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的农民业余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2366
颗粒名称: 发展中的农民业余教育
分类号: G725
页数: 8
页码: 74-81
摘要: 进入20世纪90年代,农民业余学校转向成人教育学校,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以成人教育为中心,各乡镇办起农民综合教育学校。学员通过学习,农业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增高,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各地农民综合教育学校也越办越有特色。
关键词: 郯城县 农民业余教育 教育事业

内容

解放初期,农民业余学校一般安在冬闲时间,以扫盲为目标,谓之“冬学”。1951年春,一般冬学停办,有条件的转入民校常年学习的有50处,学员1422人, 谓之“民校”。
  同年,县召开农民业余教育会议,对全县农民业余教育工作推动很大。翌年,又两次召开全县农民业余教育“三模”评选会议,第一次评“三模”25人,第二次评选75人,其中办学模范17人,教学模范28人,学习模范30人。在会议号召和鼓舞下,民校工作得到长足发展。据统计,全县办初级民校班224个,高级民校班1个,14666人参加常年学习。有专任教师15人,兼任65人,群众教师700人,小先生106人,总计886人,其中政治教师112人。
  据1954年9月份统计,民校初级班发展到239个,学员5656人,其中女1678人;高级民校15个班,学员430人,其中女133人。全体学员中,党员65人,团员457人,合作社社长3人,社教工作人员9人,社员89人,乡村干部27人,区干部19人。学员坚持常年学习的占75%011月份,全县对农民业余文化教育工作进行了总结:通过常年坚持学习,学员文化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学员毕业后参加农业合作社当会计的11人,参加供销社工作的18人,当社长的6人,参加其他工作、当民师等38人。未毕业的学员,读三、四册的能写简单短文、书信和便条,能看懂通俗书报,如宋庄民校念四册的女学员朱玉英能念报纸,读镇压反革命的布告给群众听。
  1956年,各区建立了教学传授站,人员由团区委、文教助理、民师辅导员、扫盲干部组成。传授站根据县教学指导组的计划进行工作,每月分片传授1次,组织观摩1次,检查教学1至2次,并注意把握教学重点,积累教学经验,对全区业教工作进行全面指导。积极发挥小学教师的辅导作用,县区专门印发了民师教学教案,以便指导教学工作,全县还有60%的乡建立了教学研究组。
  1958年,在巩固扫盲成果,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大力发展农民业余中小学,当时全县组织农民业余中学17个班,456人;业余小学127个班,3607人。教学中重视贯彻学习为政治服务、为生产服务的思想,结合农业技术革新和种试验田,在实践中进行学习,技术课普遍学习小麦种植技术。到1959年,农民业余中学已入学1467人,业余小学入学5023人。
  在业余教育中,注重发挥小学教师和民师的辅导作用,帮助民师写备课、教案,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同时,注重提高民师待遇,平时误工补工,冬季3个月,每日补3分,大队补助27个工,调动了民师教学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民业余教育的发展。
  1963年12月,为认真贯彻省业余教育委员会开展农村业余教育工作的报告精神,积极发动群众参加学习,采取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的原则,对生产、生活较好的大队要求70%办学,一般的队要求50%办学。
  “文革”十年,业余教育工作处于瘫痪状态。粉碎“四人帮”后,郯城县于1978年组织了业小、业中、业余技术班516个, 参加学习的达11800余人。多数公社、管理区和大队的业余教育机构得以恢复健全,管理区业余辅导员基本配齐,共配业教辅导员136人。
  1980年5月,全县业余教育大检查,评出褚墩、沙墩、小埠、高峰头、杨集等公社为先进单位,由县工农教育委员会分别授予“循环红旗”一面,其中沙墩公社张场大队农民业余学校办得最为突出。这一年,全县办业余中小学497个班,学员达15997人,各种业余技校347个班组,学员达9104人,总计全县共有30692人参加了业余学习。全县教学点由22处增加到54处,管理区设点共136处,带动了整个业余教育的巩固和提高。在教学上,按省教育厅编制的教学计划设置课程上课,教学秩序正常,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1983年,全县举办业小、业中236个班,长年业余班173个,季节班228个,短训班281个,参加学习的达25982人。培养科技带头户1809户,还举办技术讲座、广播讲座851次,收听人数达21万多人,设立技术询问处134处,受益人数54500多人。还有12个公社开办了科学种田、示范户学习班,全县派出40余人到地区以上的农业技术学校学习,各公社也办农技培训班。1984年,全县对农民业余学校进行评选,条件如下:一是党政领导重视,农民技术教育工作组织健全,有关部门相互协作好,工作卓越有成效;二是认真落实县委(83)41号文件的有关规定,有必要的乡规民约,并付诸实施;三是参加学习的人数一定要完成或超过分配的任务数,确保农民教育质量;四是学习时间不少于240个课时,学完规定教材考试合格;五是做到学习班、组三固定(时间、地点、桌凳)、六落实(领导、教师、学员、教材、作业、照明);六是县乡(镇)两级农民教育点培养目标,有学制、有教学计划、教学秩序正常。除严格执行评奖条例外,县委特别强调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要继续贯彻执行县委(83)41号文,对应入学而不入学者抽回本人责任田,交纳扫盲费20元,达不到小学毕业程度者,不准招工、提干、参军,无小学毕业文凭或无脱盲证件的未婚青年不准登记结婚,并强调政策一定要兑现,奖惩一定要分明。一系列措施的出台,有力的促进了全县农民业余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农民业余学校转向成人教育学校,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以成人教育为中心,各乡镇办起农民综合教育学校。学员通过学习,农业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增高,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各地农民综合教育学校也越办越有特色。

知识出处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郯城文史资料第十五辑》

本辑详细记述山东省郯城县近现代各类教育(如学校教育、业余教育、特殊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等)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共收录《郯城教育发展概述》、《略谈百年来教师的经济待遇》、《我县扫盲工作纪实》和《三起三落的郯城师范学校》等32篇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朱玉英
相关人物
郯城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