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历代报时信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市北文史资料第一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1832
颗粒名称: 本市历代报时信号
分类号: P192
页数: 2
页码: 223-224
摘要: 清朝末年,总兵章高元在老衙门设有午炮,每日中午十二时放午炮报时。德国侵占青岛后,在观象山修筑观象台,由观象台放炮报时。日本取代德国占领青岛,沿用德国办法,,仍然放炮报时。彼时手表尚未问世,怀表也不多见。计算时间依靠座钟,但座钟并非家家都有,而且也不精确。1922年我国接收青岛后,在观象台按装电笛,每日上午六时,中午十二时,下午六时,鸣笛三次,声闻全市,便于市民核对时间。
关键词: 时间计量系统 报时信号

内容

清朝末年,总兵章高元在老衙门设有午炮,每日中午十二时放午炮报时。德国侵占青岛后,在观象山修筑观象台,由观象台放炮报时。日本取代德国占领青岛,沿用德国办法,,仍然放炮报时。彼时手表尚未问世,怀表也不多见。计算时间依靠座钟,但座钟并非家家都有,而且也不精确。
  1922年我国接收青岛后,在观象台按装电笛,每日上午六时,中午十二时,下午六时,鸣笛三次,声闻全市,便于市民核对时间。
  1931年沈鸿烈任青岛市长后,为加强时间观念,除仍鸣笛报时外,并在本市各重要路口或三角地按表标准钟十五座。其中市北区有四座,计在辽宁路泰山路口一座,辽宁路热河路口三角地一座,胶州路江苏路口一座,中山路堂邑路口一座。每座标准钟长宽各一米、高二米,矗立于醒目之处,钟的四面都有表盘和指针,通以电流推动,报时准确。行人可随时核对时间,咸感便利。
  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第二次侵占青岛,强迫市民采用东京时间,将钟表拔快一小时。同时拆除了路口的标准钟,取消了观象台的电笛报时,将电笛专作防空警报之用。其报时信号则利用广播电台,每日报时三次,并由日本运来一批电子管收音机,任人购买。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接管青岛,恢复了北京时间,仍以广播电台每日报时三次。青岛解放后,由于生产发展,入民生活提高,手表已很普遍,几乎人手一只。广播电台也每小时报时一次,可以随时核对时间,不需要其它报时信号了。

知识出处

市北文史资料第一辑

《市北文史资料第一辑》

《市北区文史资料》第一辑在有关单位及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现在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我区文史工作的一点成果。今后将陆续编印,不定期出版。在这里,谨向支持帮助我们工作的单位和局志表示衷心的谢意。 文史资料工作是周恩来同志亲自倡导的,是人民政协的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搞好文史资料的征集和编纂工作,既可以多方面记载史实,供人了解过去,又可以史为鉴,惠及当今,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史料,对两个文明建设有所促进。

阅读

相关人物

王第荣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章高元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