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复榘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唯一号: 150030020220000049
人物姓名: 韩复榘
文件路径: 1500/01/object/PDF/1500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152.pdf
出生年: 1890年
籍贯: 直隶省(今河北省)霸县
亲属: 韩静源;高艺珍

传略

韩复榘一八九〇年生于直隶省(今河北省)霸县农村,家庭并不富有。父亲韩静源是本地的塾师,每年所得束修,仅足糊口,韩稍长,随其父读书。韩复榘二十岁时,家庭生活日窘,父母对他好逸恶劳,不愿读书,时有责难。其妻高艺珍劝他出外投军,以图发展。韩复榘除读了些经书,也看了一些野史小说,如《三国》、《水浒》、《杨家将》、《薛仁贵征东》等,对那些投军吃粮,飞黄腾达的故事,早有向往。经高氏一提,正中下怀。当由高氏将其陪嫁衣物典当了些钱,又向亲友借了一点钱,作为盘缠,悄悄地离家出走投军。 一九一〇年,韩复榘投入清军二十镇四十协八十标第三营(冯玉祥营)当新兵。由于他有一点文化,一九一一年十一月,提为队官。 辛亥革命前夕,他积极参加了王金铭、施从云、冯玉祥等发动的滦州起义。当时议定起义后王是北洋军政府大都督,施是起义军总司令,冯玉祥是总参谋长。滦州起义不幸失败,王、施被清廷杀害,冯当时虽未在场,但仍受到押解回籍的处分。韩复榘亦被驱逐出境。 一九一二年春(民国元年),袁世凯编练备补新军,袁的亲信陆建章荐冯玉祥出任左路备补军前营营长。在陆建章的提拔下,冯玉祥不到三年的时间,竟由营长而团长,至一九一四年提升为第十六混成旅旅长。韩复榘得知这个消息,又复投入冯部,先是当文书上士、军需上士,后提升为司务长、排长。 韩复榘自从当了排长,就开始正式军官生活,为其以后飞黄腾达起步。 冯玉祥在北洋军队中以骁勇善战和长于练兵名盛于时,深为直、皖派系所重视。因此夤缘时会,扶摇直上。他所领导的军队从几百人发展成一万余人,成为战斗力很强的一支劲旅。而韩复榘亦以勇猛强悍为冯所赏识。他随冯转战南北,一九一七年,在湖南常德升任连长,一九一八年,又提为上尉营副。一九二〇年,在湖北谌家矶升为营长。一九二一年,在西安升团长。 一九二四年十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当时任直系第三军司令的冯玉祥,在直系吴佩孚与奉系张作霖交战正酣之时,突然从热河前线迅速回师,发动了反曹锟、吴佩孚的北京政变。冯被拥为国民军总司令,囚大总统曹锟于中南海,逐爱新觉罗溥仪出故宫,拥段祺瑞为北京政府临时执政。这时曾经是冯玉祥的十三太保之一的韩复榘,在南苑也由团长提升为国民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旅旅长。一九二五年春,又晋升为第一师师长。 吴佩孚军在冯发动政变后军心涣散,已不能与奉军作战,纷纷溃退。吴佩孚既不能回北京,就急急忙忙乘军舰由水路逃往武汉。 冯玉祥发动政变前,原与张作霖有秘密协定。吴败逃后,张即率兵直驱北京,与冯共拥立段祺瑞。冯之拥段,当时是迫于形势,原非本意(冯倾向孙中山)。由于张作霖入关后,积极扩张,甚至进军山东、江苏,不久双方矛盾激化。张作霖乃与进军河南的吴佩孚弃嫌修好。