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即墨县光复始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黄岛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1842
颗粒名称: 辛亥革命即墨县光复始末
分类号: K257.1
页数: 5
页码: 206-210
摘要: 辛亥革命即墨县革命发展之由来,最初胚胎于胶莱公学.胶莱公学校址设于即墨西南之蓝村镇,镇南有车站,扼胶济铁路东段之要冲。即墨以毗连胶澳,墨邑革军遂直与联系,惟当时德帝国主义侵略者,不仅不希望中国革命,反而竭力限制革命党人在青之活动,不久借陈干抗议矿权事件,迫令震旦公学解散。至此,党人在青之革命活动极度困难。经王麟阁、赵象阙等谋划,党人分赴青州、诸城、高密、即墨等县进行革命活动,并计划先在青州举义,次占取诸城作根据,而与即墨,高密等县革军互为声援。
关键词: 辛亥革命 即墨县

内容

(一)光复前革命之酝酿
  辛亥革命即墨县革命发展之由来,最初胚胎于胶莱公学.胶莱公学校址设于即墨西南之蓝村镇,镇南有车站,扼胶济铁路东段之要冲。胶莱公学与济南之山左公学,烟台之东牟公学及高密之英林公学,均先后成立于一九O六牟(光绪三十二年),创办人为邓文翰(号西园、高密人)、李卓峰、魏显廷(都是即墨人)等人.这些人皆是同盟会会员,借办学来宣传革命并发展会员,对学生则实行革命教育,因此胶莱公学成为革命组织之秘密机关。到一九O八年(光绪三十四年)山左公学被清统治者查封,校长刘冠三(高密人)离济东下,至青岛与陈干(号明侯)、吕子人等创立震旦公学,秘密设革命机关于校中,以策划革命。即墨以毗连胶澳,墨邑革军遂直与联系,惟当时德帝国主义侵略者,不仅不希望中国革命,反而竭力限制革命党人在青之活动,不久借陈干抗议矿权事件,迫令震旦公学解散。至此,党人在青之革命活动极度困难。经王麟阁、赵象阙等谋划,党人分赴青州、诸城、高密、即墨等县进行革命活动,并计划先在青州举义,次占取诸城作根据,而与即墨,高密等县革军互为声援。这时即墨之革军已更行发展,相继加入同盟会者,有周敦恂、陈献堂、隋子孚、宋兆麟、刘子桓、杨新三、王君堂、修竹坡、慈震西、徐亮功、宫子衡、于世瑶、黄润三、李子忠等二十余人.又由于刘冠三屡次到即鼓动,即墨革命高潮,由秘密策划变为实际行动。众党人苦心孤诣,竭力擘划,潜入即城,暗中进行运动军学两界,两界开明人士同声支持,而商界中之先进分子,亦有出资助购军火者.到一九一一年(宣统三年)山东取消独立,烟台、黄县等地相继由党军占领,宣告光复,即墨革军所准备起义事宜,亦俱齐备,因与高密革军取得联系,于是年十二月九日晚突袭县署,兵不血刃,民未少扰,而即城光复。
  (二)光复时之实际情况
  一九一一年十二月九日晚,即墨革命党人在宋兆麟、周敦恂、陈显堂、隋子孚等之率领下,突将县署包围,因党军枪枝窳劣,借燃爆竹作声势,冲入县署,县中官吏,闻声惊惶窜匿,党军乃先取粮房贮存之丁粮银作军资,并将张知县同皋拘禁,次日张贴布告,谕令商民勿扰,并在县署前开会宣传革命意旨,全城闻知,争悬白旗,以示欢庆。党人于是设临时民政署于考院中,召集商会会长苏如麗及全城士绅李中法、周炌业等开会,公推周敦恂任财政长,兼司军需事,宋兆麟为军事司令,担任军事防事。时邑人孙毓坦,新自海外回国,遂被推为民政长,司一切民政事。会后张贴布告,以安定人心;招募兵勇,以分守城防。布置方未就序,突有德骑兵一百三十余人,由青岛驰抵即城,驻城南天主教堂(地名南楼),革军恐引起事端,着孙毓坦赴教堂会见德首领,询其带兵莅即意图。德人云:"即墨毗连青岛,与外交有关,在清德条约中,明文规定,此城不能用兵,今何违条约用兵”。孙答:“此次即墨独立,乃全县民意,布设城防,系维持地方治安,籍以杜绝战祸,原非用兵"。德人云,"即为防务吃紧,需要防守,守军枪枝亦不能超过五十,且须经德方检查。”盖德人将借检查枪械为名,以探革军实力,党军窥知其意,拒绝之,因约明日开会,愿德方莅场。翌日党军在农场开会,德方派人至会场。会上由张同皋知县演说即墨独立经过,欲以证明无用兵事,要求德人退兵,并声明完全负责地方治安。但德方驻兵仍不肯退。后悉在此交涉期间,青岛德领事已发电济南通知清抚署,详告即墨革军一切情况,并嘱其从速发兵东下,夺取即墨。德帝国主义与清统治者相互勾结,以破坏中国革命,就此一事,可见一般。(三)清兵反占后惨杀军民实录
