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图书 |
唯一号: | 150020020220012391 |
颗粒名称: | 我国历代学校名称的沿革 |
分类号: | G529 |
页数: | 4 |
页码: | 270-273 |
摘要: | 我国是世界的文明古国之一,据古籍记载,大约在公元前二千七百年间的五帝时代,已有名叫“成均”的大学。当然,这里所说的 “大学”是一种学习机构的通称,和后世 “大学”的概念是不同的。西周时学校初具规模,分“国学”与“乡学”两种。由中央直接管理的所谓“国学”,是专为贵族子弟所设,根据学生年龄大小,又分为大学与小学两级。大学主要学礼、乐、射、御,小学学书、数。“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清政府命令全国书院改为小学,开始有了近代的学校和学制。由上简述,从古代庠、序、国子学、太学发展到近代的学校,其间经历了很长一段历史时期。 |
关键词: | 学校名称 教育史 |
本辑详细记述山东省郯城县近现代各类教育(如学校教育、业余教育、特殊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等)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共收录《郯城教育发展概述》、《略谈百年来教师的经济待遇》、《我县扫盲工作纪实》和《三起三落的郯城师范学校》等32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