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母亲唱鼓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2108
颗粒名称: 我听母亲唱鼓子
分类号: J826.52
页数: 3
页码: 9-11
摘要: 早就听我母亲说,在胶州城里鼓子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家喻户晓的文艺形式,它内容广泛,雅俗共赏,既能登大雅之堂供有文化知识的人欣赏,又可在街头演唱,为广大群众所喜欢。
关键词: 地方艺术 戏曲

内容

早就听我母亲说,在胶州城里鼓子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家喻户晓的文艺形式,它内容广泛,雅俗共赏,既能登大雅之堂供有文化知识的人欣赏,又可在街头演唱,为广大群众所喜欢。在二十世纪初至四十年代,胶州城里随处可听到唱鼓子。那时有钱人家每逢年节或老人小孩过生日,就在家里唱堂会,有时能唱上几天,中等人家逢事过节也在自家大门口请台鼓子,唱一天或几晚上。还有唱鼓子的盲人,请街面上有头有脸的人联络几家出钱,在街上唱一天或几天,这种情况出钱不出钱的人都可以去听。那时胶州城里几乎无人不听鼓子,无人不唱鼓子,遍及老人小孩,不少家庭妇女也都会唱几句。我母亲小时候就听我姥姥唱鼓子,我母亲的姥爷是河头源人,姓匡,也会唱鼓子。母亲的哥哥们经常拿些手抄本在家照着唱,我母亲从小就跟他们学着唱。这种文艺形式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风采,在人们中的影响胜过京剧及其它戏曲。那时京剧是大戏,只有有钱人听得起,其它地方戏很少,只有鼓子是人们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
  鼓子的内容多种多样,词句很美且简练,通常一个唱段就能叙述一个故事。如《拷红》仅用拷红这一个情节,就把西厢记中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简要完整的表达出来。《喜荣归》唱段不长,通过肖素贞为夫祭奠与丈夫奇遇这一情节,就给人讲了一个悲欢离合的故事。再如《鸳鸯楼》有声色讲述了武松大闹鸳鸯楼的故事;《三顾茅庐》也是用不多的唱词叙述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还有写景的唱段,如《春景》的四个唱段,不但写景,而且景中有情,有不同的人物,唱出了春意盎然美丽活泼的春天景象。还有表达通俗有趣的民间故事的唱段,如《看闺女》、《王婆骂鸡》等;也有妙趣横生的小唱段,如《渔翁乐》、《正倒十字》、《绕口令》等,唱词不长,曲牌不多,所以人人会唱。特别是《渔翁乐》,是每场鼓子开场必唱的,人们往往不叫《渔翁乐》这名字,而是按唱词第一句叫它“撒网垂杆”,每次鼓子开场,人们总是点“撒网垂杆”。那时鼓子唱段目录写成册子,唱鼓子的人唱前拿出册子请听鼓子的人点戏,点什么唱什么。
  我小时候经常听我母亲唱鼓子,那时她一边做活一边唱,我很喜欢听。我母亲有时一边唱一边给我讲其中的故事,那时我只觉得好听没有深的领悟。后来当我看过《三国》和《水浒》等书以后,再听我母亲唱,感受就不一样了,感到鼓子的词句是那么简练、生动。再后来我对音乐戏曲都爱好,这时再听鼓子就感到它的曲调是那么优美动听,我跟我母亲学唱几个小段。在我退休以后,有时间同我母亲闲谈,较详细地了解了家乡鼓子的更多情况,也有时间听我母亲完整唱一些唱段,从中听到更多的曲牌,有的曲牌很好听也很难唱,如[诗篇]、[倒推船]、[石榴花]等。这时我母亲已近九十岁,为了留作纪念,为母亲录了几个唱段。我曾自学了点音乐知识,为了纪念也为了更准确地学唱鼓子,我把一些鼓子曲的唱段的谱记下来,记的谱反复同母亲所唱对照,直到准确为止。同一个曲牌在不同的唱段中唱法不很相同,于是我就一个唱段一个唱段地单独记谱。后来得知我们家乡要整理已失传的鼓子曲,我再一次同我母亲唱的曲调再三对照,整理了二十个唱段,并请教于沈阳音乐学院毕业的韩薇老师,加注了必要的装饰音等符号,以准确表达各曲牌曲调。我母亲唱歌音很准,估计她所唱鼓子的曲调不会有大的差误。
  我母亲会唱的鼓子唱段有二、三十个,据她说,还有好多她不会唱的,仅四大古典名著中就还有好多唱段,还有《中秋》、《端午》、《清明》等多个节令的唱段。由此可看出鼓子曲内容丰富多采,曲调优美动听,形式又是那么接近群众,所以当年鼓子曲在胶州活跃在人们中间三、四十年,常唱不衰。但当时没有专门文艺组织来管理,没有正规印制的唱本,各种曲牌的唱法也是口传的,没有正规的曲谱资料,由于战乱,鼓子的演唱停滞了几十年,原演唱人员自然消没,所以使鼓子曲近乎失传。但愿此种文艺形式能在各方的努力下得以新生,能使新兴的鼓子曲再唱起来。

知识出处

胶州文史资料

《胶州文史资料》

出版者:胶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

本书对胶州地方文化艺术、文化遗产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宋志清
责任者

相关地名

胶州市
相关地名
拷红
相关专题
喜荣归
相关专题
鸳鸯楼
相关专题
三顾茅庐
相关专题
春景
相关专题
看闺女
相关专题
王婆骂鸡
相关专题
正倒十字
相关专题
绕口令
相关专题
诗篇
相关专题
倒推船
相关专题
石榴花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