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乐戏院五十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市北文史资料第一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1819
颗粒名称: 华乐戏院五十年
分类号: I053
页数: 6
页码: 154-159
摘要: 在青岛中山路北首路西,原有一家中型的戏院,即“华乐戏院"。它逮于1903年,至1953年拆除,整整存在了半个世纪。历经德、日占领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第一次国民党统治时期,日伪统治时期,第二次国民竟的短暂统治时期直到解放以后。其间院名屡更,产权频易,人事沧桑,多有变换。兹根据记忆所及,略志其梗概如下:。1903年,是清朝光绪二十九年,当日俄战争的前夕,是德人占领青岛的第六年。
关键词: 戏剧 华乐戏院

内容

在青岛中山路北首路西(今工艺:美术大楼地址),原有一家中型的戏院,即“华乐戏院"。它逮于1903年,至1953年拆除,整整存在了半个世纪。历经德、日占领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第一次国民党统治时期,日伪统治时期,第二次国民竟的短暂统治时期直到解放以后。其间院名屡更,产权频易,人事沧桑,多有变换。兹根据记忆所及,略志其梗概如下:
  1903年,是清朝光绪二十九年,当日俄战争的前夕,是德人占领青岛的第六年。由于市北区一带是德人指定的华人居住区,送里又毗邻小港,劳动人民日益增多。他们在终日劳动之余,也需要有点文化娱乐生活。于是就集资盖了这座戏院,专演京剧,起名为“中国戏院”。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初,日人赶走德人统治了青岛,一些公共场所也多被日人强行霸去,这个不大的中国戏院,不知不觉的成了对门日人开的食品店“滋养轩”产业的一部分,改名"乐乐座”。演日本无声电影或小型日本戏剧。华乐戏院最早的经理人之一高密人宋瑞凤,这时在乐乐座当服务员。不久,乐乐座歇业了,宋瑞凤商得滋养轩日本产权入的同意,把这个戏院租下来,与王培信、石振东等共同出资整修,改名“青岛戏院”,后又改名“国民戏院”,1935年改名“中和戏院",1946年又改名“华乐戏院”,直到解放。
  抗战胜利以后,前《平民报》社长、国民党参政员张乐古由重庆回到青岛,因他在战前曾与胡情泉等共同经营过“新新大舞台”(日伪时期改名“光陆大戏院”,即现在的平度路“永安戏院”儿遂扬言青市戏院都由他来接收。他首先接收了永安戏院,又强调华乐戏院最初是日人经营过的,也在被接收之列。张的弟弟是张晓古,是当时的国民党市党部委员,又是三青团的青岛市委主任。都是炙手可热的入物。经王培信等和这些人物再三交涉,乃由刘延志(张乐古的清帮徒弟)、王培信、张晓古三人岀面以二十万法币自国民党中央信托局买下来,改名“华乐戏院”,由刘延志任经理。解放前夕,张晓古、刘延志去台湾,由王培信任经理。解放后,张乐古被人民政府镇压。
  解放后,有关部门核实华乐戏院的产权归属时,王培信与宋瑞凤计划隐瞒真实情况,报称刘延志、张晓古虽然去台了,但张晓古的三分之一的股份是宋瑞凤拿的钱。认为三分之二的股权在大陆,不应该当作敌产处理。但这是瞒不过去的,经有关部门查明核实之后,还是依法接管。
