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南县文化遗址简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胶南文史资料第一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1868
颗粒名称: 胶南县文化遗址简介
分类号: K878
页数: 11
页码: 83-93
摘要: 胶南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史以“东国名地”著称。据文物考古者考证,距今6000多年以前,这里已有人类繁衍生息,并创造了灿烂的古文化。全县除有多处历史名胜外,尚有古文化遗址26处,古墓葬4处,石窟4处,古动物化石区1处,还有众多的古建筑、石刻和自然景观。其中,有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这些名胜古迹和文物,是祖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化的标志,也是人民创造历史的见证。
关键词: 文化遗址 胶南县

内容

胶南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史以“东国名地”著称。早在更新世晚期,哺乳动物就在胶南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生存。据文物考古者考证,距今6000多年以前,这里已有人类繁衍生息,并创造了灿烂的古文化。全县除有多处历史名胜外,尚有古文化遗址26处,古墓葬4处,石窟4处,古动物化石区1处,还有众多的古建筑、石刻和自然景观。其中,有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这些名胜古迹和文物,是祖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化的标志,也是人民创造历史的见证。对于我们研究社会、历史和科学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兹将近几年有关单位和文物考古工作者的实际考察情况,简述如下:
  东灶户商代文化遗址,位于琅那镇东灶户村东南10米处。中心为一高埠子,当地群众称“金地墩”。东西长170米,南北宽110米,总面积为18700平方米。文化层厚1.1米。地面暴露大量陶片、蚌片,先后出土文物有石铲、石斧、石凿、石镰、灰陶罐、铜镞、铜削等。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向阳龙山文化遗址,位于宝山乡向阳村东0.5公里处。遗址为一高台,周围断崖高6〜7米。当地群众称“城顶”。东西长250米,南北宽200米,总面积为50000平方米。文化层厚2〜3米。地面暴露大量陶片,曾出土过石斧、石凿、石镞陶纺轮等文物。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郭家河岩龙山文化遗址,位于隐珠乡郭家河岩村东南0.5公里处。中心为一高台地,当地群众称“吴家崖”。东西长200米,南北宽200米,总面积为40000平方米。文化层厚1〜1.5米。地面暴露大量陶片。曾出土过石斧、石凿等多种石器。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寺龙山文化遗址,位于塔山乡西寺村北,有两排房屋座在南部,东侧断崖高6〜7米。东西长350米,南北宽120米,总方积为42000平方米。文化层厚3〜4米。地面暴露大量陶片、蚌片和人骨。曾出土过石铲、石斧、石刀、石镞、陶鼎、陶鬶、陶罐、陶杯、泥质缕孔高柄杯和蛋壳陶杯残部等。地面还暴露西周和汉代遗物,属叠压关系。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它重点文化遗址见下表
  石窑造像,全县有多处。多为就山上天然岩石经人工凿空而成,内壁有浮雕佛像,个别兼雕飞天、云纹。年代多系隋唐时期。主要有大珠山镇夹沟村西山石窟,内有浮雕佛像三十尊;大珠山镇夹沟村南山石窟,内雕佛像二十一尊,现已模糊不清;大珠山镇石屋子沟石窟,位于村东北山沟内,浮雕佛像十七尊,并饰飞天和云纹。
  石室、石刻。珠山石室位于大珠山麻衣庵山峰峭壁间,深3米,宽2.5米,高2.5米,室呈椭圆形。四壁镌刻平滑。据《胶州志》记裁:晋代高士陈仲举曾隐居于此。大珠山北麓的崆峒响寨山玲珑庵后的峭壁上有横书“青华岩”石刻,楷书,体势端严超隽,字如斗大,书者不详,年代无考,现仍完好。隐珠乡郭家河岩村东山上,有古碑一座。高1.85米,宽0.81米,厚0.16米。碑首刻龙头,内容属纪事歌功,阴文楷书,据考为清初古碑。
  附部分出土文物照片
  出土于灵山卫镇黄石圈村的周代的铜鬲出土于塔山乡西寺村的新石器时代的红陶鬶出土于塔山乡西寺村的新石器时代的黑陶单耳壶岀土于灵山岛乡沙嘴子村的周代的铜鼎出
  土于琅琊台顶的汉代的瓦当“千秋万岁”
  岀土于寨里乡东安子村的唐代的仿波斯纹瓷寵
  出土于胶南镇祝家庄村的宋代的“道德清净”文字罐
  明代的玉笔洗

知识出处

胶南文史资料第一辑

《胶南文史资料第一辑》

人民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是周恩来总理生前倡导的。它是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政协的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搞好文史资料的征集、研究和出版工作,对于扩大爱国统一战线、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服务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阅读

相关人物

王景东
责任者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