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飞的农机事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莱西文史资料 第九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2542
颗粒名称: 腾飞的农机事业
分类号: S22
页数: 7
页码: 124-130
摘要: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莱西县农业机械几乎是空白,广大农民的生产状况同解放前一样,依然是:曲辕步犁木耙耢,人与牲畜同拉套,镰刀獗头创收获,车推驴驮人肩挑”。
关键词: 莱西县 农机事业

内容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莱西县农业机械几乎是空白,广大农民的生产状况同解放前一样,依然是:曲辕步犁木耙耢,人与牲畜同拉套,镰刀獗头创收获,车推驴驮人肩挑”。5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莱西县农业机械化先后经历了初步引导、渐成规模和蓬勃发展三个阶段。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级加大了对农业机械的投入,启动了农业机械化发展活力,农机装备实力日益增强,农机对农业的贡献率逐年提高。到1998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50.38万千瓦,农用拖拉机实有4万余台,其它各种机械15.43万台(件),农村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70%以上,现在的农民是:耕耙播收有铁牛,机电灌溉旱涝收,产品加工机械化,农业丰产又丰收。”
  一、解放初期的政府引导
  为尽快使农民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替代作用,1954年7月,国家有计划地拨给莱西县链式、轮式拖拉机各1台,苏制24行、德国28行播种机各1台,当年组织在水集二村进行作业,完成机耕0.21万亩,机播0.26万亩。1956年又引进C-4自走式联合收割机1台,完成机收66亩。尽管当时受作业环境、作物生长等因素制约,大型联合收割机、播种机尚无法推行,但仍使农民大开眼界,精神振奋。他们热切企盼着“耕种推磨不用牛,收获放下镰镢头,浇地不用肩担水,机代驴驮人推车”的梦想尽快变成现实。
  二、集体所有制条件下渐成规模
  从第一到第四个五年规划的20年间,中央在农村搞的是“一大二公”。大力推行集体所有制经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全党全民一度掀起了大兴水利和农田改土的高潮,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山、水、路、田得到了初步整治。基本实现了田平成方,道路宽直,为农机作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毛泽东同志关于“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这一英明论断的指引下,全县上下纷纷行动,掀起了大办农业机械化的热潮。首先,县级加强了国营拖拉机站的建设。1960年全县国营拖拉机发展到54台,农机总动力为2049千瓦,1970年拖拉机增加到70台,总动力增加到3135千瓦。其次,70年代初,各乡镇相继建立起社会拖拉机站,全县各乡镇拖拉机站拥有各种机械总计达200余台,总动力达5289千瓦。第三,1966年河里吴家乡山里吴家村集体首先购置第一台拖拉机,在全县开了集体购置拖拉机的先河,带动起村集体农业机械的发展。可是因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当时存在着农民个体不敢购机,即使想购也无机可购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农业机械的发展。据统计,到1978年全县农机总动力仅为99252千瓦,拖拉机总量仅为2044台,机引田间农具2521台,拖拉机完成总作业量1108万标准亩,其中机耕81.1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4.2%;机播26万亩,占作物播种面积的13.6%;机收1.01万亩,占作物播种面积的0.53%。
  尽管当时农业机械化的步子较为缓慢,但是人们有目共睹,较为先进的耕作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据有关资料反映,1978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9044亿元,是1949年农业产值(5949万元)的3.2倍;粮食单产达到208.5公斤,是1949年粮食单产(50公斤)的4.17倍;粮食总产63226万公斤,是1949年粮食总产(6002万公斤)的10.53倍。
  三、新时期的蓬勃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机械化也逐渐由家庭经营取代过去的集体经营,为农业机械化事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全市农业机械得到蓬勃发展。
  一是对农机化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越来越深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广大农民普遍认识到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要致富必须走发展机械化的路子,以农业机械为载体,摆脱农村繁重的体力劳动,解放出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一部分向优质高产高效农业进军,一部分直接转化为二、三产业。据统计,1978年全市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为17087人,20年后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为12.2万人,比1978年增长7.1倍,促进了农民增收,发展了农村经济。另外,对学习和掌握科学技术重要性的认识也进一步提高。投资百元、千元甚至万元以上,实行跨省、跨地区、跨县学习农业机械先进技术的达4.96万人,形成了一支力量雄厚的农机化技术队伍,为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步伐提供了技术保证。
