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灯说开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莱西文史资料 第九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2556
颗粒名称: 由灯说开去
分类号: TQ55
页数: 10
页码: 237-246
摘要: 那时的灯,多是用很浅的小泥陶碗做成,也有用生铁铸成的,不过太贵,用的人家不多。用时,将豆油倒入碗中,再用一朵棉花,搓成细条儿,放进灯碗浸了油,便可点火照亮了。
关键词: 莱西县 油灯

内容

生活中,白天,人们总与太阳相随;夜间,相伴较多的便要数得上灯了。
  还是孩提时,我对灯就有一种深情的爱,因为它总与母亲联在一起,且和故事分不开。那时的灯,多是用很浅的小泥陶碗做成,也有用生铁铸成的,不过太贵,用的人家不多。用时,将豆油倒入碗中,再用一朵棉花,搓成细条儿,放进灯碗浸了油,便可点火照亮了。我家点灯的规矩特多,一是孩子不准点灯;二是夏天不准点灯;三是二更过后不准点灯。其实,这“三不准”大半是为了省油吧!夏天,随了大人到场园里去,跟小伙伴们捉捉迷藏,听老人们山南海北地讲那些新鲜事,倒还有些乐趣。一到冬天,日短夜长,天黑得早,大人迟迟的不肯点灯。冷风袭来,街上冷冷清清,几乎见不着人夥儿。田野、村庄寂静无声,着实令人害怕。这时,真盼着灯龛里的油灯快点亮起来。及至那荧荧灯火终于点着了,它在茫茫黑夜却显得太柔弱了,用灯光如豆来形容,那是一点也不过的。无论怎样,那总算黑暗中的光明了。大人们趋光而坐,说当时生活的艰辛,也谈对未来的憧憬。其心情,全写在他们那时儿愁苦时儿欢愉的脸上。
  每到腊月临近年节,母亲一般要为我做双新鞋。吃过晚饭,母亲早早点上灯,而且那灯光比任何时候拨得都亮。我偎依在母亲身边,看着她专注地飞针走线,喉头不住轻声吟哦,嘴角时儿飘起发自内心的微笑……我问母亲:“笑什么呀?”她说她今天为儿子点灯熬夜做年鞋,将来儿子长大了,一定能懂得妈的辛苦,会好好孝敬妈的。我点点头,算对母亲的回答。于是母亲便打开记忆的门扉,什么孟母三迁呀,车胤,萤窗读万卷书呀,程门立雪呀……一个腊月过去了,新的腊月又到来;ー双鞋穿破了,新的鞋又做成了;故事一串接着一串装进我的脑海,而油灯却还是那盏油灯,没有一丝的改变。
  其实我和母亲腊月的这种快乐,也遇到过不快。一年腊月20日晚,母亲又在为我做新鞋。到了高兴处,她讲起了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我听得正高兴,忽然祖母推开房门走进来。她一脸的严肃,说:“打过二更多时了,还熬夜灯?灯头这么大,有多少油够熬的?”啪,祖母吹熄了我们的灯,嘟嘟哝哝走回她的房间。我很生祖母的气,母亲却不,她说:“哎,当家才知柴米贵。”她安慰我说:“不要紧的,再有两三天新鞋便可以做起来,耽误不了过年穿。”于是,母亲把我搂在怀里,继续讲起祖逖的故事
  我自己能独自掌握灯,那是弱冠后的事。那年,我21岁,按父母之命,当合餐成家了。这是人生大事,母亲很是看重。她特地花了一吊钱,找银匠为我打造了一个鸳鸯灯(也叫福禄灯)。那灯是用白铁打制,镀了一层银粉而成的。灯分为两层,上一层是灯碗儿,两只精巧的鸳鸯夹住用红线捻成的灯芯,用来控制灯头的大小;下层是园形平台,上面嵌了一只用来提拨灯芯的小铁棒,很是好看。花烛之夜,母亲给灯里添满了油,嘱咐我们说:“这灯是福禄灯,征兆你们一生,日子香香甜甜。灯里的香油要让它自己燃尽,千万别吹灭了……”母亲走后,闹洞房的人也渐渐散去,屋子里只剩下我和她。我们两人都不说话,静静地瞅着不断跳跃的灯火,仿佛是咀嚼母亲刚才的话,企盼未来美满的生活。突然,一只灯蛾在我俩面前盘旋起来。我还没来得及起身,只见它一头扑向灯火,接着淹没在灯油里死去了。妻子用那小铁棒轻轻拨弄着灯蛾的尸体,凄然地说:“多么好看的灯蛾儿,真可怜。我们把它拿到院子里埋葬了吧!”我点点头,默默地到院子里挖了个小坑,把灯蛾儿埋了。回到屋里,心里依然沉甸甸的,耳边似乎又响起祖母的声音。那是前些日子为了打制这盏鸳鸯灯,祖母抢白母亲的话:“半斗麦子打盏灯,用了上天堂?象个过日子的样吗?祖辈的规矩还管用吗?斫死”
