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山到磨山,土匪出万千”,言土匪之多也,这是1938年以前的话。日寇进临沂后,多数土匪投靠了伪军,少数为游击队收编。可是,寨山大王孙廷杰仍自立旗号,独霸一方。什么原因呢?这要从他的为人和本领谈起。孙廷杰三十多岁,虎实身材,丰姿英伟,相貌堂堂,说起话来嗡声嗡气的,略有口吃,大方脸上嵌着一对突出来的大眼珠子,象一对铃铛。他出身贫寒,为生活所迫,当了乱世英雄。此人打得一手好拳,枪法更是高明,树上落只小鸟,他匣子枪一举,想打头打头,愿打脚打脚,用匣子枪打电线,百发百中。孙廷杰接触过一些伪军,论枪法都在他之下,自然他不向低能儿投靠。后来听说游击队里有个参谋长,神通广大,他想:“十里路来无真信,也无非是传话人演义罢了。世间我是天老大。”这人,虽是山大王,可从不蛮横,只在所属地盘征收粮饷,军纪挺好,附近的老百姓,不管贫富,都敬他三分。他好江湖,讲义气,性格豪爽,粗犷。手下有七十二员山兵,全是磕头的把兄弟,受他的训练,无不是打枪的好把式。孙廷杰就凭着超人的枪法和老大哥的权威,说一句算一句,从没有人敢驳他的棱。
游击队为扩大根据地,发展抗日力量,军分区全面
调查了孙廷杰的身世,决定把他争取过来。经过研究,派参谋长李华源前往。
李参谋长接受了这项任务,经过反复思考,一个成熟的方案形成了。
李华源来到寨山,山口有匪兵把守,守兵问明来意,回报寨主,少时,传下令来:“请参谋长上山,可不准带武器。”李解衣亮开腰间,以示无枪。匪兵带李见了寨主,孙廷杰问道:“你就是李参谋长?”“正是鄙人。”李合双手施礼,说道,“久闻寨主大名,特来拜访。”在孙廷杰的心目中,赫赫有名的游击队参谋长李华源,应该是性格刚强,耀武扬威的人物,没想到竟是这样的谦虚和善。几句客套话说得他一时不知如何对答,那不可一世的派头一扫而光,结结巴巴地支应着,有生以来第一次客气起来:“参谋长,过一过谦,快请屋——屋里坐。”李华源进了屋,随便在一条板凳上坐下来,说道:“寨主枪法过人,游击队的弟兄们都很钦佩。为了抗击日寇,保卫家乡,解救苦难中的人民,我想来拜师学艺,不知寨主能否赐教?”孙廷杰听恭维的话,虽已习惯,但都是兵民说的,这次是游击队参谋长,他努力装作镇静伟岸的样子,搜索着合适的字眼作答,可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句,心中有点慌乱,忙说:“梁山的好汉是逼上去的。没有点本领在这里也混不下去。既然参谋长来了,我就打几发子弹给你看看,请指点。”说罢,派人布置靶场。不一会,来报:“靶子已备好,请寨主入场。”
李华源跟着孙廷杰来到靶场,要与寨主比个高低,这才是“铜盆逢铁帚,玉盘对金钟”。靶子不是牌子,是竖了两根杆子,上边再横上一根木棍,象农村放电影扯银幕的架子,在横杆上吊十个酒瓶,瓶口对着枪方。孙廷杰领李华源到跟前看“靶子”,告诉了怎么个打法,然后叫山兵把他的马牵来,他背上三八式马步枪,翻身上马,用缰绳照着马屁股抽了几下,那马撒开四蹄,疾驰如飞,真个是人如猛虎,马似蛟龙。眨眼间孙廷杰转了回来,在离靶子一百步的地方勒住马,从肩上摘下枪来,“咔嚓”一声推上子弹,“啪啪啪……”打了十发,全场齐声喝采。报靶的山兵把瓶取下来,扔到李华源面前,十个瓶底全部击毁。靶架上又吊起十个瓶子。李华源接过孙廷杰的步枪,骑上那马,马见生人骑上连尥了两个蹶子,参谋长象粘在马背上一般。马通人性,两下子扔不下来,就知道是骑马的老把式,不敢再欺生。李华源用脚磕了磕坐下的马,那马就如蛟龙腾空,飞奔而去。好个参谋长,在马背上托枪在手,推上子弹,飞马经过孙廷杰射击的地方,就听“当当当……”连发十响,待李圈马回来时,报靶的山兵已把十只瓶子摘下来,个个都没了底。正是:“强中自有强中手,英雄之外有能人”。孙廷杰暗暗吃惊,心里话:“真是'高山藏虎豹,平原埋麒麟',游击队也有这样的良将啊!”
第二场是演短枪。在靶子架上横拴一根铁丝,孙廷杰站在二十步开外,掏出匣子枪,手举弹发,铁丝断了。
李华源叫拴上高低两根铁丝,他要过匣子枪,一甩手,“当”,只一响,两根铁丝断成四段。正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孙廷杰不得不服气,说道:“参谋长,今天的擂,你打贏了。”李华源毫不在意地笑道:“不敢当,不敢当。在江湖义气方面我远不如你。寨主深明大义,广交朋友。今天,我想与你结拜为盟兄弟,不知君意如何?”孙廷杰一听可乐了,真是“一面天生喜,满腔都是春”,立即吩咐筹备宴席。
孙廷杰为兄,李华源为弟。席间,李说话了,“大哥占山为王,军纪严明,爱护百姓,坚持抗日,老百姓无不敬佩,我实感相逢恨晚。今日有幸与大哥结拜,我腰杆觉得硬气多了。”“坚持抗日”,是李华源用的激将法,孙廷杰并没有打过鬼子。真是请将不如激将,经他这一激,孙廷杰架不住了,口吃地说:“过——过奖,过奖,我要向李盟弟学习。”李华源看火候已到,接着说:“我和你一样,都是穷人出身。古往今来,有志之士都是以国为重,爱民如子。现在日本鬼子烧杀抢掠,践踏我骨肉同胞,咱能坐视不管吗?不能!我们要做名垂千载的岳飞,不当遗臭万年的秦桧。大哥,你说对吗?”李华源连珠炮般的激将战术,说得孙廷杰口服心服,连说:“对,对,对!咱两家来个太行山会师,合兵一处,将打一家,你为元帅,我为先锋,何愁'金兀术'而不降呢?”
从此,山大王孙廷杰归顺了游击队。
这正是:浪子回头金不换,佳话美名传至今。
(汤庄办事处供稿徐枫撰文)注:李华源:原八路军沂河支队参谋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在我区征战多年,留下了许多家喻户晓的故事,《资料》第一辑曾连载两篇。李老现离休住上海。
孙廷杰(1905—1993),罗庄区西大车人,解放军营长。一九四八年负伤,战场上的独臂英雄,二等残废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