  华乐戏院有一套传统的经营方式,其中之一就是对一些半永久性的基本演员都免费供膳宿。数十年如一日,这些基本演员即内行话所谓的“底包”,他们演出有工资,即所谓“包银”,不演出生活上也无内顾之忧。所谓“膳”是一天两餐都是糙米饭、一个“底包”可以领两份,担任主要角色的可以多领,如经常粉演猪八戒的刘湘臣一次可以领五份,连家属吃的都够了。所谓“住”,一些单身汉都住在戏院里,或就近的济南路2号楼上;有家属的多住在中山路200号大院内或安徽路33号留云里大院内。正因为如此,所以演员演出都很卖力。当时的永安戏院虽然规模比华乐大。而且所邀的都是著名京剧演员。但时演时停,不像华乐那样一年到头,从无停时。这和经营方式、地点适中,票价低廉,演员卖力认真都有一定关系。
  在国民戏院和中和戏院时期,全是戏院经理兼任后台老板,演员本身并没有什么剧团或剧社组织。到了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周麟昆首创组织"麟祥社”。因周是稍有名气的麒派老生,曾在华乐演出,又是台东光陆戏院(解放后扩建为“遵义剧场”)经理。他本人曾于抗日期间在国民党暂编第十二师师长赵保原部任剧团团长,胜利后回到青岛,以抗战有功的身份到处拉关系、走门路,得到国民党有关方面的支持,成立了“麟祥社”这个组织。所有常年在青岛唱戏的京剧演员,都必须加入这个组织,否则就别想在青岛站得住脚。虽然由外地来青作短期演出的剧团勿庸加入这个组织,但所需要的“底包”却都是这个组织的人。当时,他把持着青岛京剧舞台,只要他一点头,就能吃得开,站得住。特别是那些门路不宽、艺术较差的演员,为求得饭碗在手,都纷纷加入他的“麟祥社”。周麟昆也有一个特点,就是很讲“梨园义气”。对沦落青岛衣食无着的演员,他也肯慷慨地加以援助。著名评剧艺术家新凤霞,抗战胜利后在青岛落魄,生活困难。因为青岛市民对评戏欣赏水平较差,演出时观众较少。她不得已沦落在第三公园唱“野戏”(即不卖门票的露天演出)。周曾大力加以援助,让她在天成戏院以京剧评剧联合演出的新形式登台,使她的生活得到安定。新凤霞在《八小时以外》杂志上曾撰文叙述这段经历。对周的援助表示感谢。
  解放前夕,周麟昆去台湾,“麟祥社”解体了。解放以后,华乐戏院一些京剧演员,在山东省军区文工团的指导协助下,与“麟祥社”的一些演员又组成了“前进京剧团”(团长是华乐戏院老演员刘湘臣)继续演出,直到53年华乐戏院拆建,又转赴即墨县演出。由于团内老弱病者较多,没有后起新秀,又没有新剧目吸引观众,每次演出上座率极低,以致入不敷出,最后被迫解散。
  华乐戏院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是一个“藏龙卧虎”之所。一些艺术大师、著名评剧艺术家新凤霞、京剧著名演员黄桂秋、童芷苓、云燕铭等都在这里演过。再如解放后黑龙江省京剧团主要演员韩慧梅、天津市京剧团著名程派青衣林玉梅,都曾在这里长期演出。三十年代中期,北京著名京剧老生王又宸来青,在永安戏院作短期演出,他带的二牌旦角杨维娜被华乐戏院邀去作长期演出,上座始终不衰。
  在这里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戴绮霞,她曾在华乐戏院长期演岀,解放前去台湾。她在台湾组建了“戴绮霞京剧团”成了台湾很有声望的京剧团之一。云南京剧院院长关肃霜,就是一九四三年在汉口拜戴绮霞为师的。关肃霜文武兼擅、昆乱不挡的坚实功底,就是戴倾注心血栽培出来的。去年,关率剧团去港演出时,曾和在台北的戴凤霞通长途电话。戴已七十多岁了,叫着关的乳名"小毛”哽咽地说不出话来,并亲手赶织了一件毛衣派人给她捎到香港去。
  在《奇袭白虎团》中担任主角的宋玉庆,他的童年时期就是在华乐戏院渡过的。他是“麟祥社”最小的社员,基本功很扎实,八岁即在华乐戏院演《借东风》中的诸葛亮,博得观众称赞。他也可以说是京剧世家:父亲宋福禄,原系天津人,拉得一手好京胡,姐姐宋玉蕴,曾在山东戏剧学院任京剧教师;两个哥哥、两个妹妹都在各地京剧团或文工团工作。
