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佛缘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文史资料选辑》
唯一号: 150030020220000244
人物姓名: 刘佛缘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011/001
起始页: 0118.pdf
出生年: 一八八六年
亲属: 刘策先

传略

我的父亲刘佛缘,一八八六年(清光绪十一年)出生在山东省沂水县城南刘家店子村的一个官僚地主家庭里。祖父刘策先曾任清朝湖北省巡抚,家有良田数十顷,庄园多处,是沂水县有名的大地主。 父亲虽生于仕宦之家,但他系庶出。在封建社会里,侧室之子是没有地位的,常受人奚落、歧视,因而他对封建家族制度很有反感。幼年在家读私塾,二十岁那年来济南求学。在此期间,受了当时一些进步人士的影响,激起了强烈的爱国热情,毅然冲破家庭的阻拦,东渡日本,先补习了日语,后考入早稻田大学,攻读法律。求学期间,他认识了正在日本的孙中山先生,并加入了同盟会。孙先生曾赠给他一支日本手枪,他极为珍爱,经常带在身边。一面进行革命活动,一面读书学习,除去读了一些有关法律、政治的书籍以外,还读了亚当斯密的《原富》、马克思的名著《资本论》及《共产党宣言》等书籍,这对他的思想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到日本不久,就剪掉了清政府视为驯服象征的辫子(那时,谁若剪了辫子,就是造反,就是大逆不道)。每年暑假,他以归省老母为名,回国进行革命活动。还常到沂水县城的学校里宣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思想。沂水城里瑞麟小学的师生,在辛亥之后成为反帝反封建的一支积极力量,这和他当时的鼓动是分不开的。他能言善辩,言辞富于煽动力,宣传对象,不分男女老幼,活动场所不拘学堂或集市,据说后来被官府察觉,正要下令捉拿,幸有人透露,遂潜逃日本。

知识出处

文史资料选辑

《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分别有我对莱阳乡师的回忆、难忘的母校莱阳乡师、我的母校莱阳乡师、对莱阳乡师的回忆片断、相随冯玉祥先生见闻录、冯玉祥将军赴美前后、跟随冯玉祥在泰山、冯玉祥将军在黄县、国民党山东省政府组织变迁纪要等资料。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