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卢见曾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德城文史》
唯一号:
150030020220001186
人物姓名:
卢见曾
人物异名:
字:抱孙;号:澹园;别号:雅雨山人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043/001
起始页:
0156.pdf
非亲属:
高矩庵;王渔洋;田山姜;纪昀
传略
卢见曾,字抱孙,号澹园,别号雅雨山人。幼从河南中州(今河南省新安县)名儒高矩庵先生读书,聪慧绝纶,学习非常认真,读《史书》就能分析古今人物事件的成〓,十多岁就能写出相当出色的文章,学问具有很高的根底。后又从新城(今山东省桓台县)王渔洋(王士祯)、同里田山姜(田雯)两位著名诗人学诗,深得诗人中睐。田雯称赞他说“我乡以后,能以诗扬名的,也只有此人”。康熙五十年(1711)登贤书,乡试中举;从此春官四上,屡试不中。直到康熙六十年(1721),三十一岁的卢见曾,经礼部主持的省试和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才考中进士。授四川洪雅县(今四川省丹棱县东)知县。当时的洪雅县是土地瘠薄,年年闹饥荒,加上官府每年征收的各种杂税甚多,害的百姓没吃没穿,生活极为贫苦。见曾到任后,遂即废除一些不便于民的苛捐杂税数十条,清理狱讼积案,以俭勤为治,深受当地百姓的称赞。并建“雅江书院”,加意士林,与诸生讲诵其间。因洪雅立有“望春阁、雅雨楼”诸胜,遂自号雅雨山人。后因祖亲去世,归里守孝三年。雍正九年(1731),补安徽蒙城县知县,擢六安州(今安徽省境内)知州。雍正十二年(1734),见曾由六安调任毫州(今四川境内)知州。毫州之地,历来是一个多水患的地区,州有龙凤沟,因长时间不疏而淤塞。见曾到任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带领百姓随即开挖了龙凤等沟。使患水归于涡河,流入淮河,水患遂除。随后调任庐州府知府。雍正十三年(1735),调江南江宁府(今江苏省江宁县)知府。未逾月,再调颖州府(今安徽阜阳县)知府。颖州有汝阴西湖,唐、宋以来,即与扬州瘦西湖、杭州西湖并称。明季湖废。见曾要想复之,有人反对、刁难。见曾对众曰;“盗湖为田,利止湖旁数十家耳。然水大至,荡啮害田庐。若复湖,则水有蓄池,利及一州,而又免淹没之患。”众服,湖乃复得。颖州界河南,河南将开挖贾鲁河,颖州与贾鲁河相隔一壑之水,又处于下游,势必受患。见曾复引古今治河方略,进行抗议,使当事者取消了他们开挖贾鲁河的计划。旋升江西广饶九南道。安徽巡抚赵国麟奏请皇帝,以升衔将见曾留在颖州,清理通省大案,得到了皇帝的批准。见曾细心处理,五个月就把此事全部办复完毕。然后到江西履新,时间不长,旋于乾隆元年(1736)特授两淮盐运使。卢见曾来扬州管理漕运、盐运,原以为上下齐心协力很快便能大功告成,谁知事情却不像他所想象的那样好。在他来扬州到任前,盐商们倚仗财势,勾结官府,巧立名目,侵犯“灶户”(即盐民)、土地(即盐池)所有权,广大贫苦盐民,备受其害。见曾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随即清理盐政积弊,调剂百姓生活,国计民生、兼筹并顾。以“灶属商亭,粮归灶纳”为主要内容的所谓“卢案”,肯定了盐民的土地所有权,发给盐民凭证,使广大贫苦盐民均沾其惠。并利用业余时间读书吟诗,和当地一些名流相互交往,探讨诗文。由于卢见曾礼贤爱才,所以在他的官署内,经常是高朋满座,胜友如云,食宿馈赠,开支自然很大。加之盐商放纵,憎恨见曾整顿严厉,于是官吏们议论纷纷。随后,竟遭奸臣陷诬,告其贪污受贿,遭到抄家,并对他的帐物逐项清查核对,本人也被安居在扬州“董相祠”,日以饮酒著书。经过三年的清查,此案方确定下来,卢见曾被革职贬谪三年流放新疆乌鲁木齐。在此期间,许多官员为救见曾而遭牵连,被罢官。乾隆近臣纪昀,因暗地通知卢见曾,也受到牵连。不久,卢见曾的冤案得到澄清,纪昀等官复原职,见曾蒙朝廷的恩赐,重踏仕途,降调为河北省某州知州。正当他要去上任的时候,河北滦州(今河北省滦平县)因久旱无雨,闹起旱荒,百姓向官府借粮。由于前任知州对此事办理不善,将要引起大的暴乱。