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汶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沂南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2282
颗粒名称: 咏汶河
分类号: I207.2
页数: 3
页码: 272-274
摘要: 沂河和汶河是古沂水县西部及南部的两大河流。沂汶两河不仅要负舟润田,造福一方,而且蜿蜒流长,如诗如画,美不胜收。吟诵阳都胜景的诗文除写人文景点外,写沂河、汶河的也有许多篇章。虽然这些诗篇不一定是写今沂南境内的某一地方,但毕竟沂河和汶河是哺育沂南生民的母亲河,这些诗篇是沂汶河流域人们共有的财富。
关键词: 咏汶河 诗词

内容

沂河和汶河是古沂水县西部及南部的两大河流。沂汶两河不仅要负舟润田,造福一方,而且蜿蜒流长,如诗如画,美不胜收。吟诵阳都胜景的诗文除写人文景点外,写沂河、汶河的也有许多篇章。虽然这些诗篇不一定是写今沂南境内的某一地方,但毕竟沂河和汶河是哺育沂南生民的母亲河,这些诗篇是沂汶河流域人们共有的财富。
  最早的咏汶河诗,当首推诗仙李白。
  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唐•李白
  五月梅始黄,蚕凋桑柘空。
  鲁人重织作,机杼鸣窗栊。
  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
  举鞭放前途,获笑汶上翁。
  下愚忽壮士,未足论穷通。
  我以一箭书,能助聊城功。
  终然不受赏,羞于时人同。
  西归去直道,落日昏阴虹。
  此去尔勿言,甘心如转蓬。【注】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此诗约作于天宝三年之后。康熙十一年版《蒙阴县志》收录。
  汶河的著名景点是“汶水拖蓝”。以“汶水拖蓝” 为题赋诗的不乏其人。
  汶水拖蓝
  明•公跻奎
  一曲清流天汉来,山城环保净尘埃。
  蟾宫倒浸冰壶湛,鳌阙高悬宝镜开。
  一带拖蓝澄碧汉,半湾凝绿响晴雷。
  无情唯有东流水,日夜滔滔去不回。
  【注】作者,蒙阴人,明嘉靖年间按察司副使。
  汶水拖蓝
  明•公一扬
  汶河南汇带晴沙,渺渺脱蓝绕岸斜。万里秋光天似洗,清风轻漾浪中花。
  【注】作者,蒙阴人,嘉靖年间裕州知州。
  汶水拖蓝
  明•杜洽
  汶河源出是齐州,到此惊看绿玉浮。
  秦女妆成青镜晓,韩娥动歌碧云流。
  虚从湘浦寻仙珮,准拟沧浪放钓舟。
  鼓枻尚逢渔夫问,行吟不必楚兰洲。
  【注】作者,任丘人,曾任蒙阴知县。秦女:泛指古代美女。韩娥:古代韩国的善歌者。成语“绕梁三日”即指韩娥之歌。仙珮:代指仙女湘妃。鼓柚:摇动船浆,指汶水泛舟。不必楚兰洲:不必去楚地生有兰草的绿洲。
  汶水拖蓝
  清•刘德芳
  东泉涓滴注漕渠,汶水西流百折纡。
  万国初糈劳浸灌,可知竭泽已无鱼。
  【注】作者,顺天文安人,康熙年二十一年(1682年)蒙阴知县。

知识出处

沂南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沂南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沂南县是一块古老的土地,境内已查明汉以前的古遗址有172处,出土了大量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商周文化和秦汉文化遗物。两汉、三国至魏晋时期,这里曾有一个和今沂南县境域大体相一致的阳都县,城址在今砖埠镇孙家黄疃一带,当时是东西通衢的要冲,繁荣昌盛的城邑。抗日战争时期,沂南县是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是山东、鲁中、沂蒙各级党政军领导机关的所在地。解放战争时期,是消灭国民党王牌军七十四师的战场。钟灵毓秀的山川,孕育了古老而灿烂的文化;悠久光荣的历史,留下了丰富而文明的人文资源。沂南文史资料第十一辑《阳都风物》一书,主要辑录了沂南县的山川、古迹、历代英杰等自然和人文资源,及相关的古诗文。目的是通过文史资料的挖掘整理,使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沂南、热爱沂南、宣传沂南。 本书在组稿、审稿、编印过程中;得到了社会各界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教育干部李庆余等一批有志于沂南历史文化研究的同仁,为收集资料,不辞辛苦,默默劳作。退休史志工作者张建国,在审读中作了部分史料的复核工作,使作者的表述更加准确。原县政协常委、退休教师尹继林,不仅从行文上进行了认真的审校、润色,还激情满怀地创作了不少赞美山川、思吊抒怀的诗词,以作补白,使本辑文史资料更加富有文采。

阅读

相关地名

公跻奎
相关人物
公一扬
相关人物
杜洽
相关人物
刘德芳
相关人物
汶水拖蓝公跻奎
相关作品
汶水拖蓝公一扬
相关作品
汶水拖蓝刘德芳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