吴佩孚这时召集旧部在武汉再起,自立为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进军河南,也望与张联合共同反冯。于是吴、张一拍即合,联合成功,把山西督军阎锡山也拉成一伙。 一九二六年一月,张、吴、阎和直(李景林)鲁(张宗昌)联军组成“讨贼联军”,准备对冯玉祥领导的国民军大张挞伐。冯为了缓和战机,争取时间调动军队,宣称下野。大战爆发前夕,他又为了减小目标,于三月二十日赴苏联考察访问,由张之江代理总司令职务,统帅部队。 韩的降晋,还有一段缘由,以前,当韩、石两部扼守居庸关附近关公岭时,由于山势陡峭,上下十八里,攀登既不便,而饮水尤为困难。南口大战正在夏令,边塞气候,早晚很冷,身裹皮衣,寒气透体,而中午酷热,毫无荫蔽,令人难耐。且物质条件也差,双方兵力又悬殊太甚。在这种情形之下,时间长了,军力甚为疲惫,官兵有些怨言。韩、石曾向张之江要求轮代。但张家口当时苦于三面作战,奉军进攻多伦,直军压迫南口,晋军抄袭晋北,也确无人轮换。张之江虽曾向韩、石解释,并加以勉励,但空言无补,韩、石心中总不免愤懑不平。至是,国民军危殆,又有石友三在旁风言风语,遂促成韩之背离。这是韩复榘对冯玉祥的第一次背叛。 冯玉祥在苏联得知国民军行将瓦解,一九二六年八月匆匆回国,九月十七日在五原(今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誓师,就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准备援陕。散在各地的国民二、三军又都联成一起,军威复振。冯玉祥派姚以价为代表东渡黄河,与山西阎锡山重修旧好,准备响应广东国民革命军的北伐。冯玉祥又把偕同西北军退来后套的国民三军徐永昌部遣归阎锡山。徐取道府谷、神木,集结于山西岢岚,听从阎锡山节制。 徐永昌山西人,素为阎锡山所器识。冯为了争取阎锡山的合作,商得徐的同意,将徐遣归山西,以满足阎锡山多年来求之不得的愿望。阎锡山鉴于冯的实力不可轻视,又感归徐之情,乃派赵戴文为代表谒冯,弃嫌修好。并允遣返韩复榘、石友三两部归冯的建制。韩最初还不敢回到冯处,经冯派员解释,才毅然归来。 九月下旬,冯玉祥出师援陕,任韩复榘为援陕第六路总指挥。十一月底,解西安之围。李云龙、杨虎城自四月中旬至十一月底在西安被刘镇华、孔繁锦、张兆钾等围困八个月之久,至是方得解围。这一战役有力地支援了当时的北伐战争。接着西北的杂牌部队,如甘肃的马福祥、马鸿宾、马鸿逵、马步芳、马步青;后套的王英;陕西的任应岐、刘镇华、刘茂恩及万选才、万殿尊、孙殿英等部陆续归冯收编。有些地方零星小部队也先后来归。至此,西北地区已全为冯玉祥所据有,国民军的声势空前鼎盛。 一九二七年四月一日,国民军东出潼关,与国民革命军会师北伐。国民军改组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冯玉祥为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即命第二方面军总指挥方振武为先头部队,东出潼关,韩复榘被任为第六军军长。继之,直趋阌乡、灵宝,击溃了镇嵩军柴云升部。继向郑州、许昌挺进。韩复榘先克郑州,继下许昌,所向披靡,将奉军击退于黄河之北。因奋战克敌有功,韩复榘和方振武同获嘉奖。 