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晩年在青岛的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第七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1959
颗粒名称: 康有为晩年在青岛的活动
分类号: K827
页数: 6
页码: 145-150
摘要: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史上“戊戌变法”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曾被毛泽东同志称为“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流亡海外,自称“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周游大地,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其间,他的政治生涯充满着风云变幻,行踪也变迁频繁,直至辛亥革命后,才由海外归来,晚年定居青岛。
关键词: 康有为 晚年生活 青岛市

内容

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史上“戊戌变法”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曾被毛泽东同志称为“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流亡海外,自称“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周游大地,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其间,他的政治生涯充满着风云变幻,行踪也变迁频繁,直至辛亥革命后,才由海外归来,晚年定居青岛。曾经在中国近代史政治舞台上,大显一番身手的康有为,当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气势何等豪迈!然而晚年却怀有“回天乏术”之感,于是便有安居颐养之意。他在《游存庐落成诗》中慨然长叹:“自有天游入非想,默存独乐始于今。”这确实是他晚年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一九一七年夏历五月初八日,康有为参与张勋复辟活动失败,逃往美国大使馆,一躲五个月。十月初,经天津来到青岛,从此与青岛结下了牙解不缘。当时的青岛是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占领之下,辛亥革命后,即有一些清朝的皇室和官僚逃到这里居住。康有为在这里见到了“恭亲王”溥伟,并于旧历十一月初九日写《丁已冬至日游青岛并谒恭邸于会泉》一诗以记。康有为这次来青岛,住的时间不长,稍作游辽之忘,便离开靑岛去大连。然而,青岛这个美丽的海滨域市却给他密下了极其深刻的卬象,“青山绿树,碧海蓝天,中国第一”,便是康有为送给青岛的赞辞。
  在五年之后的一九二二年十二月十日,中日两国政府签理了条勺,中国政府收回了青岛,称“胶澳商埠”,设立了“督办公署”。一九二三年夏历五月,康有为再次来到青岛,胶澳商埠督办熊炳琦接待了他。尔后的一段时间,康有为在青岛的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购屋隐栖。一九二三年夏历五月,康有为初到青岛是住在旅馆里,五月二十七日,他在家书中写道:“今各人住客栈机贵,俟得屋,当电告,至时可来青岛”。鉴于客栈住宿费太高,所以不久即租了一座房子,这座房子就是福山路六号(现为福山支路五号)的德国旧提督楼。(即一九〇六年信号山麓的提督楼建成以前的提督住宅)。康有为认为:“屋虽卑小,而园甚大,望海绿波,仅距百步。”“而且风景极佳,盛暑不热”。希望常住下去。他在给方子节的信中,谈到了这件事,“吾今得宅,即徳人初得青岛时之旧提督楼……今虽租之。然青岛官地,无非租者,可继续租去。管公园者为我布置林木花卉,日间可迁入”。可见康有为对这所住宅甚为满意。从这年七月份开始租用,过了一年多,又买下了这座房屋,以便长居。一九二四年,康有为写下了《甲子六月领得德国旧提督楼》一诗,来记述他得到新居时的心情:
  截海为塘山作堤,茂林峻岭树为荠;
  庄严旧日节楼在,以落吾家可隐栖。
  康有为经历了长期的迁徙流离、浪迹天涯的生活,倦游归来,得到了一个比较固定的住处以供隐栖,其欣喜之情,汕然而生。康有为当时把这座住宅命名为“天游园”,而“天游园”这个名宇,也并非随意而定,而是有着一定的来历"一九二二年,废帝溥仪与婉容结婚,忠于清王朝的康有为做了一首七律送进北京官中祝贺,溥仪接到贺诗后,便御书了“天游堂”三个字的匾额赐给康有为,康有为为了不忘圣恩,遂把住处命名为“天游园”。他的几个子女在青岛读书吋也都住在这里。时光荏苒,物换星移,六十多年来,这座二层小楼仍然存在,基本保持当年面貌。一九八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青岛市人民政府把这座小楼正式命名为“康有为故居”,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市政府又拨款重加修善,以供海内外游人参观。
  第二,赋诗赞颂青岛,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康有为自一九一七年首次来青岛,到一九二七年逝世,在整整十年间,写下了大量的歌颂青岛优美风光的诗篇。其中比较苦名的有这样几首:其一,一九一七年写的《丁巳冬至日游青岛并谒恭邸于会泉》长诗一首,“海上忽见神仙山,金碧观阙绚其间;晓暾乍上映紫阀,楼观飞惊抗情恋。楼阁倚山临海滨,碧波浩荡通天边;吾时伏阙力争焉,大陈利害言万千”。不仅盛赞了青岛的美好景色,还回顾了自己当年在“公车上书”中极力反对德国人占领青岛的情况。
  其二,一九二三年,康有为再次来青岛游历崂山,写诗咏崂山巨峰:“直上崂山巅,夹道万卉繁;奇石起攫搏,满山洪涛翻。”这首小诗构思奇特,意境爽朗,奇石繁花,交相生辉,江山如此多娇。
