棂子门和瓦屋苫草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罗庄区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2462
颗粒名称: 棂子门和瓦屋苫草脊
分类号: K878.8
页数: 2
页码: 187-188
摘要: 罗西乡后崔家庄村,建村于宋朝元丰年间,因一崔姓诸侯病故后,在此建造墓冢,村名故曰“崔冢”,后以姓氏命名为“崔家庄”。又因有前后二村,此村居北, 故又改名为“后崔家庄。”村庄紧靠崔冢,崔冢前坡是兴龙寺庙堂,正月初二日,三月十九日,一年两次庙会,至今尚存。据说兴龙寺建庙时,找风水先生看地理,说这地方是“猪地”,农户不能安双扇大门,如安双扇大门,门上头必须留棂子,否则这个户过不好日子,或者主人不好。再就是全村没有瓦屋地,如想盖瓦屋,必须屋脊上苫一趟草。后崔家庄于是就形成“棂子门和瓦屋苫草脊”的民俗。
关键词: 棂子门 瓦屋苫草脊

内容

罗西乡后崔家庄村,建村于宋朝元丰年间,因一崔姓诸侯病故后,在此建造墓冢(墓内用石头建造,外以黄土筑成,占地16亩,高达30多米),村名故曰“崔冢”,后以姓氏命名为“崔家庄”。又因有前后二村,此村居北, 故又改名为“后崔家庄。”村庄紧靠崔冢,崔冢前坡是兴龙寺庙堂,正月初二日,三月十九日,一年两次庙会,至今尚存。
  据说兴龙寺建庙时,找风水先生看地理,说这地方是“猪地”,农户不能安双扇大门,如安双扇大门,门上头必须留棂子,否则这个户过不好日子,或者主人不好。再就是全村没有瓦屋地,如想盖瓦屋,必须屋脊上苫一趟草。后崔家庄于是就形成“棂子门和瓦屋苫草脊”的民俗。这一习俗一直沿袭到1986年,正逢国家改革开放年代,当时在部队服役的邵立法同志(是指导员)回家,盖瓦房时,屋脊上就没苫草,在双扇木大门上头用16nmi钻头,钻了十六个木眼以代替棂子。后来村民建房屋脊也不苫草了,木大门也不留棂子了,棂子门和瓦屋苫草脊的陈规被破除了。但村民的日子却越过越好,后崔庄村里建起白瓷厂、缸厂、瓦厂等企业,兴办了苗圃、花圃、蔬菜等种植业,大家破除了迷信,走上了发财致富的道路。

知识出处

罗庄区文史资料

《罗庄区文史资料》

罗庄区基本上和1935年时的原临沂县行政区第二区的东南部相仿,只不过当时的盛庄、朱陈、湖西崖属原一区,罗西乡的西部属郯城县罢了,二区的西北部今属兰山区。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