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台镇解放前的商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胶南文史资料第一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1862
颗粒名称: 王台镇解放前的商业
分类号: K295.2
页数: 9
页码: 51-59
摘要: 王台镇旧时为胶县南乡的重要集镇。相传唐太宗时曾在此设“瞭望台”,简称“望台”,后演变为王台。这里距胶州二十五公里,东临胶州湾,与青岛隔海相望;西及西南连接诸胶两县的广大农村。水陆交通又比较方便,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自然条件。因此,数百年前王台即是一个联连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沟通城乡物资交流的集散中心。当地人民生产的农副产品和必需的生产、生活资料,大都由此通过海运与青岛、上海等大城市沟通,通过胶州与铁路沿线相连。故当地人纷纷集资经商,外地商人也慕名而来,或买或卖,使王台镇的商业日趋发展繁荣。
关键词: 地方史 王台镇 商业史

内容

王台镇旧时为胶县南乡的重要集镇。相传唐太宗时曾在此设“瞭望台”,简称“望台”,后演变为王台。这里距胶州二十五公里,东临胶州湾,与青岛隔海相望;西及西南连接诸胶两县的广大农村。水陆交通又比较方便,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自然条件。因此,数百年前王台即是一个联连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沟通城乡物资交流的集散中心。当地人民生产的农副产品和必需的生产、生活资料,大都由此通过海运与青岛、上海等大城市沟通,通过胶州与铁路沿线相连。故当地人纷纷集资经商,外地商人也慕名而来,或买或卖,使王台镇的商业日趋发展繁荣。
  王台的商业究竟始于何年已无人可知。据考在清咸丰年间,这里就形成了商业集镇,并有一些外地商户来此营业。胶县城有一孙家富户在王台街开设了一座当铺,号为“广顺”。当铺主要用贱收当,贵销售,赎当加息的办法从中赚利。大约在一八五七年“长毛军”(反对清政府的大平军,清统治者辱称为长毛军)来此地,当铺倒闭。“长毛军”去后,有黄县一家富户又在“广顺”设立了“天有”当铺。当铺门外设有炮台,养兵二十余护卫铺子。民国后,革命军攻进王台城,砸开“天有”,支持群众抢分了当铺资产,至此“天有”倒闭。
  在解放前的数十年间,王台的商业仍为兴盛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占领青岛及胶济铁路沿线后,极力控制我解放区的日用和军需物资,对青岛、胶州等敌占区的港口、车站严加封锁。但是由于当时王台是敌伪统治区,对日用商品封锁不甚严,在敌占区的商业户,为了赚钱而买通日伪军,通过王台这个缓冲地带向解放区不断倾销货物。王台的商业戶又可持“许可证”去青岛、胶州等地采购物资运回销售。故西南各地商人、顾客纷纷来王台做买卖,购买必需日用品。由于各地商人。顾客络绎不绝,使王台镇不仅商业日趋繁荣,也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发展。当时王台街居民共七百户,其中从事各种买卖的就达三百五十多户,占总户数的一半以上。共有商号店铺一百六十多家,拥有资本总计近一千万元,营业店铺遍及镇上的大街小巷,交易十分活跃。据逐户排查的数字,当时全镇共有土产业十二家,杂货业十八家,百货业六家,布庄十五家,制鞋业四家,小杂货业七家,烧酒业八家,饮食旅店业十八家,糕点业六家,医药十六家。另外还有理发、屠宰、编织、修理等各种行业数十家。这些行业有的自营;有的集资联营;有的是“父子班”独撑门面;有的是雇工经营。较大的商号大都批发、零售、收购兼营,资本也多少不等。
  土产业主要经营生米、生油、粮食、生饼、豆饼、牛皮等农副产品。春夏缺粮之际向外销售,秋冬粮油收获之时开行收购。收购的产品大多运往青岛等地。经营土产收购业的商号有:
  吉太祥、怡茂德、益升昌、增和成、文德祥、广聚祥、长发、合记、谦和益、同发顺、同源祥、天合永。
  这十二家土产业共有资本453.4万元,从业人员72人,是当时胶县南乡方圆百里的收购中心。附近各地百姓生产的粮油等农副产品,大都通过当地商贩或自己肩挑车运集中到这里出卖。仅生米、生油一项,毎年就收购150—160万斤,占此地市场收购的百分之八十多。在这十二家商号中,吉太祥、怡茂德占有重要位置。吉太祥的资本多达175万元,年收购生米、生油达60万斤。在收购花生、生米、生油中,其他各家必须按照他们敲定的价格开行,不得随意涨价或降价。可以说他们两家控制着王台土产经营业的整个市场。