  山东抚署,在接到德电后,即调派参议张树元,率兵五百人,昼夜兼程经城阳开抵即墨。十六日晨,到达城南沙滩,向城中开枪一排,见城上无反响,乃由城西南缺处登城,出防守城兵不意,扑获十余人,余兵见势不支而退。清兵入城,严闭城门,逐户搜查,肆行劫掠,穷凶极恶。继得招兵册一本,按名捕捉,无一幸免,兵丁凡十七人;悉械缚杀之于城东南隅万寿宫前广场中,尸骸狼藉,厥状至惨,又将死者首级割下,悬挂通衢,见者无不掩泣。清兵之残忍,言之令人发指。又清兵借端敲诈,续扑城中良艮二百余人,经多方勒索始释放。城西小村,约居民二十余户,全被焚烧,财物被掠一空。幸事前党人量势不敌,为保存实力,尽力减少牺牲计,全部由东门逸出,一部分奔赴烟台乞援,后转赴高密会合高密革军;一部潜伏乡间藏匿,徐图恢复。即墨光复,仅十余日,即遭清军荼毒,论者皆为惋惜不置。惟即墨此次起义,虽昙花暂现,未克厥功,而众党人为争取共和而忘身家,诸烈士因反抗帝制而抛头颅,亦辛亥革命史上所不容泯灭者也。
  (四)民国后对死难烈士之追悼
  一九一二年,清帝逊位,民国肇建。省府派贾汝鄂为即墨县长,诸党人陆续回即襄办即墨县政。因国事未定,对辛亥死难诸烈士,思于以追悼而未果。迨民国六年,讨袁事平,革军同人为纪念死难诸人,特开追悼大会,立贞珉于城西马王庙后,碑面大书“烈士碑”三字,碑阴作文志殉难者十七人姓名,从此忠灵不泯;浩气与日月争光,英名永垂,大义如磐石常存.兹将碑文附录于下:
  忘身殉国,志士裕济世之心,漱忠励节,国家有纪勋之典。溯自武昌起义,各省响应,洒热血以涤腥风,抛头颅而构共和,奋身而生,生者固蒙褒奖,竭力而战,死者尚多埋没,倘不亟为表彰,何以昭大公而励忠义耶!辛亥十二月十日,民军数十人,光复即墨,义旗方举,死力同效,方拟整顿进行,复我祖国,不意清兵突来,众寡不敌,殉难者有:XXX、黄昌海、于正仁、张吉祥、王立德、刘德和、周茂乾、齐浦台、张得胜、孙大等十七人,呜呼痛矣!方其遇难之初也,嘲笑者有人,怒骂者有人,佥谓小民无知,自取刑裁,死有余辜。讵知诸烈士之死,为若辈争幸福哉。迄今帝制覆倾,共和再造,葬黄花岗者,英名远播,入烈士祠者,浩气长伸。即邑诸烈士之为国捐躯,泯泯无闻,不几令英雄含冤地下而抱不平之慨也。诸同志议立贞珉,聊以表扬,直可百世流芳,是为志。民国六年一月修竹坡慈震西隋子孚李卓峰周敦恂徐亮功宫子衡于世瑶李子忠王君堂黄润三于化南同人共立

知识出处

黄岛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

《黄岛文史资料选辑第一辑》

为了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和整理研究青岛地区这期间的文史资料,特编写一八九四年至一九二五年史事纪要。 这个纪要的资料,取自《清史稿》《中华民国大事纪》《东方杂志》《中外历史年表》《中国近代史事记》《胶澳志》《青岛革命史稿》以及其他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周至元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邓文翰
相关人物
李卓峰
相关人物
魏显廷
相关人物
周敦恂
相关人物
陈献堂
相关人物
隋子孚
相关人物
宋兆麟
相关人物
刘子桓
相关人物
杨新三
相关人物
王君堂
相关人物
修竹坡
相关人物
慈震西
相关人物
徐亮功
相关人物
宫子衡
相关人物
于世瑶
相关人物
黄润三
相关人物
李子忠
相关人物
苏如麗
相关人物
孙毓坦
相关人物
贾汝鄂
相关人物
即墨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