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秀松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山東文史资料选辑》
唯一号: 150030020220000742
人物姓名: 梁秀松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034/001
起始页: 0012.pdf
时代: 抗日时期
亲属: 梁仞千

传略

梁秀松先生是郓城党的主要创始人梁仞千同志的父亲,他是个为革命事业不惜倾家荡产和牺牲个人生命的老人。梁仞千同志奉命回乡后,四外奔波,积极进行抗日活动,是首先得到父亲的大力支持的。从郓城县委建立到八路军115师入鲁,在这一年多最困难的时期内,县委机关一直住在梁仞千同志的家中。这个家庭不仅为县委的同志提供了全部食宿条件,而且为掩护县委活动承担了全部风险。鲁西抗日自卫团办的三期训练班,有相当一部分粮、款是由这个家庭出卖土地资助的。当时梁秀松先生是一家之主,家中的事情他说了算。他这种抗日热情,如果仅仅理解为照顾儿子的情面,是远远不够的。梁秀松先生虽然只读过几年私塾,文化水平不高,但为人正直,济贫扶危,在当地享有较高的声望。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忧国忧民,时常为大片国土的沦陷而叹息。通过对共产党人的接触,使他增加了不少新知识,懂得了一些抗日救国的基本道理。他深信我们的革命事业是正义的,为革命做出贡献是光荣的,这是他支持和参加革命事业的真正力量源泉。 最早为我们建立武装创造条件的,也是梁秀松先生。1938年春,他通过旧政府六区区长黎佩卿的私交关系,担任了该区武装中队长的职务。其实,梁秀松先生并无军事知识,而且年近花甲,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头,毅然弃农从军,确实令人非解。论财产他有良田百亩,论家庭已是儿孙满堂,日子过得不错,从军的目的显然不是处于经济上的考虑。知情的都明白,他是接受党的委托去甘冒风险的。在他任职的同时,县委派了共产党员李常秀同志协助他进行工作。在徐州会战期间,由于形势紧张,战士中出现了一些离队不归的,梁秀松先生就利用这个机会,把闲置的枪支转移到县委,并拨出一部分空额口粮,为我们创建第一支游击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939年3月2日,八路军115师入鲁,首先到达郓城,3月4日进行了樊坝战斗,歼敌一个团,俘获伪团长刘玉胜以下500余人,缴获各种枪500余支。我军入鲁和樊坝战斗的胜利,很快改变了郓城和鲁西地区对敌斗争的形势。地方党的活动从“地下”转到“地上”,我主力部队成了领导抗日斗争的坚强力量,各项工作发展很快。樊坝战斗后不久,我军主力继续东进,留下了杨勇和张国华同志,分别带领686团3营和师直的两个连,坚持鲁西地区的抗日斗争。在主力部队的支持下,当年9月建立了县人民政权,地委书记梁仞千同志当选为郓城抗日政府的第一任县长,梁秀松先生接任了六区区长。这件事在群众中一时传为佳话,有一首歌谣唱道: 老区长,梁秀松, 骑毛驴,戴眼镜, 倾家荡产闹革命, 年高六十又出征, 儿子当县长, 老子听命令, 抗战杀敌人, 梁家父子兵。 正当我军民团结抗战,各项工作蓬勃发展的时候,1939年底国民党顽固派加紧了反共活动。当时的郓城国民党县长张培修,政治上相当反动,特别是对我们建立县政权,怀恨在心。经过秘密策划,他收买了政治流氓黄学卿等,于1940年1月7日夜,杀害了抗日老人梁秀松先生。消息传开,广大干部、群众和各界爱国人士对梁老先生遇难无不深表悲痛,对张培修的罪恶行径无不义愤填膺。至今,家乡的人民还非常怀念这位革命老人。

知识出处

山東文史资料选辑

《山東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内容分述了,回忆抗日战争初期郓城县的统战工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斗争中的滨海区、抗日战争初期党对泰山区道会门的统战工作、争取刘子昭部杆子会加入八路军的经过、忆汉斯·希伯参加英模大会片断、沈鸿烈在沂蒙山区、抗日战争时期的李先良、李先良与赵保元角逐的前前后后、忆省立第一乡师老校长鞠思敏先生、刘景良部活动片断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