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贞乾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唯一号: 150030020220000662
人物姓名: 李贞乾
人物异名: 名:秉刚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028/001
起始页: 0264.pdf
出生年: 1903年
卒年: 1942年
籍贯: 江苏丰县李新庄
非亲属: 王文斌

传略

李贞乾(1903—1942),名秉刚,江苏丰县李新庄人。 他的童年正处在军阀混战时期,他经常随亲友颠沛流离,直到17岁才高小毕业,18岁考入徐州师范。由于他勤奋好学,于1925年以优异成绩毕业。 1928年,李贞乾受聘任丰县师范校长。当时国民党丰县政府建设局长冯导侣,因铺建县城的石板路经费不足,竟提出取消师范学生的膳食津贴。学生愤愤不平,找冯辩理,丰县当局勒令师范学校,查处带头闹事的学生。李贞乾深感政府悖情逆理,拖延不办,维护了学生的正义行动。后来该校爱国师生在城隍庙演出的进步话剧《五卅惨案》,引起了国民党县党部的不满,出动警察入校搜查,并责令学校开除进步同学。李贞乾对爱国师生深表同情,积极掩护,迟迟不开除学生。由于他身为国民党县党部执行委员,县党部对他无可奈何,只好借故将他调往丰县中学,任丰中校长。1935年春,李贞乾结识了中共徐海蚌特委秘书孙叔平,因政见一致结为密友,孙叔平劝他退出国民党,专门从事教育工作,李贞乾接受了孙的意见,辞去了国民党丰县执委的职务。他受孙叔平的影响,在此期间,攻读了《政治经济学》、《资本论》等进步书籍。1936年8月,日冠进攻绥远,国民党将领率部抵抗,打败了日军的进攻,收复了百灵庙。李贞乾、孙叔平领导丰中学生去街头巷尾进行宣传,并募集捐款,寄给绥远抗日将士。 “七七”事变爆发后,李贞乾在中国共产党徐州特委的领导下,以丰中为基础,组织了“青年抗日救国服务团”,演节目、搞宣传,使抗日救亡运动的烈火燃遍了丰县城。国民党当局极为恐慌,扬言要逮捕“服务团”的后台孙叔平和进步学生王效斌、梁步庭、王晓旭等。李贞乾知道后,义愤满腔,亲自到国民党县党部辩理。他义正词严地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现在国难当头,大家都应该抗日,何必今天逮这个,明天抓那个。”县党部理屈词穷,未敢逮捕孙叔平及学生。后来在我党的领导下,丰县成立了抗日动员委员会,共产党员王文斌参与领导,李贞乾在王文斌同志的帮助下,为抗日动员委员会做了大量的工作,不久,李贞乾正式退出了国民党。 1938年春,经王文斌介绍,李贞乾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他的家乡——李新庄成立了丰县抗日游击队第六中队。6月中旬,六中队又与华山镇抗日游击队合编为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李贞乾同志任队长,王文斌同志任政委。二总队活动在李新庄一带,李贞乾全家26口人都参加了抗日工作。他家的枪支、粮食、马匹都献给了二总队,他们村简直成了二总队的供给站。这年夏末,日军从砀山沿公路向单县进犯,李贞乾运用“得势就战,否则避之”的游击战术,埋伏在公路的两侧,神出鬼没地袭击敌人,和日军转战两天,打死打伤日军数十人,我军仅伤一人。 1938年9月,李贞乾指挥第二总队和丰县、沛县、砀山、肖县、单县的抗日武装力量,集中到丰县北部围歼日伪汉奸王献臣部(外号王歪鼻子)。经过21天的激战,获得了辉煌的成绩。王献臣贼心不死,勾结日军袭击我二总队后方——李新庄、阎庄、温庄。李贞乾的二弟李坤若带领区中队和民兵,经过一天零半夜的激烈战斗,毙伤日军20多人,伪军30多人,最后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他的四弟李秉公也在区中队壮烈牺牲。李贞乾的母亲、妻儿等,在21日突围时被敌俘去。