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军军官学校学生在抗日战争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1986
颗粒名称: 青岛海军军官学校学生在抗日战争中
分类号: K820.852
页数: 5
页码: 74-78
摘要: 关世杰是东北沈阳市人,1934年毕业于青岛海军军官学校,同期毕业的有马纪壮、宋长志等。毕业后,在海军第二舰队服役,驻防华北沿海。
关键词: 人物传略 关世杰

内容

我是东北沈阳市人,1934年毕业于青岛海军军官学校,同期毕业的有马纪壮、宋长志等。毕业后,在海军第二舰队服役,驻防华北沿海。在校时,同学们满腔热血,只要命令一下,随时准备献身杀敌,为国效劳。平时训练,分陆上和海上战术训练,尤其加强陆上战术的磨练,大家都明白,一旦对日作战,最后还是要拿枪杆子在陆地上作殊死较量。
  在八年抗战中,虽然是以陆军作战为主,但海军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抗战初期,由于敌我海军军力悬殊,上级决定放弃海疆,不与日海军正面交锋,要我们退至后方,作长期抗战的准备。战斗期间,海军部队在阻敌任务上,都有突岀的表现。尤其是长江,直通陪都重庆,水运良好,是日军进犯最近路线之一。但是由于我海军运用江防要塞阻击、水域布雷及舰艇沉塞等战术,迫使日军无法沿江大举西犯,只好由陆地迂回进犯。
  青岛市是华北沿海的重要军事港口,清末以来即是主要的海军基地,也是列强觊觊的目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自德国手中强行接管,不但港口内不时有日本海军军舰停泊,市內也有许多日本工厂,所以在学校受训时即明确,一旦对日作战,必须撤离青岛。
  "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开始,学校员生及舰队官兵在沈鸿烈的指挥下,把军舰上所有枪炮拆下,装备在铁甲车上,准备进入鲁中地区打游击战。当时兵分两路,一路人马前往破坏码头、船坞,将拆除武器装备的舰艇驶往港口航道,自行沉寒。另一路兵力则分别前往炸毁日本人工厂。那时我和部分同学被分派护卫战略物资往鲁中山区待命。
  1937年10月间,山东方面的主要战场移到了禹城附近,敌我两军隔着徒骇河对峙,山东方面我军由韩复榘指挥。这时,上级将我们编成一个大队,下辖两个中队,我被分到第一中队。编组完毕后,10月19日自青岛出发,携带着舰上拆下的3。7公分平射炮八门及重机枪等,当晚第一中队开抵禹城,第二中队到达惠民。
  此时,敌人正集中兵力在禹城徒骇河北岸的黎家集寨,预谋对我南岸守军作全面攻击,打通津浦线。21日上午,敌机轮番轰炸我炮兵阵地。下午4时左右,敌军以装甲车为前驱,企图大举冲越铁桥。我守军两辆装甲车被击毁。眼看敌人先头部队的装甲车即将冲上北岸桥头,我海军炮队第一中队出其不意开炮猛击,敌人措手不及,车头和主炮塔都被击毁,敌人再派装甲车驰援,我军又以猛烈炮火连续命中其要害,敌人死伤惨重,不得不拖着受伤车辆仓惶逃走。敌人在徒骇河连受重创后,只好改变战略,墙派大军迂回南下。我们这些海军,在陆地上建立了抗日的第一功。
  禹城战役之后,我们青岛海军军官学校服役于第二舰队的官兵,奉命转移到了长江防线。1938年1月,陆续抵达武汉附近,改组为江防要塞守备司令部。司令部设在武昌,下辖三个守备总队,分驻于田家镇、湖口、马垱、田家镇方面由守备第一总、队第一大队防守;湖口方面由守备第三总队第一、二两个大队防守,马垱方面由守备第二总队第一、二两个大队,第三总队的第三大队及陆战队一个野炮中队防马方面的防御主要阵地是长江南岸的香山、北岸华阳镇江边的望江一线。当时我和部分同学就在望江一线戍守江防要塞的炮兵阵地。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以后,主要是沿着重要铁路、公路及水路推进,长江自然也是它西进的重要路线。但是长江水路方面,在淞沪战役、江阴战役中,敌人都受到我海军的阻滞。日本海军历经血战,于1937年12月攻下江阴要塞,1938年5月,方继续沿江西犯,越安庆,陷贵池,6月初迫近马垱。这时我军早已严阵以待。
