏先生在省立一师任职中,推广新文化,精练教务、庶务、学监等行政管理;订制学生教室、宿舍、自习、阅览各项规章;建立周一朝会、周六演讲会,每届毕业生成绩展出、定期校友聚会等一些制度。因此,省立一师教学正规有序,出现良好的学风和校风。师资多系原优级师范和山东高师的校友,群英汇萃,为母校师范教育矢慎矢勤,辛勤耕耘,鞠校长和老师们的心血汗水,在一师结出累累硕果。省立一师毕业生,一般功课优秀、知识面广、根底踏实,为社会各界赞扬和好评,位列全省之冠,誉满国内。恩敏先生这位兢勤治校的好校长,被誉为山东四大教育家之首。 同时,思敏先生在一师期间,为了给学生创造优良的实习园地,在济南市内建立市镇小学,作为一师第一附小;并于1916年又在济南北郊购地十亩,建立村落小学,作为一师的第二附小,招收农家子弟入学。这样使师范生不仅了解熟悉城市小学教育实际,并使学生更多的了解和接触农村教学实际,培养出胜任城市和乡村小学教育的优秀师资。此举在教育界引起巨大反响,社会各界都赞扬思敏校长是一位有眼光,有作为的教育家。正谊中学的缔造者 当时,一些公立中学,依然未脱离科举制度之旧习。为在济南开创民主进步的中学教育,实现“教育救国”之主旨,思敏先生积极联络原省优级师范老校友和原同盟会同仁刘冠三、蒋洗凡、王讷等59名社会知名人士,于1913年开始筹办私立正谊中学(实际上是山东革命党人联合而创办的一所新的中等学校)。采用“正其谊、而不谋其利”名句,校名称为正谊中学。这所私立中学创办时十分简陋,校址暂设大明湖畔废旧的公祠内,正间辟为教室,耳房作为办公室、仓库、伙房,于1914年正式招收新生两个班开始上课,大家选举思敏先生兼任正谊中学校长,并推定田象孚作为助手专办校务。经费来源主要依靠59名创办发起人联合集资,学校桌凳等用具亦完全系社会人士所捐赠。创业是艰难的,当时授课老师一律义务教学(学校仅供一餐便饭)。校长鞠思敏不仅义务服务,并把自己在高师的月薪按月向正谊中学捐赠一部分。就这样思敏先生领导大家互励互勉,共同度过了初创时期的艰难岁月。以后正谊中学经教育部批准,列入省署教育经费补助项目(1916年开始,月拨补助费300元),经过五年奋斗,至1917年已有七个班在该校毕业。 正谊中学在思敏先生领导下,名气日增,1918年社会各界捐助资金数千元,兴建教室楼及各种配套设施,添置中外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并增设两个附小和黄台分校高中部,规模日益扩大,教育蒸蒸日上。1926年全盛时期,在校学生达1700余人,学校规模之大,居当时济南各校之首,成为山东省重点中学之一。正谊中学凝结着思敏老校长无限的辛劳、心血和希望。他担任正谊中学校长16年中(1922年离职后,仍任校董事长至1944年),成绩辉煌,有口皆碑,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其中如:孙思白(曾任中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鹿省三(中共鲁东特委书记、革命烈士)、陈焕(总后勤部政委)……,均是正谊中学的优秀学生。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老教育家,将大明湖南岸马路称为“思敏路”。 反帝爱国、倡导新文化 在伟大的“五·四”运动中,思敏先生热情支持学生的爱国斗争,积极参加青年学生“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归还青岛,收回廿一条”的反帝爱国运动。为抵制日货、提倡国货,他支持学生在正谊中学建立华醒商行,宣传、号召国人“不买日货、不穿洋布、不坐洋车、不乘胶济铁路火车”(当时为日本管辖)的爱国行动。1920年元旦,济南市学联组织青年学生在大舞台演出反帝爱国新剧,发生军警干涉并刀伤中学生李玉级等人事件。思敏先生立即呼吁济南各大中学校教职员,组成“济南教职工联合会”,支援学生斗争。声讨反动军阀对学生暴行,痛斥反动势力破坏进步民主,并亲自面见省长屈映光,督军田中玉,要求澄清事实,惩治肇事者。几经奔波交涉,终于迫使山东当局作出让步,赔偿损失,公开道歉。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思敏先生和济南各校师生激于义愤,一致奋起反对。在济南市学联组织下,迅速成立支援上海工人反日组织机构,于6月11日在商埠公园召开万人大会,并公推思敏先生为大会主席。