  经营杂货业的商号有:
  同聚、祥兴德、正祥、永康祥、德祥恒、泉记、华兴、合顺、福源成、聚合成、怡祥成、合兴顺、晋东泰、清记、丰太祥、福记、信和永、天成祥。
  这十八家商号共有资本274.4万元,从业人员86人。主要经营烟、糖、茶、纸张、胶鞋、颜料、火柴、火油、小五金等日用杂货的批零业务。其中,德祥恒拥有资本40万元,又领伪大队长庄美思的东,既有经济实力,又有政治势力。聚合成是美孚石油公司的大批代销戶,是控制石油价格的商号。
  六家百货业的商号是:德聚成、恒顺泰、吉祥永、XXX、瑞生祥、XXX。
  这六家百货业共有资本34.2万元,从业人员21人,主要经营化妆品、针织品、花线、寿衣等日用百货。百货经营业大都本小利薄,唯瑞生祥实力较大,他一家资本即达30万元,除经营百货外还放债。
  经营棉布业的商号有:
  跌生昌、翠华成、祥泰、福和怡、瑞昌祥、同祥成、日生祥、裕昌祥、信昶、金记、福记、德生恒、永记、泰生昌、华记。
  这些商号共有资本210万元,从业人员73人,主要经营各种布匹兼营针织品。其中的大户为瑞昌祥、翠华成、泰生昌。仅瑞昌祥一家拥有资本80多万元,占整个行业资本总额的百分之四十。
  制鞋业四家,从业人员十二人,主要制作各式布鞋出售。他们是:
  憶升永、福春成、薜家鞋铺、逢家鞋铺。
  小杂货业七家,主要经营烟、酒、糖、茶、油、盐、火、纸。这些户称不上什么商号,与现在的小个体户相类似。他们是:
  徐家小铺、林家小铺、刘家小铺、庄家小铺、福聚合、永源、胜源。
  经营烧酒业的有:
  裕丰涌、利源、瑞源昌、恒盛祥、新兴和醉仙阁、合仙亭、聚仙楼。
  这些烧酒业共有资本145万元,从业人员61人,主要是制作白酒,有的制作黄酒出售。其中的裕丰涌是此行业中的大家,资本额达50万元,产量最多,不仅零售,还兼大量批发。
  饮食业主要有十八家:
  谦和楼、同顺楼、鸿聚馆、万顺楼、刘家店、广盛栈、长顺兴、崔家饭铺、胶南旅社、冷家包铺、田家包铺、庄家饭店、王家包铺、邓家马车店、修家羊肉铺、于家饺子铺、殷家羊肉铺、庄家羊肉铺。
  上述饮食业,各家均设有饭店,出售各式各样的饭菜。有五家兼营旅店留住客人,每家床位20—30张不等。较大的几家,如谦和楼、胶南旅社等还常年承包宴席,酒、饭、菜品种多,质量比较高级。当时的一些社会名流、有权势者常来此地包席请客或作乐。
  经营糕点业的有六家:
  增聚、永聚、增发、三盛永、同发、xx。
  这些糕点业主要制作各种糕点出售。其中“增聚”是王台糕点业的主要厂家,它拥有资本20万元,占同行业资本的百分之九十三,此家产量最大,生产品种最多,有回饼、拖炉、蛋糕,状元糕、山楂糕、酥卷、大蜜枣、小蜜枣、大酥皮、小酥皮、月饼、皮巴梗、饼干、蜜果等三十多个品种。其中的回饼制作精细,美味可口,远近闻名,是当时有钱人食用,民间互相馈赠的最佳礼品,成为人们称誉的名产。全国各地的食品经营店家,纷纷慕名而至,争购“增聚”糕点,尤其是回饼,致使产品供不应求,常常脱销。当时“增聚”的产品遍及青岛、济南、北京、_上海、广州等各大城市,且久销不衰。
  医药业也比较发达,单有字号的就有:
  济生堂、延益堂、树滋堂。永全堂、大春堂、福华堂、保善堂、全生堂、普济堂、立生堂、义寿堂、成和堂、保真药房、华德药房、中西药房、王台医院。这些医药店主要经营中西药品,有的兼出诊医治疾病。其中宋可敬经营的济生堂,历史久且资本大,药品全,当地患病百姓多投此店。张友兰经营的王台医院,规模较大,中西药兼营,能作一般手术,是病患者投医最多的 —个医院。
  除上述外,还有茶庄两家,服装加工业两家,制砖业一家,屠宰业八家,编织业三家,铁锡银业九家,油条业七家等等。另外,在敌伪时期,王台还开设过一座膏店(鸦片店),一处“天香楼”妓女院。有电信局,汽车站,砩石矿等。秦代琅邢刻石复制品

知识出处

胶南文史资料第一辑

《胶南文史资料第一辑》

人民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是周恩来总理生前倡导的。它是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政协的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搞好文史资料的征集、研究和出版工作,对于扩大爱国统一战线、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服务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阅读

相关人物

殷振庭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