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少亭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德城文史》
唯一号: 150030020220001225
人物姓名: 高少亭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043/001
起始页: 0224.pdf
出生年: 1916年
卒年: 1985年
籍贯: 北京
非亲属: 董二毛子;张宝仲;殷荣久;李富友;张世林;田洪儒

传略

高少亭(1916~1985),京剧演员。北京人。出生艺人家庭。因生活所迫,从小便随父过着流浪艺人的艰苦生活。1925年,他时年9岁,便给济南游艺园一名姓董的艺人(外号董二毛子)学唱文武老生。因他从小受到京剧艺术的熏陶,加之天资聪惠,很快便登台演出。如:《珠连寨》、《刀劈三关》等剧目。甚至还兼演唱、念、作均较吃重的丑戏《打花鼓》等,成为董家班子的小台柱。后来曾拜山西姓赵的艺人老师学戏并演出。一年后随赵赴天津正式挂牌演出,艺名小红钟。因年龄小条件好,在天津演出深受观众喜爱和好评。后因父亲早亡,他排行老大,弟、妹尚小,全家数口人的生活重担顺理成章的落在了他的身上。所以不得不离开赵家于1930年在上海搭坤班演戏,因他年纪小,上海成人剧团不收,只好又托人搭坤班剧团(演员全是女的)随该团曾去山东、青岛等地演出。 1932年在青岛搭著名旦角“王云航”班,与王合作演出《孟丽君》等剧目,他在该剧中扮演“黄甫少华”,成为王的得力合作者。同去烟台、长春、奉天、大连等地演出,颇受观众欢迎。 1944年,于哈尔滨搭“金碧玉”(著名旦角)班合作演出,直至哈尔滨解放。 1945年哈尔滨解放后,参加东北军区第四野战军政治部领导的“松江评剧院”工作,任演员。从此多年艰辛的流浪艺人的生活终告结束,成为党的一名光荣的文艺工作者。他怀着对党无比深切的热爱和感激之情,为党的京剧艺术而默默工作,排演大批有教育意义的新编剧和历史剧。尤其突出的是根据小说《水浒传》创作改编与整理的历史剧《水泊梁山》一剧,演出后在东北地区颇有影响。当时他是该剧的主要演员、编剧和导演。 1948年初,沈阳解放,他受东北第四野战军政治部委托,赴沈阳接收北市场共益舞台(后改为人民剧场),成立东北文化部直属京剧团,任团长,并仍兼演员、编剧与导演工作。他领导该团,继续排演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喜爱的剧目《水泊梁山》等剧,该剧在演出中场场暴满,甚至观众要在夜间排队购票,该剧演出时间长达两年之久,成为久演不衰的新编历史剧。 1949年,高少亭荣幸的被选为政协委员,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代表大会。这是党对他的信任和培养。 1950年,高少亭又重新着手开始构思创作工作,长达三年之久,真是苦苦的日夜伏案写作,终于完成了在全国很有影响的名剧《雁荡山》的案头工作。他常和同行谈起国际友人如何能看懂京剧的问题,很自然的研讨了京剧武戏、长靠、短打、翻打组合在一起排一出哑剧武戏。当时同高少亭合作的人员有:张宝仲、殷荣久、李富友、张世林等,还和田洪儒老先生探讨过,得到他的帮助和支持。这出《雁荡山》是高少亭为张世林写的,理当他主演。武戏演员全梁上霸,众星捧月,排演了这出国内外著名京剧《雁荡山》。 武打创造人员还请了胜利国剧团武戏著名演员来协助创打。有:冯荣焕、关鸣林、胡鸣忠、方鸣珍、李曾春、李德春等人。 该剧的演出不但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和好评,而且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和热爱,同时在汇演中荣获全国一等奖。 1954年,担任惠民地区京剧团任剧务主任,1962年参加德州市京剧团,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被该团辞退,1979年落实政策分配到德州地区京剧团工作。高少亭具有丰富的舞台经验,精通京剧吐字发音,他熟悉麒派、谭派、裘派等流派的唱念作打,在东北三省曾有“小麒麟童”、“小唐韵声”(前老生、后红净)之称。他先后编导过16本《水泊梁山》、4本《纣王无道》、12本《孟丽君》、《唐赛儿揭杆起义》等剧。

知识出处

德城文史

《德城文史》

本书从岁月回眸、春秋随笔、古迹寻踪、文史纵横等方面记述了德城的文史。

阅读

相关专题

团长
职位
演员
职位
编剧
职位
导演
职位
政协委员
职位
剧务主任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