一九二八年一月,蒋介石复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将他本人及冯玉祥、阎锡山及李宗仁所属部队,分别编为第一、二、三、四,四个集团军,重新分配了北伐任务。四月,在各条战线上对自称为海陆军大元帅的张作霖,展开了“讨伐”。韩复榘奉命率部沿京汉线进攻,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新军阀崛起,旧军阀张作霖已呈强弩之末,在这新形势下,作为“讨伐”军的前锋韩复榘,一路进展顺利,势如破竹,很快接近北京南苑,被誉为“飞将军”。 山东方面,张宗昌节节败退。他所依为活动堡垒的白俄军聂嘉福部已被打得残破不堪,所剩无几。四月底,张宗昌只好放弃济南,偕孙传芳仓皇渡河北逃。张作霖见大势已去,于五月九日发出通电,借口停战息争,作最后撤退东北的准备。各路北伐军并不理会张作霖的通电,仍继续向津、京挺进。五月三十日,张作霖下总退却令,六月三日张作霖乘专车退出山海关。六月四日清晨,车行至沈阳皇姑屯车站,正过铁桥时,突然一声巨响,张作霖所乘那一节车厢被日军预先埋好的地雷炸毁,张受重伤,当日身死。 韩复榘六月六日首先进入北京。从出兵之日计算尚不足两月,可谓神速。这是韩复榘一生中最大的“壮举”。 原先国民军占有河南省境时,韩复榘就想当河南省主席,但冯玉祥给了邓长耀,韩没有当上。孙良诚、方振武拿下山东后,韩又想当山东省主席,而山东又派了孙良诚(由石敬亭代理)。七月,河北省政府成立,韩复榘自以为作战首功,稳拿这个高位,他是河北省人,服务桑梓,正可荣宗耀祖。谁知河北省划为第三集团军阎锡山的防区,冯玉祥勉强争得了北平市市长一席,且南京政府又只限于文官当市长。冯只得保荐他的秘书何其巩任市长。韩三番两次失意,对冯很有意见,但这时还只能干着急,而无可奈何。 一九二八年十月,国民革命军进行编遣。第二集团军缩编,任韩复榘为第二集团军暂编第一师师长。不久,又改编为第二十师,韩仍任师长。部队回驻郑州。 十二月,北伐告一段落。冯玉祥终于保荐韩复榘当了河南省政府主席,但把他的二十师师长开了缺,另派石敬亭为二十师师长,韩与石素有嫌隙,而且愈演愈烈。这一番调动,韩复榘很受刺激,口里不说,肚子里气炸了肺。 韩复榘任河南省主席之后,起初还算满意,心想盼望已久的高位终于到手了。但接着烦恼就来了,一是河南省经受奉军蹂躏和战乱,经济濒于破产,仅客军过境兵差支应就不易对付;二是自己虽是一省主席,但顶头上司,又是自己的“恩相”冯玉祥还驻节河南,有些事情不能由自己作主。稍不投脾气,冯动辄叫着韩复榘的名字加以训斥,常使韩下不来台,很有“曹营的事难办”的感觉。所以韩有时发牢骚说:“我虽当了一省主席,但和我在十六混成旅当新兵一样,甚至还不如。”更主要的是,冯玉祥命韩将二十师交出来,不再兼任师长,兵权是韩的命根子,他哪舍得丢。在不得不交时,韩就保荐他的部下孙桐萱继任师长,可是冯却派他的参谋长石敬亭继任师长。石敬亭与韩素来不洽,到职后,即借故将二十师团以上的主官都换成了他的亲信,这更引起韩的不满。这就为以后蒋介石对韩拉拢离间,致使其反冯投蒋的原因。当时韩复榘就将被石敬亭撤换下来的团、旅长,都留在身边,以待时机到来,将二十师再抓过来。 一九二八年全国编遣会议之后,四个集团军保留的兵力共为六十万人,计第一集团军二十五万,第二集团军十五万,第三集团军十一万,第四集团军九万。蒋介石挟其中央权力,咄咄逼人,引起冯、阎、李对蒋的不满。三人利害相同,暗中联系,图谋倒蒋。冯玉祥借口“百泉养病”(百泉在河南省辉县境内)表示消极。