  婚后的一些岁月,没有像善良的母亲祁祝的那般多彩与美好,却被爱唠叨的祖母所言中了。社会上忽然遗风大改,世道突变,兵荒马乱,人心慌慌。人情往来、街市购物也换了模样。不到一年工夫,几乎被个“洋”字所占领。什么洋枪、洋炮、洋火、洋面、洋布、洋车、洋铁、洋油...那灯也就改成洋油灯了。一时间,所有白铁匠全改制作洋油灯的生意了。这洋油灯呈园锥形,底部锥台盛油用,锥台上方是细而长的灯颈,颈上加灯盖,防止洋油挥发。灯芯通过灯颈穿过盖露出灯上。我记得那时洋油的品牌全是“美浮”和“亚细亚”,没看过中国人自己的油牌。当时,我虽读了一些书,也懂得一些道理,怎奈身处乡村,闭目塞听,真不知道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事情。正在苦极不知所云之时,上海一位少年时的同学给我奇信来了,他正在读工业大学。信中说:“……我们中国,正在遭受宰割和侵吞。可悲的是不少国人已经和苦痛相熟,而变麻木了。过去的,早已忘却;正在发生的,视而不见;将来的,自然也就预测不出。就说乡村现行的洋油灯吧,这是侵略者向亿万农民的吸血管呀!他们的脏手已是无孔不入了。照业下去国有强日吗?同学,奋起吧……”同学的信,让我自省,让我顿悟:中国人为什么要看着别人的牙眼行事呢?中国多么需要强大呀!
  这一年,祖母去逝了。临终前,她用肯求的口吻对我说:“我走的时候,给我点上豆油灯好吗?” 我点点头,她放心地闭上眼睛。我不知道祖母是讨厌洋油灯呢,还是留恋她守了一辈子的豆油灯。活着的人,已无法猜到她内心了。我虔诚地为祖母的灵前点了豆油灯,尽我听她一言之孝。
  祖母去逝后,我寻到了一个教书的差事。白天单调地从书桌到教室,又从教室到书桌,十分寂寞。晚上,我的梦魂常常飘飘然到处遨游。梦到了中国一夜之间城市林立,梦见了中国天空飞的是自造的飞机……当然也梦见了灯。山岗上、田野里、树林旁全是灯。灯光闪烁,灿烂动人。仔细看去,觉得又很让人惋惜,那不过是上元节的灯。这些灯多是豆面做的,非常简单,但还好,全不带“洋”字,民族色彩是十分浓厚的。
  有人说梦是潜在意识的再现,也有人说梦是生活碎片的重新组合,更有人说梦是对未来的期盼我的梦,仿佛这些成份都有。
  在“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伟大声音中,新中国诞生了,我的梦变成了现实。全国人民精神振奋,喜气洋洋,举国呈现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尽管世界上敌对势力在政治上狐立我们,在经济上封锁我们,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但是翻身做了主人的工农兵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焕发出了高度的革命热情,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积极投入到伟大的经济建设中去。各行各业蒸蒸日上,生机勃发,国产品源源不断的输入城乡,保障着供给。在苦干、巧干、拼命干的呐喊声中,一种叫做"争气油”的灯油问世了,这就是中国人自己生产的石油。他们把那吸吮人们血液的“洋”字甩到大海里去,给这种油冠以“煤”字,叫作“煤油”。人们奔走相告,互相致贺,有如过节一般的欢喜。这“煤”字也伴着美好留在中国人的记忆里。
  有了煤油之后,灯也自然而然成了煤油灯。此后煤油灯的品种发展很快,真是花样翻新,千姿百态,什么风雨灯、桅灯、马灯、汽灯、罩儿灯、苇笠灯……可以说应有尽有了。煤油灯给人带来喜庆,带来祥和,带来光明和希望。甭说别的,单是作家笔下的灯,就可以集成千古文章了。文章中最少不了的畏那种摆脱了受奴役的自信与自豪。
