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赐碑”与孟氏沉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即墨文史资料第七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2169
颗粒名称: “乾隆赐碑”与孟氏沉浮
分类号: TS951.3
页数: 12
页码: 109-120
摘要: 即墨市王村镇蒲湾头村住有一支“祖居邹县,系出亚圣"的孟氏后裔。据载,该宗族系孟轲六十二代孙孟闻卿于明朝末年由鳌山卫迁居该村的。历经数代,子孙繁衍,现已是该村人丁兴旺的一大门户了。当年,孟姓为了光宗耀族,曾借清王朝对“亚圣”的尊崇,在该村竖起了ー座“优免碑,"名日“乾隆赐碑。”此碑竖起后,先后经历了数次竖碑、拉碑、藏碑的过程,从而反映了历代对孔孟之道的褒贬和给该村孟氏子弟带来的荣辱喜忧。后来,蒲湾头村孟姓族长孟兴科率其族人赴邹县祖籍续谱,原原本本的抄录了乾隆皇帝的御批。回到蒲湾头村后,他们立即将乾隆御批雕凿于石碑之上,竖在孟氏祖庙中,称为乾隆赐的“优免碑”。
关键词: 石碑 优免碑

内容

即墨市王村镇蒲湾头村住有一支“祖居邹县,系出亚圣"的孟氏后裔。据载,该宗族系孟轲六十二代孙孟闻卿于明朝末年由鳌山卫迁居该村的。历经数代,子孙繁衍,现已是该村人丁兴旺的一大门户了。当年,孟姓为了光宗耀族,曾借清王朝对“亚圣”的尊崇,在该村竖起了ー座“优免碑,"名日“乾隆赐碑。”此碑竖起后,先后经历了数次竖碑、拉碑、藏碑的过程,从而反映了历代对孔孟之道的褒贬和给该村孟氏子弟带来的荣辱喜忧。
  谱录御批竖碑耀祖
  自元代文宗皇帝封孟轲为“亚圣”之后,历代帝王为维护其统治地位,都对孟子之道及其后裔大加尊崇。于是,“亚圣”的后裔们遂日渐得宠。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孟吉烺将顺治至乾隆几个帝王对孔孟宗族的御批录于孟氏族谱,以显名门望族之荣耀。后来,蒲湾头村孟姓族长孟兴科率其族人赴邹县祖籍续谱,原原本本的抄录了乾隆皇帝的御批。回到蒲湾头村后,他们立即将乾隆御批雕凿于石碑之上,竖在孟氏祖庙中,称为乾隆赐的“优免碑”。
  “优免碑"系用汉白玉石雕凿而成。碑正面镌有“圣旨皇恩”四个大字,背面镌有“优免孟氏差徭碑记”,其碑文曰:恩例优免。孔、孟、颜、曾四氏圣裔,仰承祖业,历朝优崇,一切地方所有差徭蠲免。其散居各处者,俱令所在有司加意优恤云云。
  乾隆二十五年,蒙抚宪郭通饰州县,勿得有遵例违例之异,亦立碑垂久,后因日久弊生。
  乾隆五十年,蒙宪台觉罗通饰州县,勿令圣裔有得优免与不得优免之殊,亦立碑垂久,是使书、役、约地知有。
  恩例不敢肆行派扰,而圣裔用得游优于光天化日之中者,我皇上之。(因碑身残缺何年所立无考)
  以碑为荣阖族沾恩
  “优免碑"ー经竖起,蒲湾头村的孟氏宗族无不引以为荣,ー跃成了当地的“名门望族”。说来这碑也真是灵验:自竖起后,孟姓子弟在村中官不敢差、民不敢欺,成为该族的一块神圣不可侵犯的护身符。几十年中,孟氏阖族人等倚赖这块“御碑”,也确实沾了ー些祖光,受了ー些皇恩。
  清末几次修黄河,全民服徭役,各地捐物料,闹得百姓苦不堪言。在即墨境内,可唯独蒲湾头的孟姓各户凭借这块“御赐优免碑”,从来未岀过一个工、未交过ー次物料。修黄河尚且如此,其它赋税杂役更是可想而知。