李宗仁则由南京去上海,借口进宝隆医院养病,由上海间道去香港,经广州循粤汉路赴武汉,发动反蒋。 一九二九年三月,蒋桂战争爆发。蒋介石在南京组织西征,命第二集团军迅速组织力量,由河南直趋武汉,夹击四集团军李宗仁部。冯玉祥与李宗仁早有密约。将计就计,组织七个师,由韩复榘率领南下,并保荐韩复榘为讨逆军第三路军总指挥。韩复榘这个第三路军总指挥的头衔,就从这时开始,直到他以后任第三集团军总司令新职务时还不肯撤销。 武汉军事告一段落,李宗仁因湖南何键不予支持,很快失败,逃回广西,徐图再举。韩复榘回军河南,所率七个师分别归还建制。 一九二九年五月,冯玉祥策划反蒋。五月二十二日韩复榘在洛阳发出“养电”时,是韩与石友三之名并列。蒋介石见到韩、石的通电,喜出望外,大加赞赏,当即委石友三为讨逆军第十三路军总指挥。韩复榘回到开封,又尽力保荐石友三为安徽省主席。十月下旬,石友三进入安徽。这两个政治上的“合伙者”,军事上的“老搭挡”算是各得其所,一齐倒在蒋介石的一边。而冯玉祥经韩、石的叛变,打击非轻,实力大减。 一九三〇年二月,冯玉祥、阎锡山组成了反蒋联盟,得到李宗仁、白崇禧、张发奎的支持。事先冯先派员向石友三疏通前嫌,阎锡山并许以山东地盘,要石回归冯部。石友三心中活动,乃与韩复榘相约,各投一方,等胜负决定后,仍要互相提携。四月二日石友三在新乡就任阎、冯的第四方面军总司令职,驻长垣、滑县一带。 五月十日,冯玉祥下令总攻,第二天战斗就打响了。西北军沿陇海路向徐州进军,晋绥阎军从河北向山东推迸,沿津浦路南下,两路企图在徐州会师。 韩复榘甘棠东进时和庞炳勋打了一伙,认为是冯玉祥的主使,庞炳勋才截击的。他的部下官兵对冯也不谅解,所以一提起重回西北军,谁也不愿意。虽然如此,韩复榘也不敢与冯军对垒,原因之一是他知道自己这些部队敌不过西北军久经战斗之师;其二则是深恐本部中那些西北军老班底,一旦有人叛归冯部,军心势必瓦解。因此战事一起,韩复榘就电请蒋介石将他调往津浦线,专事对晋军作战。蒋介石吸取石友三复叛的教训,对韩本有戒心,韩既有此请,即于四月十五日任韩为第一军团总指挥,调至山东境内与晋军作战,严防傅作义渡过黄河,借以把韩、冯隔离得远一点。 至于阎锡山,他对韩复榘没有旧关系,无所谓“好、恶”。由于津浦路北段及胶济路划归晋绥军势力范围,因此,阎锡山派遣天津警备司令傅作义率所部晋军南下入鲁。傅部开到黄河北岸,正值端午节,傍晚,适逢济南城北兵工厂发生爆炸,傅军又在这时向济南城进行炮击,两下声势配合,大地为之震动。济南蒋军不知虚实,惊得人心惶惶。韩复榘在河南和鹿钟麟的万选才部相持日久,官兵疲惫。来鲁后未及休息,即赶赴河岸抗击晋军,线长兵少,日夜防堵,更无休整机会。士兵精疲力竭,势不能支,韩遂电蒋求援,自己将部队撤至青州、潍坊一带。 晋军乘韩部撤退之际,抢渡黄河,长驱南下。先头部队抵达大汶口时,蒋介石派蒋光鼐、蔡廷锴的十九路军援鲁,来势迅猛,已迫近兖州。晋军炸毁大汶河铁桥,阻止十九路军北上,隔河抵抗。蒋得知桥梁短期不能修复,大军受阻,又调李抱玉率所部由海上来援,并电知韩复榘安定军心,再支持半个月,援军必到。实支持不住,可向东撤,沿胶济线迎接李抱玉军。 韩撤离济南前,山东省主席陈调元已率领政府人员迁青岛办公。晋军开入济南,派邓哲熙代理主席职务,以前河南高等法院秘书长颜海洲为省府秘书长。 韩复榘仓促东撤,人挤路塞,铁路、公路均拥挤不堪,两日一夜方抵潍县。在那里作为后方设置了总部。前线分为三部分防守淄河东岸,右翼由寿光县长于某率全县民团独挡一面。