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云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沂南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2240
颗粒名称: 法云寺
分类号: K878.6
页数: 3
页码: 59-60
摘要: 法云寺,位于张庄镇大岱村东,始建于宋代。寺院坐北朝南,两个大门,占地4亩,房屋14间,均用砖瓦建造。该寺上世纪40年代曾作过学校,80年代校改时学校迁北山前新村,现仅存遗址。
关键词: 法云寺 大岱村

内容

法云寺,位于张庄镇大岱村东,始建于宋代。寺院坐北朝南,两个大门,占地4亩,房屋14间,均用砖瓦建造。庙宇中轴线前为南大门,北为玉皇殿,前偏西为奶奶殿(主要为疹、痘癍奶奶),再前为准提殿,玉皇殿东为佛爷殿,西为禅堂(即僧人住宿处),禅堂与玉皇殿间有一水井。准提殿前曾有一棵银杏树,粗大而空心,可容纳数人在洞内游玩或打牌,后因年久树枯祓砍伐。大门前西面有僧林,林中有二座石砌墓塔,分别高九层和十一层。东面的大门外有多通石碑,现存两通,分别为明嘉靖九年(1530)和清咸丰元年(1851)重建法云寺时所立。其具体情况:
  明朝碑:碑通高3.55米。下为颅员碑座,头东尾西,长1.87米,宽0.95米,高0.55米;中为碑身,高2.25米,宽0.92米,厚0.27米;上边为碑帽,高0.75米,宽1.15米,厚0.27米,两面皆是二龙戏珠浮雕,中间有“重修法云寺记”六字。碑身正面明嘉靖九年重修法云寺碑文,背面为宗派图和施主姓名。碑身已有裂缝并向南倾斜15°左右,有些字迹模糊不清。
  碑文开头即言“佛之兴也,其来尚矣;寺之建也,其来旧矣。”说明佛教兴起已很久远了,寺庙兴建时间也很长了。碑文接着写明“重修斯可记矣”,先后列举性朗、文峰、成庆、成亮、佛晓、佛逵至佛泰等僧人“后先相继,百有余年”。该寺庙原“仅为苟完,但继以日久,仍以兵燹,再以风雨,新者复旧,完者复缺,不加以修举,遂於荒唐矣。”并说明“重修而不记之以石,前人之绩泯于无形,而后世之人几於无徵,无徵不信,不信民弗从。寺若愿矣,佛若泯矣。呜呼!岂可乎?所以必其重修欤!”
  碑文第二部分内容是主要叙述僧人佛泰的资历和修庙的经过及功绩:“嘉靖四年,有会川乡颜温里(即今沿汶)僧曰佛泰,往师京师,受持戒法,给以戒牒,还归本寺。思先师故事,益为绩承,用加修补。”“乃众人攻之,一人成之;一人之心有以会诸佛之心,……千万人之心会诸佛泰一人之心者,非佛泰修德,何以能致此哉!”碑文接着叙述寺庙“不日成之,前后左右上下四旁均齐方正矣。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足以恢弘百世而具瞻一方也。”其作用“使愚夫、愚妇变愚为明,化恶为美。人之去恶而向善者……谓之佛之德、泰之力,信不诬也。”说明佛的威力和佛泰的功劳。
  第三部分为碑文作者叙明写作因由:“余姓周,讳鑿,字汝用,号苦徹。治《易经》。舍金陵故都,遨游齐鲁,适斯文耆友邹邑赵举代住持泰上人请余记。余不揣敢述所白以书之,用垂后世。后之主斯寺者,尚当以先师为鉴,庶几为之不坠云”。
  碑文最后是立碑日期:“嘉靖玖年岁在庚寅夏四月辛巳初八日丁卯”;主持修建者:“南颜温庄张镯,住持比丘僧佛泰建”,其余姓名(略)。
  第二通碑在北5米处,为清咸丰元年立,碑高1.8米,宽0.8米,厚0.20米。碑文字迹个别不清(略)。
  从明朝碑宗派图可知,当时与其有联系的寺院是兴教寺、夏院寺、花之寺、洪观寺、方山崖、梵众寺、观音寺、石山寺、则营寺、塔院寺等。寺内有僧人13人,1940年还有2人。庙田最多时从村北到东山跟,有数百亩之多。
  该寺上世纪40年代曾作过学校,80年代校改时学校迁北山前新村,现仅存遗址。
  (张建国)
  读 《重修法云寺记》
  汶水北岸大岱村,
  东首寺院宋始存。
  四殿一堂朱门外,
  碑林墓塔两边分。
  银杏松柏井长清,
  岁月沧桑多无痕。
  遗址再读重修记,
  又见菩萨慈善心。

知识出处

沂南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沂南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沂南县是一块古老的土地,境内已查明汉以前的古遗址有172处,出土了大量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商周文化和秦汉文化遗物。两汉、三国至魏晋时期,这里曾有一个和今沂南县境域大体相一致的阳都县,城址在今砖埠镇孙家黄疃一带,当时是东西通衢的要冲,繁荣昌盛的城邑。抗日战争时期,沂南县是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是山东、鲁中、沂蒙各级党政军领导机关的所在地。解放战争时期,是消灭国民党王牌军七十四师的战场。钟灵毓秀的山川,孕育了古老而灿烂的文化;悠久光荣的历史,留下了丰富而文明的人文资源。沂南文史资料第十一辑《阳都风物》一书,主要辑录了沂南县的山川、古迹、历代英杰等自然和人文资源,及相关的古诗文。目的是通过文史资料的挖掘整理,使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沂南、热爱沂南、宣传沂南。 本书在组稿、审稿、编印过程中;得到了社会各界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教育干部李庆余等一批有志于沂南历史文化研究的同仁,为收集资料,不辞辛苦,默默劳作。退休史志工作者张建国,在审读中作了部分史料的复核工作,使作者的表述更加准确。原县政协常委、退休教师尹继林,不仅从行文上进行了认真的审校、润色,还激情满怀地创作了不少赞美山川、思吊抒怀的诗词,以作补白,使本辑文史资料更加富有文采。

阅读

相关人物

张建国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张庄镇大岱村
相关地名
法云寺
相关作品
明朝碑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