  因为需要,此后我进青岛市教书了。那时的青岛早已用上了电灯,初来乍到,倍感新鲜。夜幕降临,登楼远眺,灯若星辰,繁花似锦,真是美不可言。就灯而言,与农村相比,有如云泥之别。放了寒假,我回家看望母亲,把所见所闻讲给她听。从她嘴里发出的“啧啧”声中判断,母亲对青岛市是十分歆羡的。她问我说:“青岛的夜灯,比咱乡下正月十五日晚上山野里的灯好看吗?”我没有直接回答母亲,绕了个弯儿说:“乡间元宵节山野里的灯,那是为鬼点的灯。不是有个呱儿吗,'山野坟地是鬼灯,十年九次刮大凤’,大风刮起来,那灯就没什么好看的了。青岛的夜灯,不怕风,也不怕雨,天天夜里澄明瓦亮,一片连着一片,无边无岸,好看极了。”听了我的话,母亲自语道:"要是能去看看就好了。”我看透了母亲的心思,答应她今年放了署假,接她去看看美丽的青岛,当然还有青岛的夜灯。
  遗憾的很,母亲还没来得及看青岛的夜灯,这年的麦收前便暴病而卒。噩耗传来,我痛切心肺。及至奔丧到家,家里人已为她穿戴整齐,灵前点上了一盏煤油灯。借着微弱的灯光,我掀开了盖在母亲脸上的那张白纸,看见她面容安祥,只是双目傲睁不肯闭上。长辈们说这是在等待儿子的归来。我知道,母亲是在等待,等待儿子,等待美满的生活,因为幸福的生活还在后头啊!我轻轻地为母亲合上眼睛,放声痛哭。我很后悔,后悔为什么不在寒假里就带母亲去青岛看看,看看青岛的高楼大厦,看看青岛琳琅满目的物品,看看青岛的夜灯……然而这是永远无法弥补的了。
  社会在飞速发展,灯也翻着花样更新,我的年龄更伴随着时代的步伐越来越高。如今,我已垂垂步入耄耋之年,离休归里在农村。但令我自慰的是遇上了改革开放的好年月,人民生活富足,社凤日正,三阳开泰,政通人和的盛景让我感到“人虽年事高,却童心未泯”。我赋闲的村子叫沙旺庄,离莱西县城只有几箭之地,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未,20年来,我亲历了莱西县城由蕞尔小镇变成了繁华的小城市,目睹了我的亲朋好友、邻舍百家正越过温饱,奔向小康,日子变得那么丰满。生动,不同往昔。每每黄昏来临,家家电灯明,户户欢笑声,煤油灯时代已成为历史,孩童们怕连煤油灯为何品相也无从知晓了。逢着过年过节,县城里是歌声飞扬,彩灯高悬,车如流水,热闹非常。此刻,我会童心大发,孩子一般携了孙子们,漫步马路观灯。这灯的名目可谓繁多:端庄大方的宫灯、变化莫测的电子灯、五颜六色的节日灯、明亮雪白的日光灯、玲珑剔透的节能灯……我曾问过孙子们有何感想?他们说:“很好看! ”再问下去,孩子们无言以对。自忖之后,我明白了,生活在缤纷世界里的人们,怎么会知道穷困生活的艰辛呢?
  我知道,灯的进步是与社会发展同步的,而节日是日常生活的驿站,不是终点。无疑,已经过去的肯定会留下伤痛,正在奔赴的未来,又一定会有新的甜蜜。把眼睛盯着前方,就会有生生不息的活力。在一个科技杂志上,我读过一条新闻,不久的将来,科学家们将造出一个特大的“灯”——人造月亮。当太阳西坠之后,这个特大的“灯”便会与地球同步,照亮山川田野,照亮城市乡村,照亮月亮照不到地方……未来的灯会发展成什么样?那是高科技工作者才能想得出的事,但有一点我敢肯定,那就是一定很先进。
  有人说,灯光是灿烂阳光的前奏;我说,灯光是阳光的继续。我坚信,阳光、灯光,必然会给世界带来无限光明!

知识出处

莱西文史资料 第九辑

《莱西文史资料 第九辑》

《莱西文史资料第九辑》收入“村民自治的实践与探索”、“50年城区话巨变”、“崛起的昌华”、“莱西市文化采撷”、“硕果累累的医疗卫生事业”等30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桐英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