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唯一号: 150030020220000850
人物姓名: 王正
人物异名: 原名:王志毅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035/001
起始页: 0176.pdf
出生年: 1921年5月
卒年: 1981年1月
籍贯: 高密县东关村
亲属: 王金兰

传略

王正,原名王志毅,1921年5月生于高密县东关村。父亲王金兰是当时一位颇有名气的爱国工商业者,他与高密早期的同盟会员王林肯先生关系甚密,并深受其进步思想影响。 志毅与志超兄弟二人,自幼受家庭薰陶,聪敏好学,才智过人,很受邻里器重。为了让孩子长见识、早成才,王金兰把王正兄弟二人接到青岛读书。中学毕业后,王正考入了北平国立大学工学院,1943年夏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该校。 学生时期的王正,正处在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到了危难关头的时期,全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工农业生产及科技教育十分落后。王正心里所想的是如何早日打败侵略者,建立起一个外不受帝国主义侵略,内不受军阀官僚统治压迫的自由民主的新中国。毕业后,他志愿抛弃了在条件较优越的大后方国民党政府谋事的机会,而回家征得父亲的同意,到艰苦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参加抗日救国斗争。 根据父亲的旨意,王正首先到了山东五莲县的班岗,找到了父亲的老朋友王林肯。当时王林肯暂离华东局,带领眷属志愿到张步云部,做争取张步云与八路军联合抗日的工作。王正到了班岗受到了王林肯的热情接待。王林肯说:现在解放区十分需要无线电方面的技术人才,你来了有许多事情可做,你先留在这里帮助我搞些电讯器材运往解放区,待有适当时机我再介绍你到解放区工作。” 在班岗王正同志利用自己的技术专长,协助王林肯做了许多有益于革命事业的工作。并与王林肯的长女王秝同志相爱结婚。接着由王林肯介绍正式参加了革命工作, 张步云不听王林肯的劝阻,公开投敌反共后,王林肯于1944年春决定离开班岗,重返解放区工作。因王林肯过去对张步云曾有救命之恩,张不便公开阻止王林肯返回,但提出扣留王正作为人质。王林肯走后,王正同志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张步云扬言:如果王林肯做出对他不利的事情,他将不留情面进行报复。但王正始终不屈服张步云的压力,后经组织和王林肯的帮助到了解放区,参加了抗日工作。他历任山东军区三科工程师、通讯局长兼山东人民政府技术顾问、华东军政大学教授、华东通讯学校教育长等职。任职期间,他工作十分认真负责,多次冒生命危险想方设法从敌人和国民党手中搞来大量通讯器材,装备我军通讯设备,解决了战时我军通讯器材的燃眉之急。并研制了128式发射机、短波广播机,建立了华东解放区发射台。济南解放后,他又为山东省设计安装了第一部人民广播电台。不久他又主持研究成功超短波多路通讯机、多边带路发射机、2瓦、15瓦报话机、超短波步话机等电讯器材。为我军在战争年代发展无线电通讯设备,培养通讯干部,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做出了重要贡献。 全国解放后,王正同志被调到中央二机部十局任技术处处长。他除研究通讯兵部装备外,还参加筹备我国第一个通讯研究十所和计算机技术研究十五所的工作,并任该所副所长兼总工程师。他领导了我国最早期的电子计算机研究工作,为我国电子计算机工程的奠基人之一。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王正同志为深入了解我国通讯器械的性能和实用价值,随通讯兵部赴朝鲜战场,冒着生命危险,亲临前线观察我国自制通讯装备在战地的实际使用效果。他把发现的缺陷记录在案,回国后,立即亲自动手研究改进,提高了其快速、灵敏及准确性,适应了现代战争对通讯器械的要求,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做出了新的贡献。 1956年王正同志参加了周总理亲自主持制订的我国第一个科学技术长远规划工作,并参加领导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的筹建工作,被任命为筹委会副主任。从此,他把全部精力投入了我国的电子计算机科研工作,在他的指导下,我国的电子计算机工程,从无到有,并逐步由低向高深阶段发展。他以惊人的毅力和十分严谨的态度,研制了当时国内最先进的通用和专用计算机,如著名的103型、104型,最早期的电子计算机就是在他的亲自主持下研制成功的。不久他又随周总理出访苏联等国家。回国后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毅和郭沫若的亲切接见。领导同志鼓励他认真总结经验,吸取国外先进技术,努力把我国电子计算机事业搞上去。王正同志不负重托,接着组织领导了我国第一台109乙和109丙大型晶体管通用和107防空体系计算机的研究和生产,为我国电子计算机在科技工业和国防工业的运用起到了先导作用。 从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王正同志积极倡导发展晶体管和集成线路电子计算机的研究和推广应用,把我国电子计算机技术又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1961年7月,王正同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正当王正同志专心致志、信心百倍地向高深科学领域进军时,一场席卷全国的浩劫,所谓“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被当作“反动的资产阶级学术权威”、“混进党内的走资派”受到批斗,致使他的人身和灵魂受到极大的摧残。不久他又被剥夺了科研工作权力,被迫到车间劳动。在工厂,他除了劳动,还要接受批判,身体异常瘦弱。但他仍利用劳动机会,不顾疲劳,与工人师傅一起搞可控硅无级变速机床的研制,深受老工人的敬佩与保护。经过7年多的折磨后,才恢复他的研究科技工作的权力。 1973年他刚刚恢复了工作,心情十分激动,他决心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把本来就十分落后的电子计算机科学赶上去,于是不顾亲朋好友的劝阻,拖着极其虚弱的病体,满腔热情地参加了大型集成电路计算机的研制技术的领导工作。粉碎“四人帮”后,他又主动接受了组织“757工程”的总指挥重任。为了攻关,他呕心沥血,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常常工作到深夜。因劳累过度,他生病住院,在病床上还关心“757工程”的进展情况,希望能早日建成。 1981年1月,病魔终于夺去了王正同志的生命,终年61岁。他的病逝是我国电子计算机事业的一大损失。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六辑情况包括怀念綦际霖先生、回忆1902年——1916年的山东师范学堂、梁漱溟与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三十年代的山东大学、山东大学1946年——1947年学生运动的回忆、从抗日流亡到投身革命——原山东一临中进步活动纪实、杨氏海源阁藏书记略、朱雨辰从文和堂书局到鲁东文化社与胶东文化社等。

阅读

相关专题

处长
职位
副所长
职位
总工程师
职位
副主任
职位
工程师
职位
局长
职位
技术顾问
职位
教授
职位
教育长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