敌人以李贞乾全家生命要挟李贞乾,要他归降,他斩钉截铁地回答说:“宁可牺牲全家,决不向敌人屈膝。” 1938年冬,二总队为打击汉奸王献臣,组成了以叶道成为首的突击大队,袭击了王献臣的一个步兵连,一个骑兵连,俘敌营、连长各一个(李贞乾的三弟李秉真在突击大队任小队长)。 1939年1月,二总队与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五团合编为苏鲁豫支队。这年春天,青黄不接,群众生活相当困难。一次我军筹到的给养只有黑豆和发霉的干粮,后勤人员要村干部拿回去换些好的。李贞乾听到后立即加以制止。他说:“群众现在很困难,他们给什么,咱就吃什么,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能打日本鬼子。”他亲自带头吃,使干部、战士很受感动。日子一长,李贞乾因营养不良,身体一天天消瘦下去,伙房同志见了心疼,特地为他做了一碗羊肉汤,李贞乾坚决不用,并叫警卫员把羊肉汤送给一位正在生病的炮手。 1939年6月,李贞乾率军挺进鱼台,在谷亭一战消灭日伪军700余人,并活捉伪县长朱启森。7月,被鱼台县10个群众团体选为鱼台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 1939年9月,他被王须仁等诬为“托匪”,遭逮捕后被打得遍体鳞伤,得救出狱后,毫无怨言,仍然积极从事党的工作,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博大胸怀。 1939年年底,日军从鱼台、丰县、南阳、沛县等据点调动了1000多人,向我驻谷亭的地方政府进行合击,李贞乾临危不惧,沉着冷静,指挥同志们撤退。在突围时,他留在后面掩护,直到全部撤出后,他才与警卫员周正廉冲出重围。 1940年湖西专员公署成立,李贞乾被选为专员。在1940年至1942年任专员期间,他认真贯彻党中央的指示,通过普选形式,迅速建立了专区、县、区编村四级政权,同时建立了县大队、区中队、村民兵小队等抗日武装,还成立了各级农救会、青抗先、妇联、儿童团等抗日群众团体。 1942年,湖西专署颁布了减租减息法令,李贞乾同志一面派遣工作组在单县搞试点,一面深入各村调查了解情况,掌握政策,使运动健康迅速发展。 他对专署各科局的工作抓得很紧,每逢召开县长会议,他总是亲自起草报告和文件。每逢行军,他的大黑马不是驮着病号,就是驮着办公用具,自己和机关同志一起步行。他的旧军装缝了又缝,补了又补。他忘我的工作态度,先人后己的作风,受到湖西党政工作人员和群众的钦佩,单县人民以“廉洁奉公、勤政爱民”的匾额献给了这位好专员。 1942年12月21日,日军石井师团纠集步骑炮兵及各县伪军1万多人,配合飞机、坦克,用拉网合围战术,从丰县、砀山、单县、金乡同时出发,对我湖西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李贞乾同志率领专署、机关部队奋勇抗抵,12月21日上午10时许,在单县城东45公里的马桥一带与敌遭遇,他奋不顾身,与敌人浴血奋战。两小时后,警觉到敌我兵力悬珠,便毅然组织大家突围。在突围时,他和几个警卫员、通讯员始终在后面掩护。当机关同志撤完他正准备撤退时,敌人蜂涌而来。他从容不迫边打边撤,终因敌多势众,炮火猛烈,不幸中弹,以身殉国,时年39岁。 马桥一带群众含着眼泪安葬了他的遗体。抗日战争胜利后,湖西地委将他的遗骨迁葬在湖西革命烈士陵园。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山东文史集粹》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为山东省革命斗争时期文史资料汇编,包括山东学生参加“五四”运动回忆、一九三一年济南学生赴南京请愿记、我国第一版的《共产党宣言》在广饶等内容。

阅读

相关专题

校长
职位
队长
职位
县长
职位
专员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