设防就绪,谁知于某为晋军作了内应,放晋军渡过淄河,设伏于青纱帐中,夹击中路军车。军车车窗被击碎,子弹几乎打中韩的总参议李树椿的头部,李树椿急令开车突围,但已经来不及了,全部车辆均为晋军所得,李幸未被俘。 韩的左右建议,可烧除青纱帐,使来敌无处隐蔽,谅来敌不多,我军可以反攻致胜。韩以庄稼已熟,民食军食重要,坚持不从。下令退守青州,一部分人员尽量东撤。黎明开车,中途遇雨,车行拥挤,车上人员日晡还没有吃东西,日落后好歹到了胶县。青岛海军不许再向东行。这时有人密报烟台刘珍年跃跃欲动。部队后撤至此,东有海军阻拦,北有刘珍年,颇有进退维谷之势。幸而当日接李抱玉电告援军已到青岛,因海军未接部令,船未能及时靠岸,预计明日可到胶县云云。此电一到,真如久旱遇雨,士气大振,军心安定。 韩复榘见援军已到士气复振,认为机不可失,乃挥军西进,一鼓作气推进到淄河。晋军不支,狼狈西窜,韩复榘尽获以前所失物资。 这时李抱玉与韩会师。双方协定分兵进取济南,李任右翼,韩当正面,很快打到济南。同时南来的蒋、蔡部也绕行泰山背后由山路来济南会师。傅作义南下的一个旅还在泰安城据城孤守,不及退却,城破之日都作了蒋军的俘虏。傅军除一部分由济南渡河向北退去,另一部分则由兖州、济宁绕路渡河。济南一时粉墨登场的行政机构纷纷下马,仓促北撤,不到十天,山东的晋军已撤得干干净净。这是一九三〇年八月的事,自此山东军事行动告一段落。 一九三〇年九月十八日,东北张学良发出“巧电”要武装调停,乘平津空虚率军进关。石友三正随冯、阎在中原与蒋军大战,闻济南晋军溃退,时局急转直下。他见风转舵,一面放弃阵地从前线撤军,一面电张学良“服从东北,愿效前驱”,及至“巧电”发出,石又急电响应。 这时蒋、冯两军在陇海线激战甚烈,石的行动,给冯军以沉重打击。冯军接着土崩瓦解。 大战结束,石友三在河北、河南之间收容溃军,实力反而增大。经张学良和韩复榘向蒋斡旋,蒋介石复任石友三为十三路总指挥,归张学良节制,驻防顺德。至一九三一年七月,这反复无常的倒戈将军又叛张攻击东北军,经东北军于学忠部和蒋军刘峙部的夹击,石全军覆没。八月初,石逃到德州,后寄居济南韩复榘的省府内,这一对善变的“老友”又混在一起。 韩复榘以战胜者的姿态回到济南。南京国民政府奖励有功,调陈调元主安徽,特派韩复榘为山东省政府主席,时在一九三〇年十月。 韩复榘任山东省主席后,一九三一年六月,被“选”为国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一九三二年一月又任为北平政务委员会常委,八月,复任为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为山东省民国时期文史资料汇编,包括回忆在国民会议运动期间的王尽美同志、、罗荣桓同志在鲁南二三事、怀念洪涛司令员、深切怀念王麓水同志、记高唐谷官屯暴动的领导人金谷兰、山东八路军三支队第十团的历史概述、对李人凤同志遗作的补充、周年祭忆范明枢参议长、冯玉祥两次隐居泰山见闻片段、张自忠将军殉国纪实、张宗昌在军阀混战中所扮演的角色、韩复榘入鲁前的略历、刘珍年的起家与失败等内容。

阅读

相关专题

文书上士
职位
军需上士
职位
司务长
职位
排长
职位
连长
职位
上尉营副
职位
营长
职位
团长
职位
师长
职位
主席
职位
委员
职位
常委
职位
委员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