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五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沂南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2279
颗粒名称: 题五贤
分类号: K877.4
页数: 2
页码: 257-258
摘要: 《题五贤祠》原诗碑已在文化大革命中毁坏了。2003年王羲之故居扩建并重修五贤祠时,又新镌刻一通高六米的诗碑重立于五贤祠内。
关键词: 题五贤祠 石刻

内容

题五贤祠
  清•弘历
  孝能竭力王祥览,忠以捐躯颜杲真。
  所遇由来殊出处,端推诸葛是全人。
  【注】明初,临沂城原有“忠孝祠”合祀诸葛亮和王祥,为明嘉靖初年沂州佥事李士元所建。后来,沂州知州何格认为,“诸葛公鞠躬尽瘁于汉,二颜先后死节于唐,其一忠也。万岁亭侯至孝继母,光禄公喻母于道,其一孝也。祠诸葛不及二颜,祠万岁亭侯不及光禄,殊为阙典”,因而于嘉靖三十年(1551年)新建“景贤祠”,合祀诸葛亮、王祥、王览、颜杲卿、颜真卿五贤。据清人余金《熙朝新语》记载,乾隆十六年(1751年)四月清高宗弘历皇帝南巡至山东,驻蹲济南,山东巡抚准泰奏请皇帝为临沂五贤“赐匾额或赐诗章”,以冀“随奎藻天章,永垂不朽”。“奏上,蒙赐七言诗一首”。并题“千秋五贤”匾额。这一诗作以其手迹摹刻于石碑上,诗碑立于临沂城五贤祀祠内。《临沂县志•秩祀》篇记载,“清乾隆十六年,高宗更今名”,即乾隆皇帝题词后“景贤祠”更名“五贤祠”。
  《题五贤祠》原诗碑已在文化大革命中毁坏了。2003年王羲之故居扩建并重修五贤祠时,又新镌刻一通高六米的诗碑重立于五贤祠内。

知识出处

沂南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沂南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沂南县是一块古老的土地,境内已查明汉以前的古遗址有172处,出土了大量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商周文化和秦汉文化遗物。两汉、三国至魏晋时期,这里曾有一个和今沂南县境域大体相一致的阳都县,城址在今砖埠镇孙家黄疃一带,当时是东西通衢的要冲,繁荣昌盛的城邑。抗日战争时期,沂南县是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是山东、鲁中、沂蒙各级党政军领导机关的所在地。解放战争时期,是消灭国民党王牌军七十四师的战场。钟灵毓秀的山川,孕育了古老而灿烂的文化;悠久光荣的历史,留下了丰富而文明的人文资源。沂南文史资料第十一辑《阳都风物》一书,主要辑录了沂南县的山川、古迹、历代英杰等自然和人文资源,及相关的古诗文。目的是通过文史资料的挖掘整理,使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沂南、热爱沂南、宣传沂南。 本书在组稿、审稿、编印过程中;得到了社会各界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教育干部李庆余等一批有志于沂南历史文化研究的同仁,为收集资料,不辞辛苦,默默劳作。退休史志工作者张建国,在审读中作了部分史料的复核工作,使作者的表述更加准确。原县政协常委、退休教师尹继林,不仅从行文上进行了认真的审校、润色,还激情满怀地创作了不少赞美山川、思吊抒怀的诗词,以作补白,使本辑文史资料更加富有文采。

阅读

相关地名

临沂县
相关地名
题五贤祠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