他在万人大会上讲话:“今天到会者竟达万人,足见我省民气激昂,希望大家本此精神,坚持到底,誓做沪案之后盾……。”他不顾军阀对他斥责威胁,主大会、伸正义、争主权、反帝爱国。为济南广大民众作出表率。 “五·四”运动后,新文化、新思潮蓬勃开展,思敏先生积极倡导新文化,与省立一师王祝晨、于明信先生,于1919年8月份,在济南成立“尚学会”,共同创办学会月刊《新文化介绍》,介绍新兴学术思想,研究时局问题,推动新文化运动,很受广大读者欢迎,各地学校纷纷索购订阅,成为山东教育界知名度高、而又影响大的新文化学术刊物。同时,在新文化的传播中,思敏先生为了增进学生知识,1922年左右,还特聘请国内教育界知名人士黄炎培、陶行知、方环如、张伯苓等人,采正谊中学讲学,对推动新文化运动作出了很大贡献。 思敏先生,为发展教育事业倾注心血。他在山东高师任期内,为振兴山东教育操劳。1912年他发动济南学界知名人士集资,在城内布政司前街创办了山东教育图书社。从京沪等地购入大批中外图书刊物、科学资料及各种科学仪器,供全省学校教学需要。更难能可贵的是,他鉴于山东教育的落后,在1915年夏秋之际,带领一师王世栋(王祝晨,第三任一师校长),自费去江苏、浙江、河北、北京等地参观考察。归来后,两人同力合作,针对山东教育存在的问题,制定了《山东教育改良计划》。 1916年,思敏先生在担任省立一师和正谊中学校长时,曾一度出任山东省公署教育司长,因力图尽快发展山东之落后教育,在经费、体制、改革上,与省督军张怀芝意见相左,因而借口去日本考察愤而辞职。1918年,思敏先生当选为省议员,分工议会教育股,全省教育经费拨款、半公费留学生名额、各学校经常性和临时性拨款,赖经鞠老多方呼吁、提倡、奔走,因而使全省教育经费得以大量增加。他说:“国家强盛,在育人才,人才之路,在于广大教育和投入经费。不重视教育,何以能使齐鲁振兴发展,鼠目寸光,到头来殆害国家、民族……。”1928年5月,济南发生“五卅惨案”,正谊中学校舍遭日军炮击,校务停顿,他再次亲赴南京、上海、江苏、浙江进行教育考察,借鉴南方教育经验,起草制定了《山东教育发展规划》,为振兴齐鲁教育,倾注全部心血。 安于贫困,文士高风 鞠思敏先生终生治教达数十年,为山东教育发展鞠躬尽瘁,创出非凡业绩。但个人生活却十分清贫,已逾花甲之年,仍室无私蓄,一直没有自 己的一所住房。前正谊中学校友路孟凡、蔡民章等九人,目睹老校长的境遇,十分同情,他们发起“正谊校友自助乐捐委员会”,为鞠老募捐建房,以捐助的数千元,在城内县东巷建成平房新居,并为先生购办家庭用具。鞠老在济学生争相帮老校长乔迁新居。但鞠老先生的家产仅有书籍报刊两板车、被褥衣物两板车而已。一个知名老知识分子生活竟如此简朴清贫。 思敏先生主持正谊中学16年,初创时按月捐赠自己月薪一部分。先生公私分明,从不为己谋求私利,处于旧社会一所私立中学,廉洁如鞠老先生者,真是太少了。1937年12月济南沦陷,为保护正谊中学财产,作为学校董事长,倾家中仅有生活费数百元,交给校工刘振东,请有威望的街坊看护学校资产免遭损失,先生高尚之举,泉城人民共仰。 亮节高风,浩然正气 日军占领济南后,北洋失意政客、官僚、国民党改组派和“曲线救国论”者,沉渣泛起,为虎作伥当了汉奸。日伪为了欺骗群众、收买人心,竟三番五次登门,促请思敏先生“出山”,就任山东省教育厅长。鞠老素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自勉,保持文士风节,决不认贼作父,为日伪效力,最后以死回绝。鞠老誓死不肯从敌之亮节高风,传到重庆,国民党政府为借重先生之名,邀请思敏先生去国统区,出任山东省参议长。但先生对国民党权要迫害乡师进步师生的惨剧历历在目。因此,以老病推辞,回绝了伪山东省政府。 济南沦陷,日伪当政,思敏先生匿居旧居,生活靠长女文英教书接济,长期每天仅以开水泡煎饼度日。鞠老年事日高,身体日衰,忧国忧民,贫、病、忧交加,以致病倒在床。1944年8月7日,这位山东著名教育家与世长辞,终年七十二岁。济南各校师生、校友为鞠老送葬,他的遗体埋葬在正谊中学黄台分校校南义地。
知识出处
《天桥文史资料》
本书共刊载44篇文稿,力求以丰富、翔实的史料,展现近百年来发生在天桥区域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沧桑变化。
阅读
相关专题
司长
职位
校长
职位
校长
职位
校长
职位
校长
职位
教师
职位
视学
职位
教务长
职位
校长
职位
职中
职位
司长
职位
教育厅长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