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猪圈的故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莱西文史资料 第九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2559
颗粒名称:
猪圈的故事
分类号:
S815.2
页数:
6
页码:
257-262
摘要:
猪圈,这方小天地普通而又平常,但在店埠镇西张格庄村的不同时期却演绎出许多故事,展示出了不同年代的历史特征。
关键词:
莱西县
猪圈
内容
猪圈,这方小天地普通而又平常,但在店埠镇西张格庄村的不同时期却演绎出许多故事,展示出了不同年代的历史特征。
建国初期,西张格庄村猪圈里的故事是艰辛的。那个时候,战争刚刚结束,百废待兴,加之人们还没有完全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阴影中走出来,仍然沿袭着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自给自足的小农自然经济模式生活着,偌大一个西张格村只有少数农民养了不足20头猪,饲料均以地瓜蔓、野草、青菜为主。饲养周期长,出栏猪重均超不过75公斤。
60年代初,西张格庄村猪圈的故事是悲惨的。那时由于受“自然灾害”影响,人们食不果腹,用野菜、树皮甚至杂草充饥,根本无力顾及养猪。家家户户猪圈都是空的,仅有一村民借款3.5元买回4头乳猪。他以粪便、杂草饲养近3年,出售时总重不到200公斤。
60年代至70年代末,西张格庄村猪圈里的故事是苦涩的。那时是“一大二公”的年代,农民一切都要靠集体,为了鼓励农民养猪,生产队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凡是养猪的农户,集体分给一点饲料用地。同时把养猪积攒的土粪运到生产队指定的粪场,经实地丈量后折算成工分。另外肥猪出圏时,农民还可以得到一笔比较可观的现金,可以说是一举三得。于是村里出现了养猪热。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当时生活水平太低,人们还没有完全解决温饱,大多数人对猪肉看成是过年过节才能享受的奢侈品,从而出现了猪肉供大于求,卖肥猪难的现象。为了解决这种低水平的猪肉过剩问题,生产队只得根据上级下达的屠宰指标强行按人口供应,号召农民吃“爱国”肉。为弥补农民因吃肉造成的过度消费带来的损失,生产队还规定,社员每购买1斤猪肉,补助1斤小麦或1。5斤玉米。那时的养猪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的烙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西张格庄村猪圈里的故事是激动人心的。进入80年代,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计划经济、"大锅饭”的桎梏被打破。农民不再听从任何人的瞎指挥,而是把眼光盯上了市场。透过市场,他们看到不能再在自家院里的猪圈里养猪了,这样既不卫生,又不会获得大的经济效益。要想靠养猪致富必须走规模化养殖的路子。于是在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耿志华的带领下,建起了一座拥有大型猪舍64间、猪圈204处,其中孕产母猪圈56处、种猪圈4处、育肥猪圈144处的现代化养猪场。现存名优猪种100余头,仔猪1000余头,年出栏生猪近2000头。1999年4月,这个场在莱西市畜牧工作会议上受到市政府隆重表彰,被授予“畜牧明星场”荣誉称号。这个荣誉称号浸透了西张格庄人的汗水,饱含着西张格庄人的辛苦与喜悦。
1995年8月,耿志华当选为村委会主任,为了带领大家尽快走向富裕,他决定筹建一座大型养猪场。建场,对于一个缺乏积累的村集体来说谈何容易!没有猪圈,他们自己动手义务修缮了60多间旧厂房;缺少原料,他们走亲串友凑借了3万多元启动资金;无钱买猪,耿志华拿出多年积蓄的15000元存款购进50多头母仔猪,自繁自养。
饲养员没有经验,他们从镇兽医站聘请兽医上门指导,并订阅有关书刊、资料,边学习,边实践;猪场技术力量薄弱,他们从有限的周转资金中硬挤出一部分,到外地委培了一名年轻技术人员;仓库饲料储备不足,他们东拼西凑,四处化缘。一位台属慷慨相助,一次借给现金2万多元……
秋后,第一批母猪陆续临产了。耿志华亲自与饲养员一起轮班蹲到猪圈,护理接产。
随着仔猪产量的不断增加,饲料供应出现危机。耿志华毅然将家中仅有的2000斤玉米拉到猪场。在他的感召下,党员、群众争先恐后地将余粮赊销给集体,使猪场顺利地渡过了难关。
育肥猪需要添加剂,他卖掉家里的花生种走进了兽药店……
为了这个猪场,他几乎倾尽了自家的所有家当。有人说耿志华"太抠了”,两眼总是紧盯着市场行情算小帐——这话不无道理。
1997年夏天,由于当地粮食流通渠道不畅,市场粮价一度反常,小麦价格远远低于玉米,大豆价格竟与豆粕持平。他立刻抓住这一契机请教专家,调整配方。他们及时购进大批小麦、大豆,与玉米、豆粕搭配喂猪,使当批生猪出栏提前20多天,成本降低近4000元。
耿志华常年与饲料商贩打交道,哪怕每斤饲料款只能啃下小数点后两位的一个零头,他也从不轻易放过。他经常告诫外出采购人员:“别小看这点零头,积少成多,一个月下来,至少可以节省出当月的照明电费。”
对于猪场的费用,耿志华一班人抠得已不能再抠了。然而,对于猪场的投资,他们却时常一掷千金。
建场3年间,他们先后4次到淄博、胶州、烟台等地的大型养猪基地引进中外名优猪种21头,投入资金2万多元。
耿志华清醒地认识到:财务管理是群众普遍关心的敏感问题。猪场每一笔业务收支他们都要经过严格审核,报镇经管站记帐,并按时随着村务公开张榜公布,接受村民监督。有一次,他的一位堂弟趁他去镇里开会时贸然到猪场拉了两车猪粪,他得知后,当天如数追回了粪款。他与村财务管理人员一道廉洁自律,克己奉公,使集体猪场得到了健康有序的发展,因而连年被店埠镇政府评为财务借理先进单位。
1998年秋天,养猪行业陷入困境:饲料成本居高不下,生猪价格一路滑坡,耿志华立即召开全体干部会议,统一思想认识,研究应急方案。他们采取短期借贷、卖大保小的措施,淘汰老弱母猪,更新适应市场需求的瘦肉型商品猪种,并抓住市场猪价波动不稳之机,稍有反弹,一次出售肥猪230多头,为抗衡短暂的市场疲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猪场在他们的苦心经营下有所盈利后,他们想到的不是兑现集体拖欠的3年工资,而是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五保户及贫困户。
1999年春节,他们以村支部、村委会的名义,从猪场收益中分发给本村60岁以上的老党员、老干部每人慰问金60元;7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人糕点2.5公斤;五保户、烈军属、贫困户等生活补助款6000多元。他们还岀资为村民修建了村中心街水沟1000多米,挖掘蓄水平塘2处,新打大口机井4眼……
目前,西张格庄村养猪场越办越红火,不仅满足了当地的猪肉消费需求,而且还同青岛、烟台等城市签订了供销合同,融入了市场经济的大潮。
相信西张格庄村养猪场会越办越兴旺,在致富路上创出更好的业绩。
西张格庄村猪圈的故事令人回味无穷,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知识出处
《莱西文史资料 第九辑》
《莱西文史资料第九辑》收入“村民自治的实践与探索”、“50年城区话巨变”、“崛起的昌华”、“莱西市文化采撷”、“硕果累累的医疗卫生事业”等30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耿人仙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耿志华
相关人物
店埠镇西张格庄村
相关地名
淄博
相关地名
胶州
相关地名
烟台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