  华乐戏院为了迎合小市民口味,经常排演连台本戏,如《封神榜》、《西游记》、《火烧红莲寺》、《呼家将》等,以机关布景吸引观众。一些常年演出的主要配角演员如老生陈鸿声、筱福卿,青衣花旦雪艳梅、陈桂兰,武生刘湘臣、丑角曹锡铭等。这些人都是些“戏篓子”,无戏不会。和一些较有名气的角色配戏,能收红花绿叶之效。丑角曹锡铭,在演《呼延庆打擂》时他扮演坏蛋黄文炳,他把黄的阴险毒辣,刻画得入木三分。因此激怒了在台下看戏的国民党大兵,掏出一把子弹扔到台上打他,引起一场不大不小的骚动。
  在日伪时期,有些翻译、特务、便衣之类,经常到戏院看“白戏”,不但不买票,还在院里寻衅闹事,影响戏院秩序及收入。院里就雇了一个日本人叫福田的帮助查票。有一次演义务戏,角色全,票价高,对号入座。有几名伪军官强占了座位,使买了票的人坐不下,因而争执起来。福田就打电话给日本宪兵队,来了一汽车宪兵,把这几个挎大刀、穿马靴的什么校官、尉官揪了出去,用日本军人惯用的“背摔法”把这些伪军官摔在戏院门口,有的满脸是血,鼻青脸肿,有的都爬不动站不起来了。宪兵没有把他们带走,开着车扬长而去。
  华乐戏院是二层楼,有池座、楼座、边座、码座。所谓码座,是楼下靠墙的几排长凳。早去的还有个座位,晩去的都站在后面。楼上楼下共八百多个座位,但最多时观众达一千六百人。可以说满坑满谷。在战前码座票价是一角,边座、楼座三、四角,池座前排五、六角,可以说是“价廉物美”,成了市南、市北劳动人民重要的娱乐场所。
  戏院是很会讲“生意经”的,随时令而变换着各个剧如元宵节演《薛刚闹花灯》、二月二“龙抬头”,演全部《王宝钏》,端午节演《白蛇传》等。特别是七月七演牛郎织女《天河配》,以真牛上台作号召,从七月七一直演到十五日,违是天天满座。
  华乐戏院经过了几个“朝代”,五十个春秋的风风雨雨,在繁华的中山路上显得破旧了,亍是拆旧建新就列入了市政建设的日程之中,于1953年动工拆除。谁知拆是拆了,重建却成了问题。房管部门想就原址重建,而城建部门根据规划布局,坚持须就原址退后三米重建。这是一个戏院,如果再退后三米,就少按几排座椅,使本来就不大的院子更小了,影响营业。经过多次磋商,只好放弃了重建戏院的计划,盖起了工艺美术大楼,经历了五十年的华乐戏院就这样在中山路上完全消失了,一点痕迹也没有留下来。

知识出处

市北文史资料第一辑

《市北文史资料第一辑》

《市北区文史资料》第一辑在有关单位及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现在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这是我区文史工作的一点成果。今后将陆续编印,不定期出版。在这里,谨向支持帮助我们工作的单位和局志表示衷心的谢意。 文史资料工作是周恩来同志亲自倡导的,是人民政协的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搞好文史资料的征集和编纂工作,既可以多方面记载史实,供人了解过去,又可以史为鉴,惠及当今,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史料,对两个文明建设有所促进。

阅读

相关人物

石振寰
责任者
王逸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张晓古
相关人物
周麒派
相关人物
赵保
相关人物
刘湘臣
相关人物
韩慧梅
相关人物
林玉梅
相关人物
王又宸
相关人物
关肃霜
相关人物
宋玉庆
相关人物
宋福禄
相关人物
宋玉蕴
相关人物
华乐戏院
相关作品