  6月23日黄昏,我在阵地上监视着江面,天正下着大雨,视线模糊。突然,南岸枪声大作,原来日军乘下大雨之机,偷袭我南岸的香山阵地。我们北岸守军都屏息以待,一宜到25日都没有发生战斗。后来,我们接到命令,撤岀了要塞,转进武汉,加强第三道防线.在转移中才师晓,23日敌入乘大雨由侧背袭击香山阵地,激战终宵,守军300余人,几乎全部壮烈殉国,突围出来的同学们不到1/10。在台淹任海军总司令的刘广凯将军,就是其中的一个。同学们经过这次战役,剩下的已经不多了。
  香山失陷后,战况急转直下,敌人炮兵进占呑山阵竝,以重炮支援各线日军进攻.海军舰艇则沿长江南岸溯流西上,攻击马垱防线侧背,加上飞机支援,使马垱全线制高、制空、制江权尽入敌手。虽然守备队在各据点与日军作阵地战、白刃战,反复冲杀,但在D激战72小时后,终因弹尽援绝而撤退,马垱要塞遂于6月26日陷落。香山、马世之战,我海军官兵忠勇殉国者总计约700余入,伤者不计其数。马战役之后,我们奉命到鄱阳湖据守湖口的炮兵要塞,隶属梁华盛将军的第一九〇师。1938年6月之厉,日军进逼南浔铁路,波田支队突破了鄱阳湖防线。
  武汉、田家镇、葛店是长江的第三道防线。我和部分匡学回到武汉,原来准备参加武汉前卫--田家镇,或者武汉门户--葛店的江防任务,后来却奉命到了长江最后防线——三峡。当时三峡的第一线要塞在石碑。石碑是在四川和湖北交界处,是长江南岸的山区。这里,除了悬崖绝壁之外,到处是小溪小河,极适合与日军决战。所以石碑之战不仅关系陪都重庆的安危,也是歼灭日军的一大良机。我驻防全体官兵,都抱定与要塞共存亡的决心。当时,石碑守军有胡琏将军的十八军一万多人,外围有一一九师及十八师作为呼应,日军参战主力有三十四、三十九、五十八师团和十一军等。十一军军长高木义人亲到宜昌坐阵指挥,妄想打开直人重庆通道。以胡琏将军为首的官兵,因日军侵华;个个都亲受妻离子散之痛,无不同仇敌忾,他们以”战场是军人入格最好表现的地方“等口号共勉,所以斗志格外昂扬。
  激战到5月底,日军展开了全面进攻,我军全体官兵本着战至最后一兵一卒的决心,誓死不离石碑。日军屡攻不下,终于沿江溃退。我军乘机追击,日军伤兵、骡马、辎重、武器弹药随地遗弃,状极狼狈。
  当胜利的消息传到大后方时,人人奔走相告。我军为防万一,还在三峡的牛口设了一道防线,这是保卫重庆的量后防线。牛口地势险要,长江水流湍急,险滩漩涡处处皆是。所以当地船夫常说:“青滩曳滩不算滩,牛口才是鬼门关
  日本海军自淞沪、江阴起,经马垱至湖口,在陆空军配合下拼死进攻,但层层受阻。后孤军深入江西、湖北一带,无法利用江运补给,陆地运输也难关重重。虽然勉力于1938年10月25日攻陷武汉,终因河道内处处布雷,水道梗阻,援军及物资运输不灵,渐陷绝境。湖北两次会战大捷,海军守备部队在江防上的贡献功不可没。
  牛口戍守之后,我们又奉调四川万县海军军官学校,从事校务工作,战前,海军部队在青岛、江阴、黄埔、马尾各处设有训练基地各基地因水域不同,训练内容也不统一。此外,舰艇都是第一次大战后的战余物资,根本谈不上实力。抗战之中,经过各地江防实战的磨练,以至在万县成立军官学校,才统一了学制、教材及训练,并派要员赴美国接受训练,接收舰艇,我国海军才得以锻炼成长。

知识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

《青岛文史资料》

本书对青岛人物的传记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阅读

相关人物

高士振
责任者
关世杰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关世杰
相关人物
青岛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