  其三,康有为在游览会泉时,曾写下了《青岛会泉石矶望海观潮高至数丈异观也》一诗,诗云:“海水冥濛望石矶,怒涛高拍入云飞;飞帆渺渺和云水,岛屿青青日落时”。这首诗把“掠涛裂岸,卷起千堆雪”的壮阔气势与百帆点点落日余晖的柔和景象融为一体,恰到好处地勾勒出了青岛所具有的独特风光。
  其四,一九二四年,康有为写了一首《重游青岛示佳曾孙》的诗,诗曰:“海气苍苍岛屿回,山巅楼阁杭崔巍;茂林峻岭百驰道,重入仙山画里来。”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康有为的这些诗作,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青岛的山和海,抒发了自己热爱祖国河山的深情。
  第三,立志办学,启迪后辈。康有为初居青岛时,曾计划筹办一所大学。先是拟与山东士绅筹办曲阜大学,他曾亲自到曲阜勘察校址,得到一处“环鲁城而绕沂水,形势风景,莫不佳绝”的好地方,并在青岛拟好了大学章程。据《万木草堂遗校外编》载:“因为曲阜大学工程宏大,成须累年,故欲就青岛先开预科。”康有为在给方子节的信中谈到这件事说:“吾拟开一所大学于此,就近收得万年兵营为之”,但由于当时的胶澳商埠督办高恩洪在万年兵营开办了青岛大学,康有为开办大学的构想才未能实现,但却为他后来在上海开办“天游学堂”奠定了基础。
  第四,收藏字画、古董,与社会贤达交往。康有为在青岛期间,还收藏了不少字画、磁器,并为文加以说明,他还在寓所开字画古董展览会,慕名而来不惜巨资购买展品的人着实不少,而西洋人尤其众多。这说明退出政治舞台的康有为思想是空虚的,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海外归来远世俗,……一片云心返太虚。”只有从欣赏字画古董中求得慰藉。
  康有为晚年在保皇复辟屡遭失败之后,面对滚滚向前的历史潮流,思想上发生微妙的变化。据李先良先生在《我印象中之康有为》一文中载,一九二五年,康有为在青岛与李先生结识,两入过从甚密。其时李先生是位国民党员,在青岛秘密从事反对北洋军阀的地下工作。康有为常带了女儿到李先生住处吃茶闲坐,谈唐诗,谈《伪经考》以及《不忍》杂志等等。当康有为得知李先生是他一向所敌视的国民党员时,虽然惊讶得由座上直站起来,接着又无力地躺在沙发上,但还是承认他们是私交上的朋友。在以后的交往中,康有为对李先生不仅在生活上加以关怀,而且想方设法掩护李先生的秘密工作。
  第五:扶乩问卜,自择墓地。据康有为的二儿媳,上海文史馆馆员庞莲女士回忆,康有为是孔教总会的首长,也可以说是一代大儒,并不象孔子那样,“敬鬼神而远之”。但在晚年却十分迷信风水,热衷于扶乩问卜,一九二三年,康有为曾游西北,经洛阳,过函谷,赴华阴,登华山,渡渭水,吊汉陵,到达青岛后,仍以善观风水的堪舆家自命。据李可良先生回忆,“他常常约我到各处山中去看风水地。最后在李村南一个小山上看到一处。他认为是好风水地,嘱我代为设法购买,最后由一个同事替他用四十元的代价买妥。 康有为在去世前常常夜观天象,遥望满天星斗,无限感慨地说:“中国我无立足之地了,但我是不能死在外国的”。这充分表达了这位时代落伍者的悲戚心声和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关于康有为在李村象耳山择买慕地事,还有一种传说,据李村一位老人说:康有为之所以选中李村象耳山为墓地,是因为他姓康,“康”与“糠"同音,“糠”怕风吹,埋在“象耳山”内风就吹不动了。康有为晚年,思想空虚,心情暗淡,只有寄托神明,聊以自慰而已。
  一九二七年夏历二月初五日,是康有为七十寿辰,原来打算在济南祝寿,后改在上海祝贺。康有为的得意门生梁启超送了一副寿联,上联是:述先圣之玄意,整百家之不齐,入此岁来,年七十矣!”下联是:“奉觞豆于国叟,至欢忻于春酒,亲受业者,盖三千焉!”废帝溥仪赐“岳峙渊清”四字匾额和玉如意一柄。其时,北伐军正浩浩荡荡北进,康有为不无恐慌之感,祝完寿遂匆匆于二月十五日乘船离沪返回青岛,行前曰:“我与上海缘尽矣”,康有为回到青岛后,不久便因病逝世,时在一九二七年夏历二月二十八日(公历三月二十一日)上午五时。关于康有为的逝世情况,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的康有为的外甥李云光先生,在其所著《康有为家书著释》一书中写道:康有为“在二月二十六日,赴一位同乡所设的宴会时,饮了一杯橙汁而腹痛如绞,请了两位医生诊断,其中一位日本医生认为是食物中毒,挨了大约二十多小时便七窍出血而死”,死后葬于其生前自择的李村东南象耳山墓地。

知识出处

青岛文史资料第七辑

《青岛文史资料第七辑》

青岛市,山东省辖地级市,别称岛城、胶澳,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  、特大城市,  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 。青岛市地处中国华东地区、山东半岛东南、东濒黄海,属温带季风气候;是山东省经济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发展先行区、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海上体育运动基地;地处中日韩自贸区的前沿地带;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青岛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道教发祥地。 因树木繁多,四季常青而得名。 1891年清政府驻兵建制胶澳,1897年,德国租借建设港口和铁路,遂因“一港一路”而兴 ,民国十九年(1930年)改称青岛市。  青岛是中国帆船之都, 世界啤酒之城、联合国“电影之都”  、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全国文明城市、  中国品牌之都。

阅读

相关人物

刘桓
责任者
王安东
责任者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