  二是农民经营农业机械的积极性高,舍得加大投入。从农机销售总额上看,1978年前10年农机产品销售额平均每年不足300万元,1978年后10年全县农机销售额达到了1.56亿元,平均毎年销售额为1560万元,是三中全会前10年的5.1倍;从1988年到1998年全市农机销售额达到7.57亿元,平均每年销售农机产品7570万元,是三中全会前10年的25.2倍.从农用拖拉机销售情况看,三中全会前10年,全县销售拖拉机1077台,平均毎年销售107台,三中全会后的20年全市销售拖拉机52239台,平均每年销售2612台,是三中全会前10年的24.4倍.其中从1995年到1998年四年销售28022台,平均每年销售7006台,这四年平均销售拖拉机台数是三中全会前10年拖拉机销售总量的7倍多。通过以上数字对比,不难看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农民购机积极性的提高所带来的农业机械的大发展。
  三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机化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形势下,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一部分依靠农机先富起来的经营者及时捕捉市场信息,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提高农机经营效益。在政府的扶持培育下涌现出一大批农机服务专业大户.目前全市农机服务专业大户228个,其中农机固定资产在10-30万元的206户;30—50万元的14户;50-100万元的5户;100万元以上的2户;200万元以上的1户。这些农机服务专业大户,不断创新,积极开展跨行政区域作业,使农业机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逐年提高。近几年来,他们广泛开展农田、农产品加工、冷藏、保鲜和运销作业,初步形成了专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农机服务产业化格局,为全市农机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是在农机化发展进程中,部门职能作用日显突出。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农机化工作,先后出台政策,积极扶持农机化事业的发展,为农机化发展创造了宽松的外部环境。农机管理部门立足本职,扎实工作,致力于积极推动农机化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进程,职能作用日显突出。一是合理规划、突出重点,认真解决农机发展弱项,加快农业机械发展步伐,逐年提高我市农业机械化水平;二是农机部门发挥职能作用,加大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力度,正确引导农民的科技消费,把投资的重点引向购置玉米。花生等作物收获、播种机械及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等机械,使农业机械更好地为现代农业服务;三是加大农机新产品开发力度,建立健全农机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农业机械以合理的结构、较快的速度发展;四是加强农机安全监理、技术培训等配套工作,提高了农机安全生产水平和农机工作人员的科技素质,以更好地适应日益发展的现代农机的运营需要;五是有条件的乡镇、办事处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载体作用,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园区,为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创造示范、积累经验。
  50年来,莱西市农业机械化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几经曲折,迎来了辉煌。1998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50.38万千瓦,是1978年的6倍;其中拖拉机保有量达到40000台以上,是1978年23.3倍。农机装备实力的增强,提高了我市农业生产力水平。1998年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2%以上,其中完成机耕作业面积126.8万亩,机播98.5万亩,机收71.85万亩,分别比1977年增长176.4%、611.8%和9979.2%。
  1998年8月,市政府发出了《关于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通知》,对今后全市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做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同时也为我市农机化事业实现更高水平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相信,在日后的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进程中,农机化事业必将大有作为!

知识出处

莱西文史资料 第九辑

《莱西文史资料 第九辑》

《莱西文史资料第九辑》收入“村民自治的实践与探索”、“50年城区话巨变”、“崛起的昌华”、“莱西市文化采撷”、“硕果累累的医疗卫生事业”等30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士波
责任者
王永学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毛泽东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