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起三落的郯城师范学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2381
颗粒名称: 三起三落的郯城师范学校
分类号: G659.285.2
页数: 7
页码: 186-192
摘要: 历史的发展、时代的需要,郯城师范学校办学历史,经历了三起三落的曲折历程,皆为需而兴,因时而停,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辉煌的业绩。郯城师范学校从第一次兴建,几经周折,三起三落,历经40个春秋,办学22载,为教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将载入沂蒙教育史册。
关键词: 郯城师范学校 三起三落

内容

历史的发展、时代的需要,郯城师范学校办学历史,经历了三起三落的曲折历程,皆为需而兴,因时而停,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辉煌的业绩。
  第一次兴办
  1958年,我国进入了第二个五年计划实施时期,随着工农业生产建设的“大跃进”,教育也搞“教育大革命”。3月份,教育部召开了全国第四次教育行政会议,批判了所谓限制教育发展的保守思想,提出教育事业也要“大跃进”的口号,“全国应在3年到5年时间内,基本完成扫除文盲、普及小学教育、社社有中学”,由于教育权限的下放和不切实际的要求,教育事业出现了盲目冒进的局面。为了适应全国形势,郯城也大力发展教育。据统计,仅1958年一年,全县小学由397所发展到774所,在校学生由34355人,发展到61477人。普通中学由3处发展到12处,在校学生由1460人, 发展到3087人。教育得到迅猛发展,但师资匮乏。为适应这种紧张形势的需要,1958年8月,创建郯城县师范学校, 同年招收中师班两个,共84人,因校舍未建好,附设在现汽车五队北的原郯城三中院内。1959年8月,在原工读师范学校东侧扩建的中师部,校舍已竣工,便迁入新校。同年,中师部招收二级4个班,学生173人。1960年,招收中师三级学生2个班80人。1961年停止招生。暑季,中师毕业92人,中速师80人。1962年,中师毕业173人,被分配到郯城、临沭等县,极大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1962年4月,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进一步调整教育事业的规模和精减各级各类学校教职工人数。是年,省召开烟台教育会议,为贯彻中央八字方针,经县委研究,郯城师范学校停办,部分学生未等毕业即被动员回乡参加生产。
  第二次兴办
  1965年,由于积极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国民经济得到逐步好转。同年8月,已停办3年的郯城师范学校,经专署教育局批准,在汽车站北原三中旧址复校,校名为“郯城县工读师范学校”。郯城县第三中学附设职业中学2个班,学生80人,转入该校。不到一年,1966年5月,“文革”开始;10月,学校停课,学生各自回乡。1967年,又招两届两个班100人,学生为“社来社去”。1968年春,学校解散,学生回乡生产。
  第三次兴办
  1969年,教育事业盲目发展,全县普遍办小学戴帽中学班,实现上小学不出村,上初中不出管理区,上高中不出公社。1970年春季和秋季,各公社中学扩班招生,当年全县高、初中高达271个班,学生12007人,造成师资奇缺。
  1970年1月,经县革委会决定,学校复校,名称为“郯城县教师训练班”。1973年8月,又改名为“郯城县师范学校”。1975年、1976两年,均招收2个工农兵学员班;1977年,招收高中毕业生4个班,分文、理两科。
  1980年7月,经临沂地区行政公署批准,学校收归地区管辖,正式命名为“山东省郯城师范学校”。郯城师范学校迎来了她发展史上的春天。从此,郯城师范逐步迈上了发展正轨,教学设施不断完善,师资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规模逐步扩大。特别是1992年校改,学校新建了餐厅、学生公寓,硬化了路面,美化了校园,购进了大量的教学硬件。1997年,新一届班子为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兴建了两幢教工宿舍楼,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学校勤工俭学成绩突出,郯城师范教学仪器厂经国家教委验收,成为全国知名的校办企业,利润逐年上升。
  学校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小学,以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为办学原则,学校领导解放思想,大胆开拓,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突出师范特点,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有36名教师分别受到国家、省、市的表彰,其中1人被评为全国特级教师,有15人被评为省、市级教学能手和拔尖人才,10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或省级刊物上发表。1993年、1994年连续两年获数学奥林匹克比赛山东赛区一等奖,学校被评为省、市级先进单位。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几十年来,郯城师范共计培养了5854名中小学教师,他们大多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遍布沂蒙大地。他们中有的潜心教学,默默奉献,成为国家、省、市级优秀教师和模范教师;有的已走向党政、教育事业的领导岗位,成为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中坚力量。
  郯城师范毕业生素以学业扎实、勤奋敬业深受社会赞誉,他们遍布广袤的沂蒙大地,无论走到哪里,他们都没有忘记母校的叮咛与嘱托,把自己的一腔热血全部奉献给了这块土地,成为振兴沂蒙教育事业的重要力量。
  世纪之交,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校办学模式和培养目标已不适应教育的发展需要,根据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部关于对师范教育实行由三级师范向两级师范过渡的意见,以及省中师布局调整的有关文件,2000年1月15日,市委、市政府决定保留沂水、费县两处师范,郯城师范停办,将尚未毕业的1977、1998、1999级学生和部分教师分流到费县师范和沂水师范,原学校办学设施等全部移交郯城县人民政府管理。
  郯城师范学校从第一次兴建,几经周折,三起三落,历经40个春秋,办学22载,为教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将载入沂蒙教育史册。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本辑详细记述山东省郯城县近现代各类教育(如学校教育、业余教育、特殊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等)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共收录《郯城教育发展概述》、《略谈百年来教师的经济待遇》、《我县扫盲工作纪实》和《三起三落的郯城师范学校》等32篇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郯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