朝廷随命见曾改任滦州知州,急赴滦州。抵任后,见曾竭尽全力说服民众,民皆贴服。恰巧适逢天降甘霖,滦州人民称此雨为“随车雨”,并为他建造了一座“喜雨亭”,以示纪念。滦州地属满、汉民怨仇之处,情况复杂,积案累累,见曾遂一一清结。不到一年,滦州被治理的焕然一新,随后他又擢为永平府(今甘肃省境内)知府。洋河自塞外入,经抚宁之东北境,康熙年间河身东徒,到此大水瀑涨侵蚀,而且涉及到永平城,见曾倡导筑坝挑引河流,水患遂除。乾隆十六年(1751)见曾被迁长芦(今河北省沧县),任长芦运使,“创立问津书院,招集诸生,亲为课艺,优殆膏火,培养人才,一时称盛”(同治《天津县志》卷十一)。十八年(1753)复调两淮盐运使,兴扬州水利,又修秦淮红桥二十四景,以备宸游。二十七年(1762)乞假归里。归里后,居住于州城南门内大街“雅雨堂”宅内,著书刻印,把一生积攒的资金,全部用于刻印书籍业。卢见曾在任职期间,所到之处,无不爱护百姓,重用贤士。由于他为官清廉,关心民间疾苦,兴利除弊,政绩卓著,受到清庭重用、百姓拥戴。乾隆三十年(1765)皇帝南巡,赐于他御书“德水耆英”匾额,时年六十九岁。乾隆中叶,淮南、淮北种植食盐的面积达方园十余里,十分旺盛。此时,正值卢见曾在此任职的时候,乾隆皇帝巡视江南,每到扬州都要耗费巨资,当地官吏、盐商在办理接待时,又出现了互有侵蚀、支销冒滥的问题。作为负责两淮盐运的朝廷主要命官卢见曾,理所当然地应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直到乾隆三十三年(1768)事发“自盐政以下多罹大辟”时,已去官归里的卢见曾,被逮捕追究判罪,绞死在狱中。三年后平反召雪。 卢见曾居官从政的一生,也是著述的一生。他不仅宦绩卓著,在书法、诗文上造诣高深,尤以诗作被称为“海内宗匠”,振骚东南(扬州一带)文坛。他除著有《雅雨堂诗文集》六卷、《雅江新政》十余种、《雅雨堂》十种、《金石》三例、《金石禄》、《山左诗抄》、《出塞集》、《感旧集》等书行世外,他知毫州有《龙风沟碑记》;安抚颖州有《颖州重浚西湖记》;治理永平有《洋河筑坝挑引河碑记》;复任两淮盐运使有《〔乾隆〕金山志》。卢见曾的著作,述文,发其菁英,抒其藻丽;述物,考据史传,用典恰当;记物,必究原尾。介绍风景,栩栩如生,真可谓是体例谨严,搜罗颇为宏富。卢见曾一生作诗甚多,每到一处都留有不少的著名诗篇。由于卢见曾视野开阔,取材丰富,驾驭语言的功力深厚,所以他的诗,是语言奇丽,内容博奥,念意新警,气象雄伟。就其体制而言,有五古、七古、歌行、杂言;近体诗有五律、七律、五绝、七绝、排律具全。内容有记事、咏物、记游、山水、怀古、悼亡、酬答、题赠、感怀等,抒情“婉转附物”或磊落以长思。形式多彩纷呈,律畅弦谐,既有李白、杜甫诗律之美,又有清初时代气息。如他在去四川洪雅县任知县时,临行前写下的“思异远天朔风严,蜀道晴雪丽丹泉。此地投陈辖,何时其祖鞭;万州四千里,回首沓风烟”《献赋同高策承》,笔走如蛇,触处生春,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人故园的留恋之心。别洪雅士民去安徽六安时的“一错终天不可伦,何劳借冠搏狂奔。夺情纵有江陵例,忍过毛君旧里门”诗句,力度劲健,震人心魄。自江宁调治颖州时江上所作“京尹才更新组缓,淮疆还领旧山川。颖连卢凤周三郡,家与琴书共一船。红树霜清霞近岸,碧云秋澹月行天。澄怀雅称西湖长,恐少勋名继四贤”的诗,旷达超然,表里澄澈,潇洒自恃,不含流俗。卢见曾的《留别扬州》“脱却银黄敢自怜?不才久任受恩偏。齿加孙冕余三岁,归后欧公又九年。犬马有情仍恋主,参苓无效也凭天。养疴得请悬车日,五福谁云尚未全”;“平山回望更无愁,标胜家家醉墨留。十里亭台通画舫,一年萧鼓到深秋。每年降雪迎朱旆,转似青山恋白头。为报先畴墓田在,人生未合死扬州”;“长河一曲绕柴门,荒径遥怜松菊存。从此风浪消宦海,始知烟月足家园。岁时社集牛歌好,乡里筵开鹤发尊。痴愿无多应易遂,杖朝还有引年恩”诗三首,是他去官返乡时所作,真可谓真挚、深沉,读来动人心魄。
知识出处
《德城文史》
本书从岁月回眸、春秋随笔、古迹寻踪、文史纵横等方面记述了德城的文史。
阅读
相关专题
知县
职位
知县
职位
知州
职位
知州
职位
知府
职位
知府
职位
知府
职位
盐运使
职位
知州
职位
运使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