  光绪十七年(1891),蒲湾头村发生了ー起命案。该村有ー个叫韩成吉的光棍汉,游手好闲、一贫如洗,无赖霸道、横行乡里。由于作恶太甚,被本族人暗里抛于海中淹死。尸潮海滩后,他的外甥便告到了即墨县衙。县官即发了“混票”,派三班衙役进村见人就抓,但就是不敢抓姓孟的人。偶尔抓到个,ー报姓氏便立即放掉,闹得全村被抓的几乎都姓起孟来,孟姓人家当然引以自豪。
  光绪二卡五年(1899)五月的一天中午,蒲湾头的村民们正在忙打麦场,突然村中闯进一队清兵,到处抓差夫、抢牲口。当抓到村民孟传化的场园上时,这老头儿昂首挺胸地说:“乾隆爷的御赐'优免碑'就竖在孟氏祖庙内,要抓先到祖庙里看了碑再抓!”清兵头目ー听,只好灰溜溜地走了。接着他们又窜到了村中首富徐振序的场园上,卸牲口、抓雇工。徐振序吓的战战兢兢不敢开口。正在这时,邻场的ー个孟姓小媳妇过去说:“别抓了,都是老孟家。”徐振序听后连忙随和:“对,对,都是姓孟的”。于是,清兵乖乖作罢。
  后来,村中的外姓人编了ー段顺口溜:
  乾隆帝,心太偏,
  对黎民,不一般。
  孟门弟子不出差,
  赵钱孙李分着摊;
  恩恩怨怨和成团。
  优免碑,真灵验,
  你也馋,他孔馋。
  等到我家出圣人,
  立座大碑顶着天;
  管教皇帝跪碑前。
  短短的几句顺口溜,明确地道出了农民对 “优免碑"的怨和馋,对朝廷制度的不满,真是惟妙惟肖。
  崇碑吟诗塾师辞馆
  孔孟之后并非全是“礼义”之士。随着时代的推移,孟氏宗族中也难免出现不肖子孙及不学无术之辈。当年,在蒲湾头村曾流传着的“崇碑吟诗,塾师辞馆”的真实故事便足以为证。
  民国二十八年(1939)二月,孟姓族长议请了洼里乡黑子村塾师陈显祜来村教馆。该塾师善书法、通诗文,勤奋好学,且是孔孟之道的忠实信徒。他自恃有点才学,坐馆孟氏享堂,倍觉受宠若惊,决心掏尽胸中之才培育先贤之后,以不负“亚圣”之训和孟门之托。开始,陈塾师除
  勤奋授课外,抽空就到院内崇赏优免碑文,借阅《三迁志》、《孟氏祖谱》,还将孟氏祖庙门上''祖居邹县,系出亚圣"、“世守故家三献礼,常怀先祖七篇书"的对联抄录下来挂于榻前。孟姓学董们见塾师如此勤奋,且对孟门无限尊崇,十分满意,陈塾师也因坐馆顺利,甚得东家爱慕,而感到春风得意,沾沾自喜。
  当时,孟姓中有一个叫孟尚的子弟在国民党游击队当兵,他自恃有“优免碑”撑腰,又倚仗其姨夫傅子安当过十区区长的势力,回村后敲诈勒索、奸污妇女,无恶不作。其祖母和父亲为此而管教了他ー下,孟尚不但不思悔改,反而骂了祖母,打了父亲,孟姓族长却无一人敢管。陈塾师见此情景,气愤异常,感慨万千。他认为圣门之中出了如此不肖子孙,实乃有辱先哲之德。于是,他便对照孟氏祖谱中规定的“八种人”不准入谱的祖训,写了《杂感》ー首。诗曰:
  圣道贞洁似冰霜,
  后裔群中出豺狼。
  “八不”入谱何人管,
  愚生不敢费思量。
  此诗经学生传到了学董孟吉方的耳朵里。此人自恃“亚圣”之后,实为不学无术之辈,平日咬文嚼字,爱挑字眼,故被村中冠以“草圣人”绰号。他认为这首诗是在辱骂孟氏门第,甚为不满。陈塾师闻后,心里很不痛快,夜难成寐,独步庭院,面碑佇立,诗兴顿发,便回房写了ー首《碑前述感》:
  “亚圣”崇荣垂千秋,
  铭碑矗立皇恩佑。
  前朝典礼尽全废,
  空有余光射斗牛。
  此诗又为孟吉方、孟吉宗、孟广庠三位学董所闻,他们立即来到塾师书房索诗。当陈塾师读到“前朝典礼尽全废”ー句时,孟吉方再也按捺不住,即开腔质问:“我们冬年寒节四时祭祖,你说都废了些什么?”问得塾师有口难辩。他见圣门之后到了如此地步,实在可叹,几天后便提出辞馆。在其他学董的再三挽留下,陈塾师才勉强坚持到腊月中旬便负笈辞馆而去。行前,他在ー 首《临别赠言孟兄广庠》诗中写道:
  春日融融来执教,冬雪纷纷离童顽。
  本为圣门传诗书,那敢晴窗少偷闲。
  辞馆原为咏碑诗,啼笑皆非在舌边。
  呈君ー席肺腑话,理去意恋苦难言。
  时势多变御碑沉浮
  清帝逊位,民国当权。随着朝代的更替,蒲湾头孟氏“优免碑”也在紧锣密鼓的时势变幻中不断贬值。
  民国元年(1912),徐振序当了蒲湾头村长。有ー天,他拨差拨到了孟朱氏家,孟朱氏说:“大叔,几年前你跟俺姓了ー阵子孟,免了差役,怎么今天拨差拨到了老孟家头上来啦!”徐说:“换了天下了,'优免碑'不管用了”。孟朱氏不信、不服。不管怎样,反正赋税要照拿,差役要照出。
  民国二年,蒲湾头村长徐温分派孟姓人家买银花,孟姓族长孟传福提出他们是“亚圣”后裔不应该买。徐温硬派,孟姓硬顶,发生了殴斗,官司打到即墨县城,结果孟姓打输了。孟姓觉得丢了祖宗的脸,由荣耀感变成了不服气;徐温则由嫉妒转为治人,最后导致村政分家,矛盾处处激化。就在这年冬天,徐温的胞弟徐俭因同孟吉学赌钱发生了殴斗。孟姓余怒未消又添新恨。族长孟传福、孟吉宗指派其年轻的侄孙辈一拥而上,将徐俭打倒在地,拴住双脚满街拖拉,徐俭被拖得皮开肉绽,鲜血淋漓。徐温得知后,即纠集其胞弟徐良、徐恭、徐让及其子侄大打出手,ー连殴斗数日不停。最后,徐温出面告到县衙,打了半年官司,孟姓又打输了,只好出钱养伤、设席赔礼作罢。此时,孟姓才认识到,“优免碑”只不过是块白色石头而已,在这个时代看来是靠不住了。
  民国八年(1919),“五四”运动之浪潮、打倒“孔家店”之呼声风起云涌,孟氏子弟进一步感觉到圣门并不那么荣耀。为了保护“御碑”,避避风头,即由族长孟吉宗伙同族人将碑拉倒藏了起来。几年后,反孔孟之道的声浪逐渐平息,孟氏子弟们复想享受“蠲免差徭"之殊遇,遂将“优免碑”又竖起来。抗战期间,即东由国民党游击队统治,差役十分频繁。1941年春,蒲湾头村保长拨差拨到孟家,孟家说:“孟姓有'优免碑'在,不该出差。”一句话触怒了保长,即报告了游击队头头,扬言又要抓人,又要砸碑,吓得孟姓族长又将碑拉倒藏了起来。1945年秋,孟氏子弟同全国人民一道高呼抗战胜利,同时又将“优免碑”重新竖了起来。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入秋,“红卫兵”冲“四旧”、烧祖谱,来势凶猛、无人敢当。吓得孟氏族长孟广祚伙同几个年轻人又ー次将碑拉倒,趁夜深埋于孟广丰家的照壁底下。
  星转斗移,沧海桑田。今天,蒲湾头村的孟姓村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靠祖宗的恩德,不靠皇帝的“优免”,只靠党的政策和辛勤劳动过着幸福、祥和的生活。
  (王村镇史志组供稿)

知识出处

即墨文史资料第七辑

《即墨文史资料第七辑》

本书收录的文章包括:大革命前后的蓝志政、天井山下的播火人、惩恶锄奸记、我的一家、忆第一次攻克即墨城的几个片断、巾帼英杰王秀珍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徐德谊
责任者
孙念利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孟吉烺
相关人物
徐振序
相关人物
徐温分
相关人物
杂感
相关作品
碑前述感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