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革命前后的蓝志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即墨文史资料第七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2158
颗粒名称: 大革命前后的蓝志政
分类号: K825.2
页数: 9
页码: 1-9
摘要: 蓝志政,原名蓝斌之,1901年出生在即墨县李家女姑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志政自幼天资聪颖,九岁时就读于即墨第一高等小学,十五岁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十九岁考入北京大学。在风起云涌的大革命前后,蓝志政为追求真理,毅然投身革命,曾为青(岛)即(墨)地区学运、工运、农运的组织者之一,也是中共即墨党组织的主要创建人。他不顾父亲和亲属的反对,毅然将头上的辫子剪掉,以此表示对清朝统治阶级的反抗。他极力反对女人缠足,并亲自为其侄女将缠足布扯下来扔掉。
关键词: 人物传记 蓝志政

内容

蓝志政,原名蓝斌之,1901年出生在即墨县李家女姑村(今属崂山区)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志政自幼天资聪颖,九岁时就读于即墨第一高等小学,十五岁考入济南省立第一中学,十九岁考入北京大学。在风起云涌的大革命前后,蓝志政为追求真理,毅然投身革命,曾为青(岛)即(墨)地区学运、工运、农运的组织者之一,也是中共即墨党组织的主要创建人。
  (一)
  蓝志政从学生时代起就乐于接受新事物并胸怀远大抱负。他痛恨清朝政府的黑暗统治,反对旧的封建礼教。他不顾父亲和亲属的反对,毅然将头上的辫子剪掉,以此表示对清朝统治阶级的反抗。他极力反对女人缠足,并亲自为其侄女将缠足布扯下来扔掉。他主张女孩子也应同男孩子一样上学,将来好做个自食其力的人。他不顾家人的阻挠,坚持送侄女外出读书,后来其侄女读完师范专科后走上了革命道路。对于以上举动,乡里士绅们大为不满,并斥之为“大逆不道”、“伤风败俗”,而志政却置之不理,依然我行我素。志政还坚持锻练身体,每天早起跑步、跳高、跳远,风雨无阻持之以恒。村中一些思想守旧的人看不惯,说他缺心眼、出怪相、不本分,因他行三,故都叫他“三痴然而,正由于志政自幼具有这种顽强的毅力和强壮的体魄,从而为后来的革命斗争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917年,蓝志政考入了济南省立第一中学。在校期间,他和邓恩铭是同班同学,在交往中,邓恩铭的伟大抱负和远见卓识使蓝志政为之钦
  佩和崇敬,因而结为挚友。他们经常在ー起谈论社会之黑暗、政治之腐败,以发泄对北洋军阀的不满,并共同探讨救国救民的道路。为了把进步学生联合起来,他同邓恩铭一起发起成立了省立第一中学学生自治会,推举邓恩铭为自治会领导人并兼任自治会出版部部长,主编一中校报。蓝志政积极协助邓恩铭办报,经常在校报上撰写文章抨击旧社会和反动统治阶级,号召受苦的人们起来“揭露豺狼似的军阀、官僚、政客、资本家,否则没有穷苦人过的日子”。同时,他还同邓恩铭一起组织罢课、上街宣传、演讲、游行等革命活动,从而团结了不少进步青年和爱国志士。
  1919年,蓝志政考入了北京大学。时逢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爆发,早有远大志向的蓝志政积极地投入了这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由于志政工作积极热情,性格刚直豪爽,嗓门宏亮善演讲,再加之他那ー米八三的个头且富有很强的号召力,因而被学生们推举为“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之一,并誉之为“蓝大帅”。五月四日下午,蓝志政等三千多名大学生冲破教育部和军警的阻挠,高举“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等标语,高喊“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齐集天安门,举行游行示威。蓝志政走在队伍最前列,带头严厉声讨卖国贼,并率众焚烧了外交部次长曹汝霖的赵家楼住宅。
  蓝志政在北大是高材生,尤以外语见长。但是,由于他看不惯官场的腐败,大学毕业后毅然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回家后,志政的大哥人介绍他给外国商人当翻译,他坚决不干,说“我宁愿饿死,也不当洋狗”。不久,蓝志政即到青岛从事了革命活动。
  (二)
  蓝志政到青岛后,适逢中学时的同学、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来青岛进行建党工作和组织工人运动。为寻求救国之路,志政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邓恩铭的领导下,以教学、办报作掩护,进行党的地下工作。曾任中共山东省委分配科青岛分处主任,其主要任务是发动工人、学生向外国资本家和反动军阀作斗争,组织工人罢工学生罢课。白天,志政在学校教书,晚上便将一些工人、学生召集起来进行集会学习,宣传革命道理,积极配合邓恩铭开展党、团组建工作。
  1925年上半年,邓恩铭领导发动了四方机车厂和青岛日本纱厂等三次次罢工。为配合青岛工人的罢工斗争,与此同时,蓝志政即发动了青岛学生罢课,商人罢市的斗争。他发动和率领青岛三千多名学生上街游行示威,游行学生高举标语牌,沿途散发传单,高呼口号,坚决支持青岛工人的罢工斗争。游行队伍集结在市政府门前,强烈要求政府当局立即答应工人提出的正当要求。邓恩铭、蓝志政在青岛的革命活动,象一把锐利的钢刀插入敌人的心脏,搅得敌人惶恐不安。敌人实行大逮捕、大搜查,并下令通缉邓恩铭和蓝志政。为避开敌人追捕,保存党的力量,他俩不得不暂时离开青岛。
  1928年春,蓝志政受中共山东省执行委员会派遣,回到了家乡即墨西南沿海一带开展农运工作。此时,当地群众正掀起反抗即墨永裕盐业公司垄断盐业的斗争。蓝志政因势利导,发动穷苦农民、盐工、盐民成立了贫农会和工会,使这些分散的贫苦大众有了自己的组织。在此基础上,他组织了上千人的队伍,集结在公司门前,高呼“反对永裕公司垄断输出青盐"、“反对盐涨价”等口号,要求食盐降价。永裕公司的老板十分惊慌,即勾结官府动用枪械恫吓和镇压群众。蓝志政则联合当地的“大刀会",在愤怒之下火烧了马戈庄盐务局,杀死盐警29人。紧接着又乘胜攻进即墨城,同军阀政府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当年10月,蓝志政根据省执委指示精神,在即墨开展建党工作。他和孙希朋利用与国民党山东省党部负责人的同学关系,打入国民党内部,持省党部的介绍信到即墨城与县政府接头,以组建县党部为名秘密开展工作,先后在县党部、公安局、盐场、城阳国术馆发展党员12名,于10月20日成立了即墨县第一个党组织一一中共即墨支部,蓝志政任支部书记。支部成立后,他们分头联络各界爱国人士,发展党的组织。经过月余工作,又团结和培养了一批发展对象。但是,由于缺乏严格考察,结果被一姓万的暗地向国民党省党部告密。蓝志政等人察觉后,为防生变,遂迅即撤离了即墨。
  (三)
  蓝志政撤离即墨后,回到了山东省委工作,任省委秘书长。
  1929年4月,由于叛徒王复元、王用章的出卖,蓝志政在济南不幸被捕。在审讯中,他面对敌人的种种酷刑和威逼利诱,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表现了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在狱中,他联络难友积极响应和参加邓恩铭组织的越狱斗争。1929年4月190晚,蓝志政等开始了越狱行动。但是,这次越狱因组织工作做得不够严密而被敌人发现,除一人逃出外,其余难友又全部重新落难,第一次越狱斗争遂告失败。7月21日晚,他们又组织了第二次越狱。这次越狱,他们汲取了上次的教训,将越狱的同志分为三批,利用傍晚放风的时间,按照事先计划,让身体强壮的同志在前面开路,趁敌人不备,迅速夺下了狱警的枪,杀死门警,冲出监狱。由于蓝志政是担负断后的最后一批,他看到其他难友全部冲出后,自己正要向外冲时,大门便被赶上来的狱警关上了。在这紧急关头,他使出了平日跳高的本领,飞身窜上墙头翻出墙外,趁夜幕一口气跑进了一家店铺。在店老板师傅的掩护下安全脱险。等敌人追捕到店铺时,蓝志政早已到达火车站,乘上了济南至青岛的火车。
  蓝志政越狱后,在老家隐藏了ー段时间,等敌人追捕的风声稍微平息后,他又整理行装,告别家人,重新踏上了革命征途。临行前,蓝志政给他在青岛的侄女留下了一张纸条,上面写道:“我们的'买卖'很快就会成功”,以此来激励亲人们的斗争勇气,也在表达着自己寻求真理的革命信念。

知识出处

即墨文史资料第七辑

《即墨文史资料第七辑》

本书收录的文章包括:大革命前后的蓝志政、天井山下的播火人、惩恶锄奸记、我的一家、忆第一次攻克即墨城的几个片断、巾帼英杰王秀珍等内容。

阅读

相关人物

蓝仁博
责任者
周保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蓝志政
相关人物
邓恩铭
相关人物
曹汝霖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